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挥iPad优势,全面提高美术欣赏课实效
2017-02-24吴小利王婷婷孟延豹
吴小利 王婷婷 孟延豹
前言:
倏忽之间,这个栏目已有两年了,感谢杂志社给了笔者这样一个小天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智能终端Apps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也非常感谢和笔者一起走过这些日子的所有读者们。
这些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已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已经并将继续进入课堂,这或许要求我们更细致地看待Apps与教育教学应该怎样深度融合这个问题,除了一些小例子以外,也需要更多系统性的思考。
因此,在2017年的文章中,笔者除了继续坚持选择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外,还会在选材上有所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第一,选择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的iPad课堂教改项目作为一个追踪采访项目,持续关注该项目在一年内的进展,以及教师们应用APP的收获和心得,每两个月出一篇文章,试图在一年后能够梳理出一些以学校为单位推进Apps进入教学的经验性的东西。初步计划每篇文章都集中描述教学APP在一个学科中的应用,争取在一年内能够总体地展现一所学校在APP应用于教学方面的一个全景。第二,在其他的文章中,有三篇主要关注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一些核心应用场景中应用APP软件的心得体会,并且每篇文章要能够大致总结出APP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规律,以期让读者在看过文章后能够将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另外三篇文章主要聚焦于教育游戏APP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场景的研究,主要探讨游戏化的APP如何为学科教学提供架构支持、资源支持,以及学生的学习动力支持。
作为新年开篇,笔者不想那么严肃,就将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玩转iPad系列课程”中的一个课题“四季”作为新年的引子吧。在这个课题中,该校的美术教师王婷婷与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的吴小利老师共同利用了iPad这个既是应用平台,又是应用工具载体的教学APP,并在一个主题课程中灵活地应用它,发挥了iPad作为学习工具、建构工具的特色。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所北京山区的学校,是如何在他们的课堂中灵活地应用教学APP策略的。
——孟延豹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往往面对的是教材和教师课件中的图片,这使得教学形式单一,很容易枯燥无趣。iPad的出现为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课堂上,学生可以运用iPad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这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将iPad这一载体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结合,突破常规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美术欣赏课的实效性,是新时代每位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iPad正在以其独特的先进性发挥着它的优越感。下面,笔者以课题“四季”为例,探讨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把iPad平板电脑合理地运用在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有效辅助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 善用iPad,学生成为大自然中美的发现者
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大自然是艺术家们描绘四季时创作的源头和灵感。在课题“四季”的课前展示环节,一位学生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小组完成的小视频,很多同学伴随着轻缓的音乐欣赏到了大自然中四季的美景,并深深地陶醉其中。而学生展示的内容就是教师在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内容,即让学生运用自己了解的拍照、上网等iPad中最基本的一些功能所搜集的四季图片。然后,教师提问“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喜欢的季节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直接说出了“生机勃勃”“春暖花开”“绿树成荫”“秋高气爽”“大雪纷飞”等描述性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而不是直接给予,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做好了铺垫。
通过利用iPad,学生能像艺术家一样从大自然和图片中寻找美。这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四季之美,成为大自然中美的发现者。
● 活用iPad,学生成为美术作品的评论者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纸质的美术教材能够提供的欣赏资料往往相对较少,并且图片偏小,不够清晰。而iPad的屏幕的显示效果更加清晰,并可以随时对作品进行放大缩小,这些优势能够让每一位学生近距离地去感受作品、欣赏作品。
在课题“四季”的学习欣赏方法环节,教师首先以春天的儿童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梳理出构图、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然后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iPad,结合美术语言赏析画家笔下六幅有关春天的美术作品。人手一个iPad让每位学生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就能够清晰地欣赏到古今中外的作品,他们既可以整体地比较、感受作品的不同,也可以进一步选择自己喜歡的作品,并运用iPad的放大功能对作品的局部进行重点赏析。例如,在对比欣赏汪钰元的《春》和吴冠中的《春如线》时,学生自如地选择一幅作品放大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讲解,已然成了一名小小的讲解员。在重点讲解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春如线》时,有的学生感觉作品有些乱,但是放大后会发现作品乱中有序,有很多丰富的色彩,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教师再结合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升华到画家的情感,强调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不仅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更要体会画家当时的情感。接下来,在欣赏其他季节美术作品的环节,在iPad夏秋冬每个季节的展厅中都展示了四幅画家的作品,学生举一反三,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和作品进行讨论。
iPad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活跃了思维,丰富了情感,生成了光线、细节等新的美术语言和角度,他们汇报得更加专业,俨然已成为一名小小的艺术评论员。
● 妙用iPad,学生成为网上美术馆里的体验者
参观美术展览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一项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也是新时期美术教学多样化的体现。
在“四季”中,教师利用iPad中的阅读工具IBooks,共设置了春、夏、秋、冬四个展厅,营造出网上美术馆的情境,网上美术馆的陈设就像真实美术馆的再现(如图1)。每个展厅选取的作品都是符合学生认知的四季的代表性作品,风格多样,对比明显。每幅作品下面都配有序号、国家、作者、作品名称、绘画种类等简单的作品信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入相应展厅进行欣赏,这为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虽然是在教室里上课,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身临其境般地参观作品,这使得美术欣赏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教材书本,而是走向学习多元化和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课题“四季”赏析画家笔下有关四季的美术作品的环节,展览厅特别的布置、浓郁的艺术氛围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到了每一位学生。学生在美术展览厅的艺术氛围中,了解并体验到网上美术馆这种更便捷、更现代的美术学习方式,开阔了眼界,使得美术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听取和接受,而是主动地与艺术作品“对话”。
结合美术欣赏课的特点使用iPad,完全改变了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它让教材的形式产生变化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构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网上美术馆里的体验者。
● 巧用iPad,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者
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四季是人们在美化生活时喜闻乐见的题材,也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课题“四季”最后的拓展环节,教师组织学生打开iPad中的探究工具Explain Everything,选择合适的绘画作品布置喜欢的房间。学生通过拖拽、拼贴等功能,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制作出一幅用美术作品装饰房间的效果图(如图2)。学生再通过运用iPad控制中心的投屏功能向大家展示自己设计的效果图,并进行自评与他评,领略成功的喜悦与不足。
对iPad中探究工具的巧妙使用,能让学生轻松地完成一幅设计效果图,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用绘画美化环境与生活的信心,而且能使其逐步形成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时候,学生的身份又转换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小设计师。
总而言之,iPad进入课堂為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能够在多元环境和多重角色下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涛.试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欣赏课[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4,24(6).
[2]程少华.基于iPad的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
[3]解立君.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J].现代交际,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