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2017-02-25潘凌云
潘凌云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潘凌云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队伍亟待加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可引进柔性管理理念,通过搭建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学习型”文明宿舍的创建、班级“企业化”管理和实施学生“导师制”等模式,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学生管理;柔性管理;模式;创新
近二十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力量推动下,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高职人才教育培养、和谐校园创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代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改变工作思路,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在校学生层次差别很大,参差不齐现象突出。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有的学生不善与人交流沟通,协作意识差;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自暴自弃,个别甚至还有心理障碍等。从整体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上课迟到早退、课堂玩手机睡觉、考试挂科无所谓等现象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学生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中专升格成立,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仍沿用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强调管理者的权威性和主体地位;管理方式更多的是呈现惩罚、约束、压制,缺少鼓励、尊重、关怀元素的注入。严格的教育管理规章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或多或少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管理者思想意识里,稳定压倒一切,俨然把自己置身于“消防员”和“保姆”角色[1],时刻监视学生的一举一动,只要保证学生安全不出事一切都万事大吉;在高压态势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这种模式导致学生抵触心理严重,怨声载道,甚至有的学生会与管理者对抗。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导致有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效果欠佳。
(三)学生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与学生配比一般是1∶200。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不少高职院校的师生配比呈现严重失衡状态,辅导员都在超负荷工作。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辅导员一人身兼数职,集班主任、就业指导员、心理咨询师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琐碎、庞杂;受时间、精力、能力所限,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更多时候在扮演一个上传下达的“传话筒”角色,致使学生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发觉,更谈不上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引进柔性管理理论
柔性管理理论最早实践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企业界,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相对,柔性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心理和行动特点,以提高人的主动意识、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出发点,强调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倡导平等、民主的参与式管理,激发管理对象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让管理对象的进入高度的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状态、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可引入柔性管理理论,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首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规范制度管理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始终秉承“学生利益高于一切”办学宗旨。通过大力弘扬关心、爱护学生的先进事迹,营造一种“爱生如子”的校园师生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教育是为了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从而唤醒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其次,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管理体制。我们要善于为学生的成才与成长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学会移情与换位思考,只要我们在学生教育中坚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早晚会品尝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美好滋味。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让学生成长为懂得自尊和自爱、具有自律和自强的品性、能不断的自我激励和完善的社会有用之人,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再次,刚柔相济、宽严适度是柔性管理理念的最佳注解[2]。通过制度的规范,内在的教化,激发管理对象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管理对象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实现管理对象的自我约束。总之,实施柔性的管理,需要凡事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努力做到关爱、理解、尊重学生,多途径的激励学生,善于为每位学生营造一种适宜的学习氛围,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服务[3],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遵循柔性管理理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一)搭建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促进学生成“人”
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看,大多数高职学生是由于中考、高考成绩不理想才不得不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大多高职学生家长对孩子都很失望。在对待孩子教育上,因忙于生计时间不允许,苦于自身素质所限能力不具备,大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极少与老师和孩子沟通,任其自由发展。经历几次升学的失败,大多数学生自己也很不自信,往往自卑心理严重。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影响重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有机统一体,实践中呈现高度相关性,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同一频道,学生教育才能产生共振效应,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可搭建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共同促进学生成“人”。首先,在新生入校时,抓住家长送学生入校的良好时机,请家长进班,介绍每个专业的专业特点、就业方向,让家长、学生都明白以后的就业范围和努力方向,这样能够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大学学习指导的针对性,让家长的积极参与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助推器,促使孩子早立远大志向,早日为梦想奋斗。其次,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借助现代信息网络资源,积极创建QQ、微信群等信息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班级家长群的信息传递作用,积极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好建议、好倡议,实现家校教育无缝对接。学校和家长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通过信息平台互相反馈,并及时予以鼓励;当然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不好苗头也要防微杜渐。另外,还可定期举办“与家长面对面”活动,共同商议探讨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学校、家长可分别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责任意识、职业素养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文明宿舍,促进学生成“才”
高校学生宿舍是承载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第二个“家”。通过倡导“学习型”文明宿舍的创建,积极营造良好的“寝室家环境”,让学生在第二个“家”里成长、成才。首先,培养一个好寝室长。用宿舍成员投票与辅导员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学习态度端正、自律性较强、工作能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寝室长。由于一室学生朝夕相处,寝室长的言行往往会对同寝室其他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培养一个好寝室长就能带出一室的优秀学生,这是“学习型”宿舍创建的关键。积极组建寝室基层党团组织,大力发挥组织的引领作用,倡导宿舍规章制度人人能自觉遵守,室友之间都能互敬互爱的宿舍新风尚。其次,树立一个共同愿景。我们要善于用共同愿景去引领“学习型”宿舍的创建工作,宿舍共同愿景的建设要尊重寝室成员的选择,目标由每个寝室学生自己设定,实施路径由他们自主选择。从学院整体工作布局出发,可把创建“星级宿舍”确立为所有宿舍的共同愿景。在评比活动中,不但要比宿舍卫生,还要比宿舍学风、比寝友德行。宿舍成员通过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平等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人人乐学、善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最终达到全室成员共同提高,整体进步,在宿舍的整体积极向上氛围带动下,每个人的素质都发生质的飞跃[4]。最后,极力打造富有专业特点的宿舍文化。由于宿舍已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宿舍文化时刻都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满正能量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在“学习型”宿舍创建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兴趣为依托,创新宿舍活动载体,极力打造富有专业特点的宿舍文化,一方面要善于积极培育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教育室友交往注意文明用语,主动沟通,坦诚交流,彼此相互关心,既不拉帮结派,也不独来独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 QQ群,微信群等,让大家在这个网络化的家园里互诉衷肠,表露自己的情感。总之,要充分发挥宿舍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调节和凝聚作用,增强宿舍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三)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当今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敏感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可把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融进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来,对学生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日积月累的塑造;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首先,把班级设计成一个“仿真公司”,改变原有的两委制的班级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设计。辅导员或班主任为董事长,负责规划公司的发展,原有的班委成员为董事会成员,班长为公司总经理,设立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每个小组)、宣传部、后勤保障部门等。人力资源部门负责量化各生产部门的绩效并进行虚拟工资的发放,宣传部负责文艺活动的宣传、组织等,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教室、宿舍的财产安全和卫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把自己作为一个职业人看待。其次,在班级企业化管理过程中,让学生自定规章制度,自己实践实施,通过教会学生自律,实现班级自治。加大对管理岗位的考核力度,对于重要岗位实施轮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最后,引进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学生平时的考勤、学习成绩、班级工作表现、集体活动参与情况,量化每个学生的绩效,发放虚拟货币,并把这个数字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和奖助学金评定的依据。这样既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又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还培养了学生优良的职业品质,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未来职业工作的深度融合。
(四)建立学生“导师制”,提升学生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在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管部门实施,专职授课教师也认为学生管理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负责上好自己的课,学生出现问题只会埋怨学管部门,并且由于每学期授课教师都是变动的,高频率的教师轮动,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沟通机会也很少。针对此种情况,可实施个人“导师制”,让所有教师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当中来,让来自学校的各方教育管理形成向心力,通过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可以以宿舍为单位,专业课教师分管相关专业的宿舍,深入宿舍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每个分管教师不仅是文明宿舍的创建指导者,更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陪伴者和启蒙者,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随时随地为学生排忧解难。过往的教育经验启示我们,大部分学生因为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形成了持续学习动力。其次,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榜样的树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分类教育,通过“一对一”的言传身教,实时沟通指导,及时答疑解惑[5]。我们在教育指导中要时刻以期待和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让学生在老师欣赏的眼神下不断进步,在鼓励话语中迈向成功。最后,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鼓励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职业技能大赛、考取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等,通过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成长。总之,实施学生“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机制。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诉求,对他们的生活要多关怀,学习上要常指导。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克难攻坚精神,扎扎实实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俞扬.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4):108—111.
[2]孙堂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9(2):626—627.
[3]郑锐华.当代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再探索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9(8):43—45.
[4]任彦林,马领弟.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5—38.
[5]胡永盛,于小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施“导生制”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7—78.
(责任编辑:郝 锐)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AN Ling-y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nyang,Henan 464000)
At present,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confronted with the following problems,that is,the management concept is backward;the management team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the students'quality is low.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lexible management concept,by constructing the family-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platform,creating learning-based dormitory and class with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utorial system and other patterns,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an be achieved.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flexible management;mode;innovation
G455
A
1008—7427(2017)03—0036—04
2017—03—05
潘凌云(1976—),女,河南信阳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