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道德阵地

2015-12-04向玉乔卢明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官德师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向玉乔+卢明涛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最重要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该工程的重点是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三种主要道德的建设过程中。它们是官德、师德和青少年道德。它们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主要道德阵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官德;师德;青少年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它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道德要求,它的培育和践行也需要借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途径才能得到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工作重点是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三种主要道德的建设过程中。它们是官德、师德和青少年道德。本文称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主要道德阵地。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官德阵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道德阵地是官德。所谓官德,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指政府官员的道德修养状况;在当今中国,是指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状况。

官德历来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尤其强调,为官者必须首先修身,修身重在修德,修德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正如《大学》所强调的那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其意为,上至皇帝,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是以修身修德作为根本的。儒家伦理思想还强调,修身修德是为官者获得百姓支持的必要条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其意指,如果政府官员能够以德行政,他们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普遍支持,这就好比北极星受到众多星辰拱卫的情况。在当今中国,党中央更是强调领导干部修德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3}显然在习总书记看来,衡量一个好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并进,但德在先,才在后。

官德的重要性还在于,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状况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有力的示范作用。在一个国家里,领导干部是国家公共权力的主要掌控者和运用者,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国家的政治生活;因此,他们实际上充当着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正因为如此,领导干部在任何一个国家中的地位都是比较显赫的,担任领导干部也很容易成为国家公民普遍追求的人生理想。在官本位观念严重的社会里,领导干部甚至是绝大多数人羡慕和崇拜的对象,担任领导干部也被普遍视为最荣耀的事情。由于在国家生活中占据十分显要的位置,领导干部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不仅容易成为广大社会公民关注的焦点,而且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一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往往首先与她的官德状况有关。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官德状况比较好,它的整体道德状况也比较好;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官德状况比较差,它的整体道德状况也一定比较差。如果说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以道德建设为基础,那么,它进行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狠抓官德建设。

当今中国正在同时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方略。要有效实施这两种方略,领导干部的角色和作用是关键。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就曾经旗帜鲜明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事实上,领导干部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而且是我国以德治国的“关键少数”。无论是推进法治,还是推进德治,领导干部都是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只有在领导干部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前提下,我国的法治和德治方略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时代推进官德建设的最重要环节。要实现以德治国的方略,关键是要借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明确引导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公民行为的道德价值目标,但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领导干部的道德价值观念。领导干部是当今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对整个社会起着不容忽视的示范和导航作用;因此,他们也应该充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培育好,关键要看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践行好,关键也要看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都是掌握着一定国家公共权力的人,因此,衡量领导干部道德操守的最重要标准是看他们能否合理运用其掌握的权力。一些领导干部将他们手中掌握的国家公共权力视为私人权力,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从而沦为贪污腐败分子,并且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要推动领导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推动他们树立和践行用权为民、用权养民、用权利民、用权惠民的道德价值观念。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树立和践行这些道德价值观念,他们就不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做贡献,不能为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做贡献,也不能为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做贡献;相反,他们不仅很可能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败坏者而存在,而且很可能作为广大社会公民的坏榜样而存在。

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应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充当先行者、引领者和带动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4}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那么,它首先应该从领导干部抓起。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领导干部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德阵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个重要道德阵地是师德。师德是指教师的道德修养状况。什么是教师的道德修养?它意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涵养。教师是一种重要职业,并且有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师德就是这种职业道德要求在教师身上得到内化的现实表现。师德的重要性是由“教师”这一职业的存在价值决定的。

人类的生存活动比其他动物的生存活动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人类必须时刻保持其生存的文明性,而其他动物仅仅需要在本能的驱动下野蛮地生存着。文明是区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界线。为了使自身的生存状态具有文明性,人类不仅需要对他们的自然本能进行有意地抑制,而且需要发明道德、法律等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来规约他们的行为;或者说,人类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来阻止他们自己退回到低等动物的野蛮状态。本能的生存是不需要学习的,但文明的生存是需要学习的;因此,人类的生存活动必须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学习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成为文明人,人类必须在学习中锤炼自己的人性。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崇高、最光荣的职业,因为它不仅是联接人类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纽带,而且是保证人类文明得以不断传承的重要桥梁。领导干部主要是通过他们使用国家公共权力的方式来影响人类社会的。与领导干部不同,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的途径来体现的。在传统社会,教育主要借助于家庭、私塾、社会等形式来进行;在现当代社会,教育主要借助于学校来进行。教师就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他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意指教师具有传授思想、理论和知识的职责;“育人”意指教师还具有塑造人的品格、灵魂和精神的职责。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能够对受教育者的心灵起到强有力的塑造、净化和提升作用。教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因为如此,教师在人类社会历来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中国,甚至一直以来流传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来承担这种道德责任。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只有那些能够真正为人师表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教师。教师应该有大师风范,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机器。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不仅会对受教育者个人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他们既应该成为学问大师,也应该成为品行大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5}教师的光荣在于教书育人的光荣;教师的伟大在于教书育人的伟大。在当今中国,教师“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他们的职业活动之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6}。可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教师的共同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教师不仅应该深入系统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义和内涵,而且应该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要推动教师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就必须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绝大多数教师在坚守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并且努力“为人师表”,因此,他们能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不过,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由于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贪污腐败等等丑陋社会现象对校园形成了巨大冲击,加上师德建设在我国各级学校普遍遭到了严重忽略,教师背德、丧德、失德的现象在我国也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有些教师以工资待遇不好为借口,在教学工作中敷衍塞责。他们不认真备课,不勤于科研,不积极进取,把课堂当成发泄个人闹骚的场所。这样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真诚的爱,因此,他们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应有的乐观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悲观主义人生态度带进课堂,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有些教师滥用手中的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力,以权谋私。在当今中国,各级学校均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化问题,官本位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教师想当官”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教师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千方百计到政府机关或学校谋个一官半职。这样的教师一旦掌握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力,贪污腐败往往就成为他们的行为特征。有些教师用实利主义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唯利是图,将学生当成“摇钱树”来看待。这样的教师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抛之脑后,以“财”取人,利用教师节、春节、过生日等等机会榨取学生的钱财,将师生关系变成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有些教师弄虚作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他们急功近利,出于职称晋升、沽名钓誉等等目的而置学术道德于不顾,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甘愿做学术道德的破坏者和诚信危机的加剧者,从而对我国学术的发展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课堂课后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胡言乱语,致使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遭受损害。这样的教师要么存在过分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的问题,要么存在对我国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问题,要么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要么存在缺乏师德修养的问题,要么存在哗众取宠的问题。

上述问题说明,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教师必定能够充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或表率。我国目前所拥有的教师队伍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绝大多数教师尽职尽责,确实堪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因此,他们能够承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存在思想道德修养不到位等问题,一些教师并不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应有的表率作用。要推动教师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或表率,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任务来加以重视。教师并不是天生就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与其他人一样,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成长起来。学习也是教师应有的一种美德。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也可能存在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教师也需要学习。

与领导干部一样,教师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在社会上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示范效应。在现当代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必须经过教师的教育才能成为能够融入社会生活的人才。教师既是绝大多数人的学问导师、知识导师,也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导师、品德导师。正因为如此,要在当今中国很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重视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师德支撑的教师不堪为人师表。没有师德支撑的教育只能是腐败堕落的教育。当今中国要完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也应该高度重视“师德”这一道德阵地的建设。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道德阵地

青少年时期是人类最有挑战性的年龄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必须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手段,必须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逐步培养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否则,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就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可以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类逐渐养成道德价值观念并以此作为其最重要生存资本的的人生阶段。孔子所说的“不惑之年”(40岁)其实是横亘在青少年和成年之间的一条年龄分界线。青少年以达到“不惑”作为终点,成年人则以“不惑”作为起点。所谓“不惑”,是指人类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事态;或者说,它指人类能够正确地做出是非判断、善恶判断和美丑判断的事态。

道德价值观念是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道德资本;因此,培养道德价值观念的青少年时期往往被视为人类的黄金年龄阶段。这一年龄阶段对于青少年本身来说是最珍贵的,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也是最珍贵的,因为它预示着青少年未来人生的成败,也预示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成败。对于个人来说,只要拥有成功的青少年阶段,他的人生至少成功了一半。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只要拥有成功的青少年,它的未来发展就充满着成功的希望。青少年的成功主要在于道德价值观念的成功。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致力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和社会都会高度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念。

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念之所以重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它们决定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价值取向,事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前景;二是因为它们处于养成和确立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否抓好这一年龄阶段的道德价值观念建设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7}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所在,而培养青少年的关键是必须帮助它们养成和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只有帮助青少年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扣好“道德价值观念”这一颗扣子,他们才能步入真正成功的人生道路,也才能真正点燃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希望之火。

当今中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高度重视在青少年中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要在青少年中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鼓励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深入系统地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价值取向,就是要推动他们深入系统地了解当代中华民族正致力于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就是要促使他们深入系统地了解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就是要让他们深入系统地了解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区别。

青少年是我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义。它不仅需要显示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而且需要展现可持续发展的魅力。在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较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应该通过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来体现。在展现可持续发展的魅力方面,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具有最坚实的道德合理性基础。要完成这两大使命,推动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题中之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养成和确立道德价值观念的年龄阶段,如果我们不能推动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形态的价值观念就会趁虚而入,并占据我国青少年的头脑。正因为如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千方百计搞“和平演变”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妄图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进行价值观念入侵来达到它们瓦解社会主义中国的邪恶目的。“和平演变”又被称为“颜色革命”。所谓“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用武力颠覆社会主义国家难以奏效的时代背景下,妄图通过操控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来达到不战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邪恶目的而实行的一种战略。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对此,当今中国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

要很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有长远的眼光。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该有持久用力、持久用功的思想准备,而且意味着我们应该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希望寄托在那些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少年身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放眼未来和长远,我们才能高度重视在青少年中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我们应该着眼于长远,而不是仅仅立足于现在和当下。争取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展现可持续存在的价值和魅力。

四、结 语

官德、师德和青少年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道德状况好坏的主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官德、师德和青少年道德昌明、强盛,则该国家或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比较好;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官德、师德和青少年道德黑暗、软弱,则该国家或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必定很糟糕。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的最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中国的培育和践行状况所根本上取决于它融入我国官德、师德和青少年道德的程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具体的道德载体。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其生命力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必经之地。只有以官德、师德、青少年道德等具体道德形式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道德生活之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领导干部、教师和青少年群体应该担负主要责任,与之相关的官德、师德和青少年道德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主要道德阵地。只有重点解决好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今中国的官德建设、师德建设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才能展现出成功的希望。

注 释:

{1}《大学·中庸》,颜培金、王谦注译,武汉:崇文书局,2009年,第14页。

{2}孔子:《论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3}{4}{5}{6}{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12页,第164页,第175页,第164-165页,第172页。

猜你喜欢

官德师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道德健康视域下的官德价值审视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古代官德之反省内求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