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17-02-25彭传章周国玉

中小学校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残疾职业学校

◎ 彭传章 周国玉

残疾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 彭传章 周国玉

残疾学生是一类敏感而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心智与身体障碍,导致他们的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与正常人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生存谋生能力缺乏,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要让残疾学生能够习得一技之长,能够自尊、自强、自立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与培养,坚持主动接收残疾学生就读,进行“残疾学生生存能力、谋生技能、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与青白江区关工委、区残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多方沟通,制定出“Greens +”培养计划:即成长(Grow)、尊重(Respect)、经历(Experience)、鼓励(Encourage)、引领(Navigate)、强韧(Strong)。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智力特点,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专业,安排随班就读并辅之以职业规划指导,让他们能够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一、成长与尊重:长效发展是培养的关注点

考虑到残疾学生有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的需求,学校整合现有最优资源,向适宜到我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广发“邀请函”,并主动到区特殊教育学校“面对面”招生。目前,学校已招收残疾学生 17 人(其中有3 名特教学生),体现了学校关心弱势群体的责任担当。

为了助力“成长”,从根本上为残疾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其家庭负担,学校首先为每个学生申请各类资助项目。近三年来,已免除 14 级、15 级、16 级残疾学生学费共计 30300 元,课本费、住宿费等共计 17530 元,并为 16 名残疾学生争取到每生每年2000 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校还建立了校内残疾学生奖励制度和补助制度,利用自有、自筹资金,帮扶、奖励残疾学生。

其次,建立“成长帮扶档案”。从入学的第一个“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scl-90 ”心理评测开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为所有残疾学生建立了“成长帮扶档案”,利用“自评焦虑量表SAS”、“瑞文标准测验SPM”等方法,对他们在校期间全程开展心理咨询、测评、疏导等,应用模拟社会交往的各种情景的情感式教学方法,引导他们采取不卑不亢、坦然自信的心理状态,适应现在或将来可能面临的各种社会交往局面。

将“尊重”贯穿培养计划的所有细节,从班级分配、专业选择,再到学习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直至就业踏入社会。学校充分尊重残疾学生的意愿,并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全校的所有师生。如今,他们从最初的羞涩内敛、寡言少语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到现在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场活动,乃至学生自治的管理岗位,都可以看到一张张自信的笑脸,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受到了尊重,也学会了尊重自我。

二、经历与鼓励:全纳教育是培养的核心点

为了给予残疾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地帮助、教育和培养,让他们树立自信,拥有一技之长,获得谋生需要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学校提前“双职入”,鼓励残疾学生主动融入到学校管理与生活的全过程。

一是“职”入学识技能。首先,根据残疾学生选择的专业,学校实行“一对一个性培养”方案。在专业学习之外,增设适合他们就业所需的电子商务、手工制作、手机维修、美容美发、缝纫和茶艺等精准助残培训项目,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2015 级物流专业的某同学,虽然是腿部残疾,但是我们的老师根据他的兴趣爱好,为他量身定制了训练计划,在实训老师的耐心帮助和精心指导下,他熟练地掌握了叉车驾驶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校“我是未来小老板”项目中,根据残疾学生的心智和身体特点,设置适合他们创业所需要的课程,联系适合他们实践的小企业,培养学生独自谋生的基本技能。2015 级计算机专业的某同学是智力残疾,但是在学校创业园老师和其他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校全额投资,他与另两名智残同学共同创建了“立强创业社”,那些出售的一盆盆创意绿植、创意手工装饰品、手工笔记本等……都源于他们独具匠心的自我创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生存谋生技能。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实现了理想。

学校还计划与高职学校联系,为残疾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这些培养途径,形成职业学校“中职+就业”、“中职+创业”和“中职+升学”的“ 3+X ”残疾学生培养模式。

二是“职”入人文素养。学校建立了“匠心”文化体系,每年都要组织各类活动和多项比赛,为了充分挖掘残疾学生的潜力,拓宽他们的成长通道,鼓励其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及赛事,提高了人文素养。2015 级计算机专业的某学生,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通过专业训练,参加了成都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田径 16—22 岁组男子 100 米第二名、男子 200 米第四名的好成绩。对此,省市区各级新闻媒体、微信新闻客户端对我校残疾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了专门报道。

与此同时,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残疾学生帮扶机制,安排受孩子们喜欢的专业课教师和行政干部实施一对一帮扶,细致入微地帮助他们学习与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为走上社会做长远的打算。

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实现了对残疾学生全员、全程、全面的帮助、教育与培养,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拥有的坚韧、果敢、专注、进取的“匠心”特质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

三、引领与强韧:社会融入是培养的突破点

对残疾学生而言,获取就业能力,能够通过工作取得稳定收入,融入社会生活是他们最大的诉求。因此,学校将实训、创业、就业和职业情景的体验贯穿于整个培养环节。

一是安排残疾学生前往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作、见习等活动。带队老师全程伴随,仔细观察残疾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和不适应情况,及时总结与修改方案,以便在后续实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

二是对即将就业的残疾学生进行拟任职岗位锻炼,引导学生融入新单位的人际网络中。当学生对收入满意、对未来同事和领导表现出信任时,才鼓励他们签定合同,若不能适应,则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再选择去其他单位适应。学生毕业就业后,学校要在其就业后三年内始终保持联系,追踪他们在工作环境与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培养工作提供经验。

三是全额投资指导残疾学生创建“立强创业社”。那些出售的一盆盆创意绿植、创意手工装饰品、手工笔记本……都源于他们独具匠心的亲手创作;学校还组织他们前往青白江区“蓉欧双创中心”参观与学习,激励他们对生活的无限追求,勇敢地去创造,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多彩的未来。

四是建立“残疾学生就业档案”。档案的建立为残疾学生提供了职业介绍、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追踪等一系列延伸服务,学校对残疾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实习与就业的全过程。

几年来,共有 18 名成绩合格的残疾学生实现了就业和创业,通过自立自强的职业劳动切实地改善了生存状态。

四、残疾学生培养的成效与反思

为了进一步落实残疾学生的培养计划,学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探究。一方面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前期已成功申报了区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残疾学生自主生存能力培养的研究”,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该课题的研究有效地填补了四川省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从师资、硬件设施、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更有效、更全面的探索,为残疾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提高残疾学生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残疾学生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我们聚焦更多的是他们未来的发展。相对其他普通学生而言,培养成功一个残疾学生,时间会更长,工作会更加艰辛,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在探索培育残疾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是教育的理论支撑有所欠缺。残疾学生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往往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针对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目前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尚缺乏成熟的经验。

二是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的组合拳力度不够。目前更多的是探索校内培养机制,如何充分发挥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作用,完善三方共同担当的教育机制,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点。

三是学校独自承担巨大的安全风险。在接收这部分学生时,家长与学校都签定了安全责任书,但是,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则缺乏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指导并协助学校规避风险,学校必然会面临家长、主管部门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

内而修学储能,外能砥砺品格。学校希望在教育培训与确保安全两个方面寻求最佳策略,练就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让每个残疾学生能够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将以一份“匠人”的责任,一颗坚持的“匠心”,执着努力,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绽放“不一样”的未来。

(作者:彭传章,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周国玉,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教科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斌]

G423.3

C

1673-9949(2017)05-0032-03

猜你喜欢

残疾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