国内烟画出版物述评(1998-2016)
2017-02-26白婧
白 婧
烟画①烟画的称谓有很多,香烟画、香烟画片儿、香烟牌子(上海多称)、洋画儿(北方多称)、毛片儿、毛子片(天津多称)、公仔纸(粤港澳一带多称)等等,为行文方便,本文指称烟画,为以上称谓之广义概括。,顾名思义,旧时因推销香烟而置于烟盒内的一种小型画片,其本质为香烟广告,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洋洋大观。烟画这一风靡于中国社会激烈变革的时代,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多元文化冲击碰撞下诞生的“微型百科全书”,以其独一无二的价值,与邮票、钱币被冠以“世界三大收藏品”的地位。伴随着时代的更迭,得益于收藏家、文化机构、文化公司、烟草业、出版业等有志有识之士的合作努力,依托出版物②本文所称出版物,均为图书的形式。的形式、平台和载体,烟画愈发历久弥新,焕发出清新隽永的魅力和生命力。笔者能力所及,试将可检索到的烟画出版物的历史发展脉络做一梳理、归纳与分析,以资相关研究者参考。
一、国内烟画出版物概况
笔者检索到的第一部烟画出版物出版于1998年,截至2017年,除2000年、2008年外,国内每年均有烟画出版物问世,保持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出版态势,可见相关主体依托出版业,一直以来对于烟画投予的持续关注,而这种关注的更为直接的表现,则在于每一阶段,都有较具代表性的烟画出版物问世,见表一:
表一:国内烟画出版物概况(1998-2017)
究其缘由,出版业对烟画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综合的力量恰恰凝聚并来源于致力于烟画出版的多元主体:以烟画收藏家与出版社联手为主,兼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文化公司,烟草公司等。这其中,烟画收藏家依托自身拥有的大量收藏资源与出版社共同策划编辑的烟画出版物,在烟画出版物市场中作为主流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大放异彩;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制作发行烟画出版物,需凭借收获一批特定烟画的机遇和机缘,且其出版主旨无不着力于公共文化教育服务功能的实现;文化公司之烟画出版物旨在引领文化投资热潮,充分挖掘烟画的收藏价值;烟草公司之烟画出版物则为保存、传播、展示、弘扬民国时期烟草行业一段独有的历史文化,地方志、行业志下的烟草志中有关烟画的说明介绍,兼具资料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各个种类的烟画出版物在彰显其由出版主体决定的主要特色的同时,又无一不显现出地位和价值的差异化。
二、国内烟画出版物述评
(一)依托个人收藏的烟画出版物——烟画出版界的主流与主导
1.开创之作三部曲——《老香烟牌子》填补烟画出版物空白、《烟画·短篇故事》初涉儿童启蒙教育、《洋画儿》开启丛书出版趋势
著名烟画收藏家、烟画绘画匠师之后人,开启了烟画出版物面世的历史。1998年,由著名烟画收藏家冯懿有编辑的国内外第一本烟画画册——《老香烟牌子》问世。该书作为开创之作,填补了建国后烟画出版物的空白,更为日后烟画出版物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1999年,首套以儿童启蒙教育为目的的烟画画册——《烟画·短篇故事》出版。该画册在精巧微妙地展现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张光宇早期鲜为人知的烟画绘图成就的同时,也以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地方式有力地延续并提升了烟画启蒙儿童教育的效果。2003、2004年间,鲁忠民编著的首套大型系列画册——《洋画儿》出版,对于从事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是一份殊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不难发现,作为开创之作三部曲的烟画画册,以其各有千秋的出版渊源、目的、内容、形式、规模在烟画出版物风行渐起的时候,发挥了引领和带动的作用,使得烟画这一蓦然间要“被人遗忘了大千世界”,依托出版物的载体和平台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公众的视野。
2.烟画专题出版物的缤纷呈现——李德生与“烟画中国”①此处之“烟画中国”,是指李德生以其编辑或参与编辑的烟画出版物构筑起来的图书体系,非单指书名命名下的“烟画中国”系列丛书。
在烟画出版物的发展历史上,著名烟画收藏家李德生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究其缘由,在于其倾举十年功力专注于个人烟画收藏的展示与出版。李德生收藏有1898年至1946年间中外烟草公司出品的烟画数万余枚,且保存十分完整。在摄影条件不甚发达的年代,这些形象展现世界近代政治经济和历史人文风貌大变革题材与内容的烟画,无一不是彼时民众生活的印证,具有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的价值,被相关领域学者赞誉为“手中的民俗博物馆”,真实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风俗的沿习,蕴藏着市廛百业的真义,文化积累意义深厚,民俗鉴赏情趣不凡。
2006年,李德生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联手编辑出版的《烟画》一书,开启了李德生将其烟画收藏陆续展现于世的步伐。该书在国内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烟画及其相关知识,介绍了烟画的概念与产生,早期的西洋烟画的风貌,烟画的兴衰史,烟画的商业功能、文化功能和政治宣传功能,绘制烟画的工匠技师,烟画的设计与出品、印制与分发、绘画艺术等具体内容,堪称一部“烟画知识的小百科”。
《烟画四大名著》的突出特色在于,一方面,经烟画绘画技师的精心创造和出版者的放大处理,让读者看到了有别于明、清各种绘图刊本中的绣像插图和清、民国时期民间木板年画上的人物造像,与其迥然相异的“四大名著”的人物艺术形象;另一方面,该书也使读者了解到中国早期的商业广告设计者们,是如何把商业活动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商业广告中得以较为完美地应用。
2009年,李德生与江西教育出版社联手策划的“烟画中国”系列丛书之序曲《昔日摩登女郎/烟画中国》出版。该书系统展现处于“新与旧”、“中与西”激烈变革与转型下中国“女性美”的渐变轨迹。每一时代的烟画再依其出版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开来,间以典故、诗话、故事,旁征博引,编排精巧得体,信息量大而丰富,堪称为一座“中国近代女性仪容装束的博物馆”。
2010年,李德生的《早期广告——烟画与都市风景》一文,阐述了烟画对20世纪初中国风景名胜的传播、弘扬和记录,并针对一些古风古建、稀有名胜的消失,提出了抢救和保护相关“图像”史料的重要性和非凡意义。事实上,作者于会上一番见解的提出,早已有相关实践做支撑。2011年,李德生与王琪合编的《老烟画中的风景》一书,所载烟画中展现的风景,很多已不再见于眼前,因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抗战是20世纪30、40年代烟画,尤其是民族烟草企业出品烟画的重要题材。《抗战图史——老烟画的抗战记忆》与《烟画中国·星火抗战》。不失时机且较为成功地抓住了结合重大历史纪念主题传播烟画价值与意义的契机,以烟画为载体记述历史,表现抗日战争的人物、故事和场景,更具沧桑厚重的历史感,别出心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烟画所反映的爱国主题和蕴藏着的爱国情怀,也愈发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烟画与老北京360行》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将形象生动的烟画与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结合,使得读者在轻松逗趣的氛围中一览老北京历史悠久的民俗行业。以此为开端,烟画在地方历史和文化、经济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被开采、挖掘出来,地方史和民俗学专家亦能由此解读出可资借鉴的内容。
无论就展现题材的多样性或烟画本身来讲,“接地气”是烟画的一大特点。《烟画中国》丛书(包括《吃喝玩乐/烟画中国·560行》、《五行八作/烟画中国·560行》、《市廛江湖/烟画中国·560行》),使得烟画中的“五百六十行”,交织营运在人们的世俗生活中,求真本真地浸染着烟画出版物贴近实际、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时代气息。
3.沈国平与“如烟画痕”:丛书式烟画出版物文化、艺术、知识价值的日臻完善
2012、2013年间,沈国平主编的《如烟画痕》丛书出版,可视为继开创之作三部曲后丛书式(或称系列性)烟画画册的又一大力作,其价值表现在以烟画为史料进行专题研究的引入和开展,以及对烟画文化、艺术、知识价值的唤醒和突出。该系列画册对烟画的甄选,极为用心,首重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文化性”而言,选取的烟画都是特别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题材,从社会功能上讲,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艺术性”而言,这些极富审美价值的烟画图片,从艺术角度上讲,用笔之细腻入微,画风之精湛唯美,连现代人观之都惊叹不已。“知识性”而言,选取了有关社会道德和生活常识方面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烟画,实现了社会教育的目的。全书内容编排以图为主,配以一些简单的文字说明。
4.冯懿有的烟画世界——“烟画·烟画画册·烟画博物馆”
著名烟画收藏家冯懿有的特色贡献在于以烟画、烟画出版物、烟画博物馆等搭建起自己的烟画收藏体系。冯懿有编著的《中国老香烟牌子档案》一书,内含5000枚烟画图片,其中一大部分属首次亮相于公众视野。从该书书名中的“档案”两字即可窥视编著者之用心,其对烟画的起源发展,烟画的内容和形制等,做了全面整理和概述的一番基础性工作,旨在使其成为一部烟画收藏资料汇编,可供一般读者欣赏鉴赏,亦可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的一手资料。冯氏烟画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家且独一无二的烟画博物馆开馆后,冯懿有得以于300平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个人收藏的5000余枚烟画。公众于其中不仅能一窥其压箱底的宝贝(包括部分已经在画册中展示的烟画),更有幸聆听冯懿有将一个古朴厚重而又隽永精彩的烟画世界娓娓道来,借助视听的双重享受拉近与烟画的时空距离。
(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烟画出版物——侧重于工具书、史料、学习资料之用
正如前文所述,2013年《中国老香烟牌子档案》的出版价值,已经在向工具书等靠拢。然而事实上,真正旨为此用的却是国内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出品的烟画出版物。
1998年,上海图书馆依托其丰富的馆藏出版有《七彩香烟牌》,选录3000余枚上海图书馆珍藏的早期香烟画片,其中精品甚多,蔚为精美,可谓是烟画收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工具书,但该书仅展示图片,没有配文。2002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烟标精华》,汇集民国年间流传于上海等地的有关《红楼梦》人物故事的烟标及香烟广告共十余套300余幅,是研究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商业文化、民俗时尚,特别是“红楼文化”在当时发展情况的珍贵史料。2011年,上海美术家协会出版的《香烟牌子·三百六十行》以其古风浓郁的装帧设计,清晰卓越的图画品质,体现出美术界的高品味与高要求,而技法精湛的烟画绘图,更成为业内人士临摹效仿学习的最佳范本。
(三)文化公司的烟画出版物——收藏投资之引导抑或本身作收藏之用
文化公司致力于烟画出版物的初衷,多源自经济心理动因下对其收藏投资价值的看重。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引导收藏投资的风向标:早在2001年,陈朴就曾撰文《香烟画片进入升值快行道》,2007年陈朴编著的《洋画儿》作为收藏与投资丛书之一,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另一类是出版物本身作收藏之用:2005年深圳炫雄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西游记》老刀牌香烟烟画画册和上海锦元纪念章有限公司出版的《水浒传》老牌烟画珍藏册,均属烟画收藏界罕见的以出版物形式呈现的收藏佳品。
(四)烟草业的烟画出版物——行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烟草业的烟画出版物多为烟草公司之出品,旨在烟草行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初昭仑编著的《烟画赏析》、《辽宁烟草经典烟画通览》为辽宁烟草公司投入烟画出版物制作之代表,是为笔者所知唯一由烟草公司出品的烟画出版物。《烟画赏析》这一以烟画为题材制作出的精美记事周历,可作为烟草业文化的宣传媒介和载体。
除却专门的烟画图书外,河南烟草志、天津通志之烟草志等地方志下的行业志,譬如2006年初昭仑主编,白山出版社出版的《辽宁烟草志图鉴》,对烟画也有所涉猎,但行业志中的烟画不同于烟画画册中烟画本身占有的主体地位,也不围绕其展开相关研究,仅以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的说明文字对其做资料性介绍。
三、烟画出版物于烟画研究之价值
烟画出版物的价值在于,烟画本身采用和表现的题材、内容和形式,中西并举,古今贯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磁铁般的吸引力,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出版宗旨和行文构思,经过精良的编排加工抑或严谨的解读论述,于公众视野发挥着层次不一的价值,从多角度、多面相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光彩:于学者,它门既是研究对象,又是一手史料;于方家,它们是收藏之线索,投资之风向,鉴赏之样本;于大众,它们是社会教育的良途,使其增长知识、解读文化,品味艺术,体悟历史。可以说,烟画出版物及烟画相关文献,最大可能地适应和满足了社会公众中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多种需求,其本身的存在就是对烟画价值极为有力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弘扬。
事实上,概览这些烟画出版物后,不难发现,图书作者身份背景不同,出版出处不同,并且绝大数出版物以烟画图片本身为主,但并不限制运用文字对烟画进行解读乃至展开研究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烟画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洋洋大观。借助烟画,人们选定题材,展开具体研究。题材的选定,固然与其时印制的重点与其规模,以及保存至今的烟画数量、完整度与体系性密切相关,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关注热点的转移。譬如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名著、“孝”文化、京剧、女性、抗战、风景、行业、体育等专题长期以来热度不减。这些专题热度不减的原因则在于:一是关于该题材烟画,一般既有出版物,又有解读和研究之相关文章。二是该题材烟画有代表性研究著作。如女性题材下,李德生编著的《昔日摩登女郎/烟画中国》(评论见前文),被称为一部珍稀的“近代女性仪态容妆博物馆”,足见其具备了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代表女性题材烟画之最高研究水平。三是该题材烟画被作为抢救性史料加以研究。2011年,李德生与王琪合编的《老烟画中的风景》一书,所载烟画中展现的风景,很多已不再见于眼前,因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同时,在较为繁荣的烟画出版态势的背后,也应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此类出版物及文献的学术价值。事实上,只有将烟画真正地置于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下,才能进一步发掘并开采出这一宝藏更富创新性的价值。实际中,尽管以往的烟画出版物的质量参差不齐,富于学术价值者更是寥寥,却无疑为日后全面系统地启动烟画领域的学术研究积累了素材,做好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部分题材烟画的相关出版物、文献,已具备成为该题材领域研究是绕不开的基础资料或学术成果的地位。还应指出的是,烟画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作为研究客体的烟画这一“物”的本质及其承载的诸多信息,那么,如何对“物”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以“物”为载体,拓宽相关领域研究视野、方法、手段的新路,对于文博领域日后开展类似物件的研究,不无借鉴意义。
[1]单国强.中国美术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素颐.民国美术思潮论集[M].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3]李德生.烟画[M].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4]方大丰.中国烟民与烟文化[M]. 岳麓书社,2006.
[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M].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 1958.
[6]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 科学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