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探析
2017-02-23刘付华
刘付华
摘 要: 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是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现代汉语讲授内容与课内外练习结合,尤其是和课前课后训练结合是必要且重要的,这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课前课后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其目的、形式、内容和所需取得的效果,需要高师现代汉语教师思考、探析,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高师现代汉语 课前课后训练 目的 形式 内容安排
引言
高师现代汉语要系统教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科研工作打基础。此所指的是现代汉语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与其他比较,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现代汉语教学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使课堂讲授、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很好地配合以强化教学效果,那课前课后训练需进行,有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扩展和补充。课前课后训练指的是除作业练习外的,为增强教学效果而安排在课前课后半小时内的训练。这需要教师在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完成预设,开展训练,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和时间。
一、课前课后训练目的
课前课后训练的目的是培养高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可根据训练的内容,确定听、说、读、写等课前课后的训练分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培养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必须从学术型或理论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1]。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学除注重必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传授外,更应注意学生能力培养和培养所需时间的投入,注意培养能力的面更宽、力度更大,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为地方教育服务的卓越语文教师或其他行业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才。就时间投入而言,课前课后半小时的训练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二、课前课后训练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形式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归纳有以下形式:
(一)课前摸底训练:有普通话注音能力的摸底、普通话口语表达摸底、普通话听辨能力摸底等训练。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普通话注音和口语表达基础,因材施教。(二)听辨训练:要求学生养成听辨普通话的习惯,具有在语流中马上捕捉错误语音的能力,听辨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三)课前讲课及评课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教学,给学生分组,课前安排某组学生按规定时间根据旧课或新课内容,自己选择恰当内容准备课前讲课,教师随机抽一名学生上台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四)角色模拟训练:结合教学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模拟某一角色在特定的场合演讲等。(五)规范使用汉字训练:在学生预习、复习的基础上,开展训练。训练可结合现代汉语教材文字附录部分。(六)朗读、归纳短文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教材提供的朗读材料,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归纳短文,提出一到两个问题。教师选择优秀问题,下次课前课后训练请学生回答。(七)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结合词汇、语法等部分教学,开展此工作。(八)学生互改材料训练:可利用课前半小时或课后恰当时间,组织学生完成规定作业,比如:写小短文等。學生当堂互改,教师回收检查。(九)分组竞争训练:根据训练不同内容和训练目标,可以事先或临时给学生分组,引进竞争,训练学生,提高能力。
三、课前课后训练内容安排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培养师范生的语文素养,是现代汉语教学需注意的内容。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具体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
在课时大量压缩、学生能力培养愈显重要的当下,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是教学预设、补充和扩展,内容安排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安排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注音、听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语音教学部分,利用课前或课后半小时,安排如下内容:1.普通话注音摸底测试训练。讲解语音前,让学生给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大致均衡的一百个音节注音,了解注音能力;2.声母听辨训练。在讲解声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n和l,平翘舌的听辨训练,其他如f和h的听辨等;3.韵母的听辨训练。在讲解韵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en和eng,in和ing,uen和uneg的听辨训练。4.声调听辨训练。在讲解声调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5.听辨能力综合训练。该部分内容安排在语音学习完成后,检查学生普通话的听辨能力。以上训练,对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很重要,先养成他们听普通话的习惯,这是学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普通话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严格的口耳训练的过程,安排课前课后注音、听辨的训练,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有着帮助作用。
(二)说的能力的训练: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个部分均应贯穿说的能力训练。课前讲课训练、学生短文习作叙述、角色模拟训练、即兴演讲、普通话测试用教材的话题训练等均可作内容安排。如:角色模拟训练,让学生设想在某种场合需要扮演的某一角色,在事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说话训练。结合写作课,安排学生短文习作叙述的内容。根据现代汉语各部分已学和即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准备某个知识点,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5分钟左右的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可以训练说的能力。结合普通话教材中朗读短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让每人提出问题,谈谈读后的感受,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等。通过这些安排,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三)朗读能力的训练:朗读能力训练主要结合语音教学、普通话测试进行,也可结合现代汉语其他部分内容开展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课前课后训练应和学生平时训练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平时训练是基础,课前课后训练是检验和提高,尤其是要利用课前半小时,带领学生朗读现代汉语教材发音操练内容,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普通话教材的朗读材料。训练的同时,交代朗读的要求、普通話测试细节问题等。朗读训练还可同说的能力训练结合进行。
(四)写的能力的训练:包括书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书写训练有写规范字,写汉字规范读音,写规范笔画、笔顺的训练,与文字教学紧密结合。写作能力训练:一是与写作课训练结合,二是与词汇、语法、修辞教学内容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如:学习词汇部分时,训练恰当使用词语;学习语法部分,训练遣词造句和改病句等;学习修辞部分,训练修辞格的运用等。在教师带领下的课前课后训练时间是有限的,训练应和学生自行训练紧密结合。
(五)综合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与考试、考查结合。一可以提高学生训练兴趣,二可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受训练时间的限制,综合训练内容以简洁、凝练、突出效果为宜。如:可采取教师出题,学生互改互评的方式,也可采取结合考试、考查内容,引进竞争,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四、训练需达到的预期效果
课前课后训练是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有弥补课时不足和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素养的作用。训练需达到的效果如下:
(一)提高普通话水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开展课前课后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包括普通话口语水平和注音水平,使90%的同学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甲及以上等级证书。
(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说普通话为前提,通过学生朗读、说话、即兴演讲等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脱稿表达普通话标准或基本标准,表达自然流畅、条理清晰,能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即能文从字顺准确表达思想,为学生将来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奠定基础。
(三)发展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结合课堂教学的课前课后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打下坚实语文基础。通过训练,树立规范意识,为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由教师指导的课前课后训练,半小时为宜,不能影响正常教学。课前课后适宜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也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熟练技能的方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师思考、探析和实践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极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