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脱贫攻坚重在“授之以渔”
2017-02-23王志刚
江油:脱贫攻坚重在“授之以渔”
2016年,绵阳江油市全面贯彻落实绵阳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决策部署,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特色和贫困户现实需求,努力发挥职业培训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初步实现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的目标,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
精心谋划,健全培训机制
江油市高度重视技能扶贫工作,强化相关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培训扶贫工作。
层层安排部署。将技能扶贫纳入脱贫攻坚十三个专项方案和年度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把培训任务分别下达到各乡镇和各定点学校,做到乡镇、定点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推进职业培训工作。
注重政策激励。在培训相关补助方面,为方便贫困户在城区接受培训,专门制定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城区内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可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给予食宿交通补助,但每人食宿交通补助总额最高不得超过所参加的就业创业培训补助标准”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培训积极性。
加大要素保障。加大就业创业培训资金向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倾斜力度,2016年培训补贴资金达460万元,并积极争取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100万元培训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将定点培训学校增加到18家,并结合经济发展特点和群众求职意愿,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将培训和就业紧密相结合,确保将培训促就业落到实处。
精准发力,开展特色培训
从“培训谁、在哪培训、培训什么”三个问题出发,江油市精准识别扶贫培训对象,围绕特色产业和贫困户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 刺绣培训
建立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动态管理。通过全市42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分中心)调查摸底将全市77个贫困村、22265名贫困人口全部录入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摸清摘帽村贫困人员的培训意愿,有针对性的组织开班。
采取“宜聚则聚、重点突出”的灵活培训方式。贫困村根据调查摸底和各村的产业特点选取1至2个主要培训工种,组织符合条件并且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每个工种人数不少于20人。市就业局根据报名情况,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文农林旅深度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三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就地入村的方式进行培训,对确有培训意愿但由于本村参加培训人数少无法组班的贫困户,采取就近跟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
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围绕文农林旅深度融合发展,根据21个摘帽村的产业规划,在东兴乡开展了油牡丹种植培训,培训合格47人;在武都开展茶树种植培训,培训合格81人;在大康、六合、枫顺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乡镇开展了中式烹调师、餐厅服务员等培训3期118人;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利用春节农民工外出返乡之际在雁门、厚坝、马角、战旗、敬元、东安等乡镇重点做好钢筋工、砌筑工、电工、焊工和家政服务方面的培训12期500人;围绕农村生产需要,在多个乡镇开展种养殖培训,培训2000余人。
精耕细作,强化培训成效
通过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进行就业指导、搭建就业平台等“一条龙”服务,江油市将职业技能培训与贫困人员就业增收紧密结合起来。
培训+招聘。加大培训和招聘会、职业介绍的对接,培训人员优先推荐就业,邀请企业到培训结业现场进行招聘。
培训+转移就业。积极落实劳务输出,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引导培训劳动力参与劳务输出,促进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加强劳务输出定制培训,组织江油科发劳务、顺诚劳务等外派劳务基地到乡镇招聘,提供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劳务岗位。
培训+创业。通过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培训人员干事创业能力。大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村发展。2016年新增返乡农民工创业285人,创办企业186家,带动就业8371人,实现产值1.496亿元。
江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