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校园传播策略探索

2017-02-23谢伍瑛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全球化传统文化

谢伍瑛

摘    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应对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本文主要研究传统文化进大学校园的传播路径,分别从通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增加、教材和读本的采购与编写,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師资队伍的建设,影视作品的拍摄,网络游戏的开发及新媒体的使用七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全球化    传统文化    大学校园传播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中华儿女个人、民族、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面对全球化浪潮的袭来,大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丰富自己的视野的同时,也要警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以防丧失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境下,有必要在大学校园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一、高校校园里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各式各样的外来文化披着“时尚与前卫、科学与民主”的外衣,其实质是在吹捧和强化“金钱至上、个人英雄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文化已经进入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这些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怠慢。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一直以来就是欢乐、祥和、团圆和祝福的代名词。自古以来备受人们重视,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只把春节当做一个假期,对春节文化知之甚少,传统的春节习俗很多人也慢慢不尊崇,尤其是部分大学生甚至认为这是守旧。中国的传统节日背后都是有着感人或者动人的故事、传说,每个传统节日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传统节日的怠慢,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而同样被看做“节日”的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母亲节却倍受推崇,甚至举国同庆,这些节日的氛围甚是浓厚。每当这些西方节日来临时,大学校园里弥漫着节日的气氛,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甚至成为青年人茶余饭后的谈论热点,更有甚者把这些“洋节日”凌驾于我国传统节日之上,并以过“洋节日”而沾沾自喜②。对这些西方节日的重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的一种表现。

(二)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民族艺术日渐被大学生抛弃。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几乎是不用写字,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平时在学校的交流。新媒体上的各种社交工具不仅可以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帮助他们搞定这一切,最关键的是他们通过这些工具接受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可以轻松随性地访问浏览国外的网站,和国外友人聊天,访问国外大学网站学习国外的课程。虽然这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无形中让他们接受外来文化。所以他们可能熟悉西洋乐曲,知晓并精通R&B,爵士乐,跳街舞,玩涂鸦。一些大学生对Hip-hop文化的喜爱和追逐程度,胜过中国民族艺术。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如书法、戏剧、丝竹乐、锣鼓乐、民歌民谣、皮影戏、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都是很著名的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一些大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如此下去,中国的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怎么传承呢?

(三)一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日趋于西化。

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所慢慢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按照这个概念,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集中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③。所谓生活方式(Lifestyle),根据百度百科,它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休闲、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学英语热、出国热、以在外企工作自豪,尤其是现在全球化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几乎是不用出门,能知天下事。西方的科技文明吸引着他们,国外的高精尖电子产品诱惑他们。尤其是美剧、日本动漫、韩剧更是不断地把他们的文化渗透到我们大学生中。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日渐西化和日韩化,小到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穿衣风格,大到沟通方式、娱乐方式、价值观等。

二、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由此可见,祖国的未来在于当今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的养分,值得大学生汲取。比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位卑未敢忘忧国”告诉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要爱国,有国才有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告诉我们如何治理国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传统文化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告诉后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的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弘扬。高校教育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优良传统提升大学生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

大学阶段正值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心理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优良的道德品质需要优良育人环境长期的浸润和熏陶。因此,高校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结合学校实际,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⑤。

三、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校园的传播路径

(一)在通知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比重。

目前,普通高校都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要求理工科学生要选修部分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课程,文科生要求选修部分自然科学内容的课程。事实上,在选修课时,大部分学生会选修一些有趣味性又实用的课程。很少有理工科学生会选修传统文化的课程,甚至文科生选修傳统文化课程所占比例不高。为了普及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要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重新诵读经典。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可以作为全校学生必须选修的课程。同时,增设像“论语十则”、“儒释道经典导读”、“孔子”、“周易”、“道德经”之类的选修课程,增加通识课程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通过通识课程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

(二)提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和读本。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学生可以读的书很多,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很多。如今在高校,学生主要读几类书籍,一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二是心灵鸡汤类书籍,三是美容养生健身类书籍,四是励志类书籍,五是小说散文类书籍。除非国学班和中文专业及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很少有学生会选购和借阅传统文化的书籍来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如今市面上的传统文化专著晦涩难懂,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选购图书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专业人士,科班出身的学生可以提供专著,对于非专业学生提供有关传统文化的白话文读本。这样各取所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要担负此编写不同层次传统文化教材和读本的任务。尤其是适合非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材和读本,少之又少。如果高校能编写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教材,将大大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推广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

1.开设“国学讲堂”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名家讲授国学。

各大高校,都有自己有特色的论坛和讲座。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传统文化,高校应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有关国学的讲座,邀请国内外名家讲授国学,举办传统文化节、文化沙龙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举办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竞赛。

为了让学生主动吸收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奖励性的竞赛推广传统文化,如汉字听写大赛、书法比赛、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和成语接龙大赛等。

3.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文化节。

中华民族的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渊源,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以节日为契机,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文化节。如端午节,我们可以端午节的来历,举办跟端午有关的龙舟大赛、包粽子比赛、屈原诗词大赛。这样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4.设计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在校园实践活动中,校方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和设计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非物质性遗产进校园活动,民俗艺术进校园活动,让京剧、黄梅戏、二人转、剪纸、皮影戏等进校园,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近民族艺术。

(四)培养一批幽默风趣、能讲能说的国学“名嘴”。

在高校,学生之所以对传统文化不太感兴趣,主要是没有一批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讲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老师。某些老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都不够深刻,甚至一知半解,能讲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的老师甚少。所以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行政机构要把培养一批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并且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老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

(五)拍摄一批能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

外来文化之所以能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我个人认为影视作品起了不小的作用。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哈韩族,哈日族,欧美范等。仔细分析和研究这些族群的出现,他们无不跟影视作品有关,如哈韩族,通常是韩剧的追随者,哈日族,通常是日本动漫的追随者,欧美范的同学通常是美剧爱好者,好莱坞影迷。不管是韩剧还是美剧,又或者日本动漫,他们无不渗透着本国文化。大学生空闲时间比较多,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看电视剧,看电影成为她们主要的娱休闲方式。大学生态在追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外来文化,并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只要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她们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代购国际品牌来消费。当这一切成为一些中国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礼仪、习俗、饮食与服饰,就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强烈建议国产影视机构要尽量拍摄大学生喜闻乐见地能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让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影视作品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心中。

(六)开发一批能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游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保护与发展——网络动漫游戏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研讨会上指出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十分必要。宋建新表示,西方国家通过游戏对我们国家进行思想渗透,而且目前虽然有审查制度,但是监管并不是那么严格,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游戏在中国市场流行。在游戏中植入文化,是西方文化试图渗透到中国主流文化的一种途径。国外知道通过网络游戏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那么国产游戏开发设计者也应该加以借鉴。我们通过网络游戏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很多大学生闲暇时间都在玩游戏。如果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岂不是美滋滋的事情。所以强烈建议游戏开发设计者要专心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尽量在网络游戏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游戏《诸子百家》,游戏在设计时就融入了大量国学内容,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理念精华,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领悟到国学的博大精深,感悟高尚的民族情操。该游戏起到了推广国学的目的⑥。让网络游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让玩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浩瀚精深,让网络游戏成为一个全新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利用网络游戏这个全新的传播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将不再尘封在历史,而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学生面前。

(七)搭上新媒体的快车,让传统文化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效果更好。

如今的大学校园,许多大学生几乎是机不离手。我们一定要把握大学生的这种媒介接触习惯,借助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

1.將传统文化的元素应用于新媒体设计中。

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洗礼,能够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大多是符合大众口味。这些文化大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吸引不同的爱好群体。在新媒体的设计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爱好,对新媒体的版面设计、文字设计、背景设计有所选择和针对。例如APP,对于爱好文学的群体,我们在APP的文字上别出心裁,设计出类似甲骨文的易识别的字体、小篆、大篆、草书、楷体等,版面设计将现代与复古结合,例如背景设计的像古代的竹简或宣纸来取悦受众⑦。我们还可以专门开发和设计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APP,比如京剧、黄梅戏及剪纸等艺术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形式展示。

2.不断制造有关传统文化的话题,通过新媒体传播。

对于一种新事物的接纳,首先我们得去培养观众对它的兴趣和习惯。在当下,一方面传统文化遇冷,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受宠。我们希望广大的大学生接纳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使学生自身发自内心深处地去接纳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精心策划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选题,比如中国的孝道文化与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中国的啃老族与中国的孝道文化等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形成校园、微博、微信、人人、社区等媒体热点话题,放在各大校园网站及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从而使大学生间接了解传统文化。

3.在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方面重塑中国传统文化。

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领域的产物⑧。随着新媒体中日益包含更高的科技含量,计算机图形学最终会使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带来“超真实”。计算机图形学注重并不是现实世界的东西本身是什么,而是怎么更好地展示这东西,使人们的眼球在屏幕上看此物更真实。比如油画、雕塑等静态的艺术,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转换为动态的艺术,欣赏者在欣赏这些借由高新技术展示的传统艺术时,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大学生是高新科技产品的追逐者,也是比较早期的采用者。我们可以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虚拟体验与交互带到大学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进中国的古都旅游一把。

总之,我们要让中国的新媒体形成一定的传统艺术程式,让新媒体贴上传统文化的标签,让高端的数字技术承载着充满古老东方气韵的传统艺术。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应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力量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利用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新媒体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渠道。

注释:

①②③李超.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3.5.

④⑤赵立爱.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年文化教育的思考——以齐鲁工业大学为例.中国成人教育,2015,18.

⑥诸子百家.百度百科.

⑦王霞.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利用研究.http://medi

a.people.com.cn/n/2014/1208/c382352-26170186.html.

⑧邵东.论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虚拟现实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包装工业,2015,Z2.

参考文献:

[1]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响,任竹凌,韩沛杰.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8).

[3]卜彦芳.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4]石云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学苑出版社,2004.

[5]梅仕士.民间文化元素在电脑游戏创作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

[6]崔玉霞.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网络游戏[J].江西社会科学,2005,(01).

[7]涂锐.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表现与运用[J].东南传播,2009,(2).

[8]贾永腾.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缘由和路径[J].山东工会论坛,2015,(6).

[9]薛凯文.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路径[J].现代交际,2014,(8).

[10]高卫华.新媒介语境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世界传播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此文系2015年湖北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GB150。

猜你喜欢

全球化传统文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