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官德思想的当代启示

2017-02-23卢尚月

人民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官德

卢尚月

【摘要】官箴是古代官员用以警醒自己、激励自己的话语。“为官先为人”的道德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选拔原则以及对制度、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对知行合一的深刻理解,都是当代官德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古代官箴 官德 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古代官箴是古人为官的智慧结晶,体现出人之为人、官之为官的深刻道理。汲取古代官箴的精华内容,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相结合,探索出适合现阶段官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并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是领导干部更好地发挥实事求是精神、为人民服务、起带头作用的重要渠道。

“先做人、后做官”,是官员的基本道德操守

领导干部保持清廉的作风,是建立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和基本保证。在古代官箴中,清廉同样是官员的重要品质。“惟士之廉,犹女之洁,一朝点污,终身玷缺”,“明有三尺,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戳,独不可一毫妄取”等官箴表明,领导干部是否清廉,能直接反应出其人格的高下。官员只有做到清廉,才能不被外物所利诱:“居官首重维清,察吏莫严于守,故爵位虽有崇卑,究以不贪为宝,才具虽有长短,要必无欲则刚,是操守实立身之根基,而持廉乃计吏之先务。”可见,清廉是实现德政的前提。官箴云,“廉非为政之极,而为政必自廉始。惟廉则欲必寡,欲寡必公”,这些都强调了官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

官德素养是以一个人的社会道德修养与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先做人、后做官”,是官员的基本道德操守。在传统社会中,官德对道德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民为本、秉公持正、厉行节约、勤政爱民等优秀思想,树立了崇尚清廉、鄙夷贪腐的从政之风。此外,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官德素养同样重要。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政绩观念,在思想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官员的选拔任用,并制定了相关标准来规范官员的行为,注重官员道德修养的提升。在选拔任用方面,强调要“考其德行,察其道艺”,将官员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为日后官员更好地履行责任、为民服务奠定基础。先秦时期的孔子就已经提出了“为政以德”的理念,荀子也指出,“德”是选人为官的重要标准。秦朝在选拔任用官员时,要求为官者做到“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两汉时期实行的“察举制”强调举荐者要根据既定的科目与标准来考察与推荐人才;唐太宗指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的任用之道;清朝康熙皇帝在选人用人的方面,也会“考其德行,察其道艺”,注重选拔德才兼备之人。不同历史阶段的统治者与思想家们都将德行作为选拔任用官员的首要标准,并历代延续,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盛兴与衰败都与为政者的道德水平息息相关。2011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中表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当代党政机关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保证干部选拔机制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另一方面,要加快优化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强化制度建设,形成刚性约束机制

历代官员的考核制度中,都在官员道德考核方面进行了规定。《秦律》对官员违法行为予以了明确规定,一旦官员出现违法行为,就会遭到严重的处罚;汉代考核制度注重对官员道德品行的考核,考核結果分为“最”和“殿”两个等级,考核结果为“最”,说明有升迁的机会;结果为“殿”,则说明不理想;隋朝实施的“刺史巡察六条”,主要是对地方官吏的行政能力与品行进行监督;唐代考核官员的标准则为“四善二十七最”。

历代统治者在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官德制度,包括选拔任用、监督、考核等,这些制度对于现代官员的选拔管理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监察、御史、弹劾、谏官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不少在历代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在当前的官德建设中,既要重视对官员自律意识的强化,还要建立健全外在的制度保障。首先,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细化考核,并遵循评价主体适当、评价流程科学、评价结果利用率高的原则,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官德素养评价。其次,要构建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强化领导干部官德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领导干部个人的官德素养,也要将官员道德约束落实到制度层面,使行政道德法制化。最后,要构建并完善监管约束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督与约束,鼓励公众参与到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工作中,通过舆论监督,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的官德修养。

深化知行合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在古代官员道德教育上占有重要地位,知行合一就是古代官箴的主要思想,“知”为道德修养,“行”为道德实践。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儒家认为“知”和“行”同样重要,强调实践是认知的最终目的。孔子本人十分重视自身言行的统一,他指出,“君主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里仁》),儒家经典《中庸》对知行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这深刻说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关于知行合一,荀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认为言行合一是区分“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有效途径。明代王阳明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致良知”是知行合一的目标,指出:“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官德教育不仅是口头上的说教,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古代官箴中的这些思想,对当今教育官员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于知行合一,习近平同志也进行了多次论述。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多读书 修政德》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都应该在提升自身官德素养的过程中,注重相关活动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领导干部要在领导岗位、领导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官德修养,通过社会实践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修养。此外,还要将对官德意识的培育与官德实践融合在一起,做到知行合一。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始终保持审慎严谨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实践中的种种困境,在改善社会风气的同时,不断历练自身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6BKS12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②王平一:《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反腐倡廉思想》,《求实》,2014年第10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官德
以官德带民德,以法治保民德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
道德健康视域下的官德价值审视
西方女性政治家的柔性魅力
中西方党际监督比较研究及启示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官员网络素养、政府效能提升与政治文明建设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道德阵地
古代官德之反省内求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