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

2017-02-23李芬才战军孔令娜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急救护理

李芬 才战军 孔令娜

摘要:目的 探讨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5例破伤风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健康教育、急救(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经及时急救护理后好转,留院观察24 h后出院。结论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为此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应全面观察,发生过敏反应后及时急救,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敏反应;急救护理

破伤风抗毒素作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含有特异性抗体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能有效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病毒[1]。但由于它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种蛋白,有抗原特性,注射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2]。目前临床上对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反应的处理方式是脱敏注射,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脱敏注射液可能造成严重过敏反应,影响预后治疗[3]。本研究对我科2013年收治的5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出现过敏反应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报告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5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例,女2例,年龄在3~40岁,均为外伤后留观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后进行脱敏注射。注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皮肤瘙痒症状,有大片荨麻疹;2例患者脱敏注射后局部皮肤红肿发痒,1 h后出现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典型病例:男,5岁,于2013年4月4日被玻璃割伤入急诊治疗,伤口不是很深且为清洁伤口,消毒后缝合3~5针,并根据医嘱接受了破伤风抗毒素(1500 IU)肌内注射治疗。我科所用的破伤风抗毒素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规格为1500 U/0.75 ml/支,皮试液配制方法是先往0.75 ml的破伤风抗毒素原液中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 ml(将其配制成1500 U/1 ml),然后从该溶液中抽取0.1 ml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 ml,再从稀释后的溶液中抽取0.1 ml行皮内注射,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为阳性。为此给予患者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把1500 IU破伤风抗毒素与生理盐水(浓度为0.9%)混合生成1 ml的溶液,分4次注射。第1次注射0.1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20 min后行第二次注射,剂量为0.2 ml,之后每隔20 min注射1次,共2次,剂量分别为 0.3 ml、0.4 ml,4次注射总时间为80 min。在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第1次注射后20 min内患者皮丘处没有变化,但细看发现患者皮肤出现1~2粒小红疹(类似蚊虫叮咬),20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心悸、皮丘处红肿、全身荨麻疹、头晕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1.2急救护理方法

1.2.1健康教育 本组所有患者经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為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治疗前要进行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脱敏注射的主要目的、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等,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自身是否属于破伤风抗毒素过敏体质。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综合考虑后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此外,要时刻警惕脱敏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为此患者必须留在观察室内观察,一旦发现过敏先兆或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处理。

1.2.2急救护理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休克,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为此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临床急救方法操作:马上把患者放平,保暖;进行吸氧、盐酸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治疗;病情全面观察;建立静脉通道等等。本组2例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后,马上让患者平躺,行低流量吸氧治疗,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行1 mg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20 ml)+葡萄糖酸钙(10%,5 ml),葡萄糖溶液(5%,100 ml) +地塞米松(20 ml)+维生素C(2 g)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变化全面观察。治疗后30 min患者呼吸恢复平稳,且心率、体温、意识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1~2 h候患者荨麻疹慢慢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此外,由于荨麻疹具有瘙痒严重、发展快、消失快等特点,为此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不要抓挠荨麻疹及其周围皮肤,有效预防损伤皮肤及感染。

1.2.3心理护理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程中引发过敏反应一般比较突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易出现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特别是小儿患者。为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疑虑、不安、焦虑等心理,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小儿患者来说,要轻声细语的安慰患者,争取患者家长的理解及配合,让患儿在家长的安慰、鼓励及陪伴下安定下来,并配合过敏反应处理。

2 结果

本组5例患者经急救护理后,1~2 h内荨麻疹消退,症状缓解,留院观察24 h后好转出院。

3 讨论

破伤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破伤风杆菌(通过体表破损处)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可以发生在各种创伤之后,如玻璃损伤皮肤、刀伤等,特别是伤口深且狭窄,更易出现破伤风毒素感染[4]。目前临床上治疗破伤风的主要手段为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它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经由硫酸铵盐析法炼制而成的一种抗毒素球蛋白,在预防及治疗破伤风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具有较强的过敏原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会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刺激,从而在组织内肥大细胞上形成抗体IgE,进而让患者机体处于一个致敏状态。在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程中会马上与抗体IgE结合,造成肥大细胞释放出较多的缓激肽、5-羟色胺、组胺等血管活性剂,导致患者血管更加通透,平滑肌收缩,出现局部微循环异常等症状,最终出现过敏反应[5]。同时因为肥大细胞释放的物质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作用,为此临床上过敏反应也不尽相同,通常主要表现为胸闷、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腹痛、血压下降等。相关数据统计表明,临床上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为5%~10%,且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人数比例也高达8%左右[6]。本组1例典型案例患者因玻璃致伤入院治疗,经缝合后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在注射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心悸、皮丘处红肿、全身荨麻疹等过敏反应。针对上述症状,我科医护人员及时的对患者行放平、静脉通道建立、吸氧、抗过敏药物治疗等,并在急救过程中及时的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安慰、鼓励患者,让患者配合过敏反应治疗。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可能与破伤风抗毒素注射量、皮试试液配制、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有关。为此护理人员在脱敏注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以下几种内容:①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皮试注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教科书常规配制,抽取破伤风抗毒素0.1 ml,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 ml,每 1 ml中有150 u破伤风抗毒素原液,选取0.1 ml破伤风抗毒素溶液行皮试;另一种是往0.75 ml的破伤风抗毒素原液中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 1 ml,然后从该溶液中抽取0.1 ml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 ml,再从稀释后的溶液中抽取0.1 ml行皮试[7]。本组患者采取的是第二种皮试液配制方式。②皮试部位:通常情况下于患者前臂掌侧下1/3处行皮内注射。③皮试结果判定标准。若患者没有出现全身异常反应、局部没有出现红肿症状,则提示为阴性;若患者皮丘出现红肿,硬结直径在1.5 cm以上,红晕范围在4 cm以上,伴有瘙痒、全身过敏性反应(与青霉素过敏反应基本类似)[8],则提示为阳性。另外,在破伤风脱敏注射前后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①破伤风脱敏注射一般采取多次注射方式,本研究将1500 IU破伤风抗毒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成1 ml的溶液后分4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0 min,且每次注射剂量不一样。这种多次注射方式可以让减少的抗原与抗体IgE结合,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出的血管活性剂减少,且更便于被液体中的酶分解破坏,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9]。②病情观察: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先要检查溶液是否符合要求,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及其症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预防意识,有利于自我早期发现异常。注射过程中对患者的反应全面观察,并主动询问患者感觉,若患者感受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则要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急救措施。此外,治疗前还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以确定是否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治疗。③心理护理:?訩医护人員要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方案、过敏反应症状等教育,让患者从思想上重视过敏反应,有所警觉,便于及早发现异常并处理;?訪护理人员要多关心、鼓励、安慰患者,特别是小儿患者,可通过讲笑话、讲故事、家长陪伴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便于过敏反应急救的顺利开展。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对患者病情全面观察,并准备好吸氧、抗过敏药物等相关急救物品,便于及时抢救[10]。

综上所述,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程中仍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为此除了严格按照标准行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外,还要加强过敏反应急救准备工作,便于及时抢救,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闫桂花,毛亚平,王建辉.15例患者破伤风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146-147.

[2]周胜前,王勤.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9):2170.

[3]潘秀琴,张松勤,李芳.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04):717-718.

[4]张丽琼,马天春.小儿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后迟发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04):485-486.

[5]李皇慧.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敏反应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2):318-319.

[6]杨赟赟,利华强,黄粤筝,等.破伤风迟发过敏反应患者的护理体会1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0):250.

[7]何庆凤.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敏反应5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13):1890.

[8]顾美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影响[J].中国整体护理,2009(03):285.

[9]张菊芳.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新工作流程在临床应用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2):3086-3087.

[10]王淑梅,蔡银炜.浅谈破伤风抗毒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3(03):205-206.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急救护理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分析
突发群体混合性气体中毒的院内组织抢救与应急管理措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