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文化课程中隐性语法教学的运用
2017-02-23田敏
田敏
摘 要: 在英语专业课程中介入新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中,除了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还应该与英语的基础技能相结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既保证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又能将语法的内容输出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够完善个人的英语综合素质,在课程实施时间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为例,分析隐性语法教学的实效性,讨论该教学法在文化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隐性语法教学 运用 英国历史和文化 策略
一、引言
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大学的学习体系与之前中学的相比是大相径庭的,但是殊途同归,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进入激烈竞争的社会打下基础。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要求要达到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深化提高,语言的学习重点在于表达,口头和书面两种方法都是语言运用提供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其中,组织语言的基础除了词汇就是语法,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大都采用以形式为中心的明示性语法教学[1]。明示性语法教学可以专门安排语法课程或者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关语法点为教学的重点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法规则的概念、定义的解释,以及构成规则、常规运用和特殊用法,再到反复练习纠错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造成教师的讲解偏于机械化,只注重知识点的产出,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接受反馈,以至于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乏味枯燥,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运用于考试中,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表现缺乏操控性。因此,明显性语法教学强调对语法规则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以便于能够高效而准确地运用语言[2]。现实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逐步被文化课程取代,通过扩大阅读的面增加阅读量,让学习者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潜意识中运用已有的语法规则组织语言从而达到有效交流。在泛读材料的选取中,采用暗示性语法教学对学生额语法水平进行主观干预,达到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对隐性语法与显性语法的教学在现实中并没有完全区分开。教学方式的实施注重于看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效果。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除了对二语的学习运用之外,还可能受到母语的迁移影响,因此教学中,任课教师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以对二语的语法规则显性输入为主。学者Thornbury就认为:显性语法的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语法规则进行有目的性较强的学习,以求在完成教学后,学习者能够高效准确地使用语言并细化到每个成分[3]。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直接导出语法规则,介绍运用并举例,接着用巩固练习作为检测学习结果的手段。这种方法针对性明显,但是会对学生的认知情绪和学习能动性造成影响,使得课后在语法规则的使用上不能得心应手。例如:口語中表示:你想要什么?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简单的特殊疑问句,教师教授课程时会采取标签式语法规则: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问号。一般疑问句要根据句子中谓语动词的形式确定变形后的句型,最终得出例句:What do you want?交际中这个句子可以满足句意的表达,语法结构上也符合,What是特殊疑问词,do you want是肯定句You want的一般疑问句句式,在习惯交际中,这个句子采取的形式为:What would you like?或者What do you feel like?不难看出显性语法教学的死板性。在隐性语法教学中,教师设置语言交际的场景,在交际中导出使用的句型,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只是整个活动的监督者,指正在语言交流中认识的不足和谬误。因此Bialystok指出:隐形于法输入是重在发展语言交际能力,课堂的教学不仅仅表现为知识的输出,还要注重知识的输入,让学习者产生交际所需要的控制力和能动性[4]。学生能够在交际活动中在无意识状态下接触语法规则,在表达方式上打破单一的造句转向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更加贴近新型语法课程教学的要求。
三、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中隐性语法教学的运用
(一)课程简介
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是英语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专业课,是学院CBI课改的课程之一,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从中国学生的实际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向读者展示英国的历史和文化。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一,将历史和文化分开教学,文化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从管理史发展的脉络,都能找到文化的根源,课程的上半部分主要以英国的历史发展为基础,将历史断代,梳理不同阶段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下半部分侧重找出其出处和发展的历程,再加以材料作为基础在阅读中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思维模式,自觉形成理解模式,使学习的最大效能优化。
(二)隐性语法教学在本课程中实施策略
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吸收和消化,从而了解英语,积累历史文化知识,开阔视野,了解英国的历史,深入学习英国的文化核心,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夯实英语学习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文化交际的能力[5]。在单课的教授中,如果采用显性语法的教学模式,则会造成与文化课程的教学原则相背离,在教学内容的某个知识点内容上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教学的进度。因此分析授课的内容结构不难发现,显性语法教学需要场景和支撑内容,每一课的主题标题能为某个语法点服务,为隐性语法教学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而语法规则和习练都可以在英国的历史和文化内容中展开,在从陌生到熟悉的心理感知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在具体的实施步骤中,可以以下几种方式尝试:
1.复述和口述历史事件。
在一个单元课程完成之后,可以以任务教学反馈的形式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可以用简单的句型对历史事件进行复述,在口述的过程中,要注意时态陈述的问题。时态的表达上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中所发生动作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在基本句型的使用上,对五大基本句型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语法规则实行,例如:(1)主语+系动词+表语+其他;(2)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其他;(3)主语+不及物动词+其他;(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其他;(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其他。这五个句型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范围重复使用,要求避免犯两个动词同时出现、主谓不一致、单复数不统一等错误。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复合句的使用,原始句型为:主句+关联词+从句或者关联词+从句+主句的结构。在口语的表述中,学生的使用以简单句为主,符合句的使用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为主。在复述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基本史实掌握,表述顺序为时间、地点、角色和意义。例如:以学生口试日耳曼征服(Germanic Conquest)内容整理为例:
There are three branch of Germanic group: Northern Germanic group, Western Germanic group, Eastern Germanic group, In 5-6Century. In Western Germanic group, three tribes got union, and then, they came to Britain. For this matter,three are main meaning on it. Firstly, the main body of British Nation got shape. Secondly, old English got the shape. Thirdly,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公元5-6世紀,自印欧大陆的日耳曼部落的西支入侵英格兰,日耳曼部落主体分三支,西支中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入侵英格兰。经过征战后建立了自己的入居地。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部落族群为英国民族的主体,盎格鲁撒克逊语为英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英语被定义为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的西支提供了溯源。)从学生的口述中可以看出问题如下:(1)时态前后不一致,there are改there were;(2)单复数不统一three branch改为three branches;(3)用词单一,got shape重复两次使用,可改formed,came into being;(4)句子意义表述不完整,在史实陈述的结束部分没有完全表达。修改后如下:
Germanic Conquest
In 5-6 Century, there were three branches of Germanic group: Northern Germanic group, Western Germanic group,Eastern Germanic group, In Western Germanic group, three tribes got union,and then, they came to Britain. For this matter,main meaning on it: Firstly,the main body of British Nation came into being. Secondly,old English got the shape. Thirdly,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nglish can trace back to this period, the language can be defined as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Germanic west branch.
相比较第一次的内容,第二次的就能在表述上更加符合语法要求,意义上更完整,语法的平衡水平更好。
2.根据主题关键词完成历史事件的写作。
授课时教师会根据上课的内容,将每个历史事件整理提炼出关键词并以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要结合课堂认真听讲的内容,按照老师的关键词串联出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时间的描述中,对于语法的要求特别严谨,教师可以提出时态,描述句型,容易出错的语法点,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任务。例如:教师给出主题: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线索:William →king(successor)→1066,Hastings→William &Harold→William won→1066,12,25 Westminster Abbey,William got the throne→House of Norman→English Language。
学生完成例文如下:
Edward the confessor (the king of England)had promised to William: William would be the king of England after his death. However, later, Harold was the king of England. William declared the war for the throne of England, he won in Hastings War. On 25th December, 1066, William got the throne in Westminster Abbey, the house of Norman set up. On the matter of language, the language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rench was adopted in upper class,and English language was popular in common British People. Therefore, a lot of French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从例文中不难看出,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语法错误的量明显少于口头,并能够将整件事件明了展现出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紧凑,规避了口头表达中的错误。
3.借助影音文本内容,从听抄中加强语法基础。
在这项方式的实施中,学生按照要求观看或者播听相关的教学内容,当材料结束后,学生按照所听道德内容写出完整的句子,按照原句的内容加入语法点,进一步完善句式,例如:
(1)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has great fame all over the world, it has complete educational system. A lot of famous scientists had studied here...
(2)The Cambridge University,which has great fame all over the world, enjoying a reputation for its complete educational system, furthermore a lot of famous scientists had studied here and gave their fame to the university...
在兩个句子的对比中,不难看出,第二个句子在语法的结构上考察定语从句,让学生能够在比较中看出语法的差异,加大练习的力度,完善语法的系统整理。
四、结语
隐性语法教学是区别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依托内容传递语法信息,创设交际情境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材料的学习达到精准语法信息,并运用于英语技能培养中,经过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够体会到进步,并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达到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Spada.N.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structional Difference and learning outcomes: A Precess-product Study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7(2).
[2]Thornbury. S. How to teach Grammar[M].Edinburgh:Longma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9.
[3]Thornbury. S. Uncovering 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4]Bialystok. Elle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n and using Linguistic Forms[J].Applied Linguisic,1982(3):181-206.
[5]董晓波,英国历史与文化概论[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P2.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CBI课改中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Y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