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中如何“提出问题”
2017-02-25胡鹰
■胡鹰
物理探究中如何“提出问题”
■胡鹰
“提出问题”是物理探究的七大要素之一,也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不可或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却不肯提出来,本文着重就“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了探讨。
物理探究提出问题方法
“课程标准”对“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问题,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提出问题”是物理探究的第一要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的精髓。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这个环节,就难以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也难以培养科学素养,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
目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低下,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提出问题”缺乏兴趣,有的学生有想法但又不肯提出来,而且由于年龄、阅历方面的原因,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久而久之,“提出问题”的能力就降低了。另一方面,传统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自己不动脑筋,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
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初中生在初二、初三阶段,正处于思想活跃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引导,把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迁移到学习中来,转换成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必然能大大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比如在“流体与压强”教学中,先用玻璃漏斗吸气的方法使乒乓球在漏斗中不掉下来,有学生会有这样的好奇心,如果吹一下乒乓球是不是一定掉下来呢?于是马上请学生演示,出乎意料,吹过后的乒乓球居然没有掉下来。好奇心、求知欲进一步激发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三、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
课程标准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好多教学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力求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揭示物理规律,力求使教学贴近生活。教师若能巧妙地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启发学生,学生便能从生活中提出常见的物理问题。
比如在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实闪电和雷声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为什么烧水的时候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原因是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降温发生液化现象。)诸如此类。这些从生活情境中提出的问题显而易见,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2.利用实验中的情境。
实验是整个物理探究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学生对做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针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实事求是的学习、生活态度。
比如初二的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从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沸腾前后,气泡是如何变化的”;从听到的声音引导学生提出“沸腾前后,声音的响度是如何变化的”;从温度计上记录的温度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等。
再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这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让学生看到放大的像或缩小的像,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这样学生就可能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放大的像?怎样才能得到缩小的像?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利用文字情境。
课改以来,好多试卷的压轴题都是各种形式的信息题,当然也不乏文字信息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从所给的文字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2010年福州的一道中考题:
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纳米陶瓷
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
(1)“神舟七号”飞船与空气摩擦呈炽热状态时,飞船舱不至于被烧毁的原因之一是飞船外表面的陶瓷具有____的特点。
(2)纳米陶瓷刀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磁化。它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___高。
……
总之,我们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探究中敢于提出问题,哪怕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也不要简单否定,要给予真心的鼓励,只有这样坚持,学生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作者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