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
2017-02-23邓秀林
邓秀林
(河南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01)
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
邓秀林
(河南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和平外交思想,从理论上回答了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包含我国与其他大国、与周边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三种国际合作形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国家平等、互利共赢、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三原则。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凸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理念。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新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凸显了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理念。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服务于内政,一切外交活动都是以内政为基础的,同时成功的外交也能为自己的国家谋取最大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理念,这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和平外交思想。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著名论断,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思想。“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提高了我国在亚洲和世界的地位,而且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入21世纪,中国逐渐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开始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党和政府提出了中国发展的“和平发展”国际战略。和平发展,就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正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05)所阐述的那样,“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强国必霸’的逻辑。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2]同时,习近平同志还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外交新理念,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简单地解释就是,当今世界各国同利益、共命运、相互依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在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存在着诸多差异的国家、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国家集合体。[3]当前,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各国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同时贫富差距、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也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战争、对抗和以邻为壑、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自我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不仅不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加剧全球问题的恶化。
怎样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简单地解释就是世界各国在合作中发展。世界各国同利益、共命运、相互依存,自然需要大家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的国际合作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观强调:国际合作主体之间地位平等,利益对等;国际合作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政府之外,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体都可以参与到合作中来;国际合作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商;国际合作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通过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即1+1>2,即国际合作追求主体间的和谐共生、互利共赢。
2 “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的国际关系内涵
五年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表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国外交新理念,阐述了我国与其他大国、我国与周边国家、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三种国际合作形式。
第一,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大国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关键。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如中美关系,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从“白宫秋叙”到“西湖漫步”,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美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双方要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当然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还包括中国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大国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等。
第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周边外交问题是中国外交的首要问题。2013 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主题演讲,又指出中国将“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第三,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基础。十八大指出,“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首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主旨讲话,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各国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拉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呼吁的那样:“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从近几年我国成功的外交实践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就是要坚持以下三原则。
第一,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国家平等。世界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现有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国际合作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国家之间在形式上平等,但实质上却不平等,具有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以邻为壑,靠牺牲他国尤其是所谓小国的利益来寻求本国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国家之间的规模、发展阶段、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等,不应阻碍平等交往,各国应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寻求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网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主旨演讲中所强调的那样,“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
第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形成的,总体上是维护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而另一些国家却长期贫穷,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与此完全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和鲜明特征就是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更不是我赢你输,而是共赢。对发达国家,我们调强共赢、强调利益共同体;对发展中国家,我们不仅强调共赢,而且还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支持和援助。
第三,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世界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一起维护世界和平。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主旨演讲中所讲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一是指任何国家想要发展,必须得让其他国家发展;二是指世界各国只有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1+1>2。就像习近平主席2014年11月在北京“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伙伴对话会”上强调的那样,“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3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我国不仅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与成就,凸显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传承丝路精神,促进共同发展。打通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丝路精神”。丝路精神不是新航路式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扩张,而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与他国共同发展,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在中亚、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各地都留下了中国企业的身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共同发展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巴经济走廊、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热电站改造、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高铁、沙特延布炼厂、肯尼亚蒙内铁路等项目的启动或建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投资和出口信贷公司近日发布的《阿拉伯国家投资环境报告2017》指出,2016年,中国成为中东地区最主要的投资者,投资总额达295亿美元,占所有区域外国家投资的31.9%。报告同时认为,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4]。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时所言:“‘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享。”在政策沟通方面,截至 2016 年 6 月30 日,中国已经同 56 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与 “一带一路”沿线11 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正是因为坚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则,5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基础设施网络联通、能源基础设施联通和畅通信息丝绸之路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贸易畅通方面。2014年至2016年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为1.8万亿美元,约占对全球出口总额的27.4%,自沿线国家进口总额为1.2万亿美元,约占自全球进口总额的23.7%。在资金融通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金融合作,尤其是共同筹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专注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文教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医疗合作、科技合作、青年合作、党政合作和民间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应该指出,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只是亚欧60多个国家,但“一带一路”建设开创的是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模式。实际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波及南太平洋、拉美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至2016年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可以预料,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会越来越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唯一成功之路。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EB/OL].(2015-10-23)[2017-06-26].http://cpc.people.com.cn/n/2015/1023/c64094-27730625.html.
[3] 邱耕田.命运共同体:一种新的国际观[N].学习时报,2015-6-8(002).
[4] 一带一路为中东国家带来发展机遇 中国成最主要投资者[EB/OL].(2017-08-05)[2017-08-09].http://www.china.com.cn/news/world/2017-08/05/content_41353687.htm.
ONTHEINITIATIVEOF“THEBELTANDROAD”ANDTHENEWDIPLOMATICCONCEPTOF“ACOMMUNITYOFCOMMONDESTINY”
DENG Xiulin
(EditorialDepartment,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The new diplomatic concept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med sinc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China's peaceful diplomatic thoughts, and theoretically answering why China needs to adhere to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take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The diplomatic concept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includes three f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other big powers,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Build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involves adhering to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national equality,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 and safeguarding world peace and common development.For 4 years,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which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done its utmost to practice the diplomatic concept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The Belt and Road;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China's new diplomatic concept
2017-08-16
邓秀林(1973-),男,河南潢川人,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673-1751(2017)06-0112-04
D8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