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教育中的智力对抗

2017-02-25罗刚淮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师生老师教育

■ 罗刚淮

一个孩子课堂上眼睛走神了,老师直言:“某某,注意听讲。”那孩子马上直着脖子说:“我没走神呀,我在记你说的那句话。”“你说说是哪句话?”“你说,经常写错的词往往是没有理解意思导致,比如说‘兴高采烈’的‘采’是神采,不是彩色,所以右边不能多三撇。”神了,他竟然能快速调集记忆,复述出来了。但刚才他分明走神在看窗外的呀。“反正你给我注意听。”“我没有不注意听呀。”那家伙还在小声嘀咕着,目光却故意扫过来扫过去,边留意着教师的神情变化。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无数的课堂上发生着,如果课堂观察不转向学生的话,很难会发现这样的细节其实蕴含着严重的教育危机。

我在想,学生没有心悦诚服接受的教育,是否还有意义。有位校长朋友讲了这么个小故事,他在路上无意听到两个低年级的孩子在聊天,一个说:老师让我罚抄课文,我就抄一两个字漏一两个字,哈哈哈,很快抄完了,老师都没发现。另一个说,我有一次老师罚我写三遍词语,我就用三支笔同时写,一次就写了三遍,很快就完成了。“哈哈哈”,两个小家伙乐乎着呢。这就是孩子,可爱又有些怪诞,他们无时不刻不在运用智慧“对付”老师针对自己的一些手段。你让他读书,他确实手拿着书,但心事却在课间未玩完的游戏上呢;你让他注意听讲,但他的目光是那样的空洞,因为那里面可能装着好玩的事情。

怎么办?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孩子,很多老师遭遇了本领恐慌。“说心里话,我很认同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等等理念观点,但是,这么个群体,每一个都这么尊重着,我没办法展开教学。”年轻的老师摊着手说。“现在的孩子太精怪了,胆子大,心眼多,没有以前的学生听话”一位年长教师说。走进教师的常态课堂,发现类似于上述师生对抗,比赛智力的小插曲比比皆是。我们经常提到有效教学、有效教育,如果用是否有效来对照评价上述教育,结果必然是低效甚至负效——因为有些做法对学生发展不但无益,反而伤害,这不是负效吗?

教育为何失效?仔细排查发现,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教师依靠教师的威严给学生施压,批评,运用质问或者惩罚等形式实施教育,其实那已经不是教育,而是异化了的指责惩戒,难怪学生不情愿,拒绝接受老师的批评,即便因为力量悬殊,也会另找对策加以回避,或用另种方式来消极对抗。如此情状,师生间的教育情谊已经消失殆尽,教育不会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让教育真的发生呢?

师生间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这是首要前提,若没有这个做基础,教育绝难进行。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必须存在于特定的情境。如果这个情境不利于沟通,强行的沟通、简单粗暴的沟通,不但起不到沟通的作用,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可能制造出人际间的鸿沟,形成沟通的障碍,甚至严重地出现相互伤害。

教学其实是在教育,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教学,还是人生道理、品质习惯的养成教育,都是教育,也都需要和谐友善的关系。如何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有民主的意识和民主的氛围。教师仍然强调师道尊严,端着夫子的架子来训教,学生必然匍匐着受教,这样的对话沟通在民主意识自我意识愈来愈强烈的年轻一代身上,将无法进行。所以,教师真心诚意地承认师生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对待学生要友善。现在有些教师习惯了出言不逊,下意识地就会以指责批评的语气跟学生说话。学生一听就反感了。这其实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友善,是带着挑衅和敌意进入到沟通交往中的,自然只能换来敌意和反抗。有位老师发明了三明治的谈话法,每次要批评或者给学生提建议时,总是先找到这个学生最近的闪光点,或是兴趣点,交谈一段,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再谈到批评和建议,最后往往提出些真诚的希望期待来,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赢得学生信任。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接受老师的观点,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单纯的,一开始常常对教师满怀崇敬,但是随着教育的发生,这种情感就发生了分化。有的会更加钦佩老师,更加热爱老师,有的则可能逐渐疏离,乃至于产生反感厌恶心理。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心理一旦发生,又往往以叠加的情况出现。分析生活中不少的师生矛盾冲突,常常因一些小事琐事引起,但其背后其实已经蕴藏着多日来的矛盾与不满。有的老师不以为自己有错,他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气指颐使,指陈别人的问题,他自然不会反躬自省,找自己的问题,但恰恰问题就出现在这一点上。许多矛盾的根源症结常常因为教师的缺乏自省,明明是自己缺乏爱心,缺乏教育的艺术,却狡辩说学生诸多的问题与不是。我们要相信,学生中存在问题学生,但问题学生在沟通中不占主导地位,老师占据主导地位,沟通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教育是沟通中的一种,教育是否有效,也取决于教师。只要教师真心对学生好,为学生发展着想,而不是为自己诸如班级常规积分、考试平均分等等,那么总会找到适合的有效的教育方式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有一百种方式,就看你愿不愿意去选择。

当然,也要承认教育的艺术性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师跟学生交谈,教育效果可能就不一样。同样一份教案,拿到不同的教室上课,效果也好不相同。这背后其实是教育艺术的高下区别。教育艺术是个宏大的话题,笔者无意展开,这里只想强调一点,根据现时的学生特点,无论哪个教师都应该学一点幽默的本领。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粘合剂,是催化剂,可以说功能强大,无往而不胜。严肃正经的老师可以来点冷幽默,热情温和的教师可以来些热幽默。只要不是油嘴滑舌低级趣味,教师的幽默常常能成为教育的神器,相逢一笑泯恩仇。分析幽默的成功背后,其实不难发现,幽默的前提是人与人相互平等,且相互友善,没有高压,没有欺凌,没有捉弄,没有嘲讽,有的则是制造欢乐,是善意提醒,是为你着想。如此善意待人,怎不受人欢迎?若是巧妙,将建议、提醒、知识、方法融入其中,学生岂不乐在其中?

作为教师,我们常背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时其实背负太重,教育情结太深,将教育看得凝重,浓的化不开。因此教育时常常束手束脚,放不开。其实教育应该就是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自然地受到教育,教师也应该将学习、教育接地气一些,用更加通俗的方式演绎,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生活化的环境氛围里学习知识、接受道理,这不是更容易接受吗?

师生之间原本就是伙伴关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学生成长,一起努力。教师何必为着学生的成长而与学生翻脸,弄得个反目为仇呢?倘若这个伙伴关系做久了,感情更深了,师生之间形成了像亲人般的友爱和洽,校园成了家园,教室成了乐园,教师成了亲人,这样的师生关系就逐步抵达理想的境地,教师的所思所想都能为学生真诚服务,教师的所言所行皆能为学生领悟接受。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吾虽未至,心向往之。相信,真心为教育的你也一定向往之。

猜你喜欢

师生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