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农业”新生产方式的思考

2017-12-04李进霞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资农户

李进霞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互联网+农业”新生产方式的思考

李进霞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央关于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的号召下,“互联网+农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分析了“互联网+农业”的内涵和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 “互联网+农业”发展中有待完善之处,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提出了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新生产方式。

“互联网+农业”;新生产方式;理性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与各种新兴技术结合所形成的“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年来,“互联网+农业”的生产方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等,显示出国家对“互联网+农业”的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作为驱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 “互联网+农业”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领域高、精、尖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凭借互联网开放、透明、共享的特点,使众多高效有用的信息被充分应用,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力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农业是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互联网 +”在农业中的应用潜力更是不可估量。“互联网+农业”追求的是“1+1>2”的效果,互联网以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优势融入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使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得到普及,提高了新型农民的职业素质。互联网融入农业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包括对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又包括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等,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有力推手,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升级,创新农产品产业链,以崭新的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体来讲,“互联网+农业”的基本要求三个。

第一,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前提。粮食产量是国家的生命线。历史经验表明,不管什么时候,粮食问题都是关系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坚持自给自足的粮食发展方针,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一条基本方针。推进“互联网+农业”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定,为国家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管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都是农业发展绕不开的主题。只有真正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农业”新生产模式,才能真正获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认可,才能在今后得到顺利推广。“互联网+农业”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法,能否使改革取得进步和成效,农民收入是否得到提高是考量的关键。

第三,以绿色、生态、安全为准则。对于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度加工行业而言,要长久发展,必须有质量和效益;要在销售中产生更多的效益,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有竞争力,从根本上来说产品必须是绿色的、生态的、安全的。尤其是在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农业生产必须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农业生产走绿色生态之路,也是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相关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2]。

2 “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农村网民人数达2.01亿,占全国网民人数的27.4%,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33.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艾瑞咨询预测,我国2016年农村地区的网购市场总量已突破4600亿元。2017年元月份京东发布的《2016年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未来我国农村电商市场的消费规模或超万亿。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无论是其交易规模还是参与企业数都逐年增长,见图1。截止到2015年,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为1444.5亿元,预计2016年、2017年仍保持稳步高速增长的态势,环比增长率将达到51.6%, 2018年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有可能突破3800亿元。未来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井喷式增长,对农村电商企业和农户无疑都将带来巨大的机会[3]。

图1 2013—2018年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预测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已累计突破1700亿元,与农产品相关的在线企业和商户已接近100万家,预计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交易规模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互联网与工业的结合,淘汰了落后的产能,不仅改进了工业的生产工艺,而且促进了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实践证明,农业迫切需要互联网的加入。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互联网+农业”已经出现了几种较好的模式

2.1 “互联网+农资市场”

由于历史体制和地理区域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者大多为个体户、散户,生产方式也极其粗放松散。农资流通模式也是以个体户、散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运行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已渐渐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新条件、新环境和新变化。有研究表明,互联网和农资市场的结合有可能颠覆农资行业原来的层层流通模式,促使流通渠道横向发展。未来农资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农资和电商企业围绕物流、金融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2016年淘宝农资频道和京东农资频道的上线,意味着农资电子商务企业已迫不及待地投身于“互联网+农资市场”的大潮中。

对于广大农户而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都是农业生产必需的农资品。农户对这些产品的质量要求高,但对配送要求比较低,适合电子商务渠道销售。互联网与农资市场的有机结合,改进了农资市场的传统流通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农资市场的转型升级,提高了流通效率。我国当前的农资流通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资产品价格高;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流通环节烦琐,等等。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各大农资龙头企业正在通过质量、技术等多位一体服务,努力缩短与农户要求之间的距离,从而将价格更低、质量更高的农资产品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图2是典型的互联网+农资市场流程图,从图2可以看出,互联网与农资市场的结合减少了农资产品的流通环节,引起了农资市场的巨大变革。

图2 “互联网+农资市场”的典型模式

2.2 “互联网+农业生产”

互联网有高效、共享等特点使其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一批农业智能化生产试点项目,河南、陕西、黑龙江等地分别借此推广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作物、水产和动物养殖等方面的应用。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小麦主产区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例如:河南省在10多个地市设立了近30个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点,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

图3是典型的“互联网+农业”生产示意图,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互联网+农业”生产的模式由控制中心数据平台、无线传输、大棚现场4个部分综合构成,通过建立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雨水量传感器、土壤酸碱度传感器等,形成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等各种平台;将所得数据分类整理后,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用户控制中心,建成和不断充实农业数据库。控制中心设专门人员分析数据,及时找出问题,实时指导生产现场的农户,从而让农户有针对性地投入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上述环节的有效对接,使得“互联网+农业”生产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另外,通过这些智能化的生产操作,即时监控、采集、储存农业生产的各种数据,也为食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来说,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及时建立一整套农产品安全评价和追溯体系,使得消费者能对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确保农产品经得起验证和考验。

图3 “互联网+农业”的典型生产模式

2.3 “互联网+农产品消费”

农产品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农产品消费与地域距离有很大的关联,在农村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好且价格较为便宜,在城市销售的农产品则价格偏贵;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即农村的农产品质量较高,但农民难以及时得到市场信息,导致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极大地损害农户的利益。传统的农产品行业反复出现现象,严重阻滞了农业的发展[4]。

图4 “互联网+农产品消费”的典型模式

2016年,洛阳市政府和河南中久农业项目企业成功签约“中久·杏福满堂农业O2O电商项目”,项目集中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力量打造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将洛阳各县(市)区的特色农副产品在园区展馆内展示,统一命名、统一包装,打造统一的品牌,减少流通成本,消费者在游玩的同时可以在线上和线下购买相关农产品。图4中的a是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农户生产农产品,经过农产品经纪人,到多级批发商等销售中介,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简洁直接,没有过多的中间环节。图4b是典型的“互联网+农产品消费”模式,这个模式以农产品流通为切入点,引入B2B、B2C等电子商务模式,电商加入后对流通过程的改进和完善,不仅提高了流通过程的效率,还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2.4 “互联网+农村金融”

在“四化同步”的大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当前农村的金融状况难以满足三农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办事效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难题,形成完善的农村金融保障体制。图5是典型的“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金融三个平台的结合。金融平台能提供融资、理财、保险等各种金融服务;线上平台主要包括各种信息的发布、B2B和B2C等电子商务模式、追溯体系等;线下平台主要包括技术培训、生产服务、物资配送、质量把关等。农村金融平台与互联网的结合,不仅从技术手段上完善了金融平台的建设,还能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解决农民和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村金融平台与线下平台紧密结合,还可以玩出新的花样和创意。总之“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实现了金融平台、线上平台、线下平台的高效融合,能为农户、涉农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提供多种多样的高质量服务,助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图5 “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典型模式

3 目前“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互联网与农业融合,与农资市场、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农村金融等的结合,不仅拉长了传统农业的生产链,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这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想持续、稳定、健康高效发展,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一,加快顶层设计和规划。“互联网+农业”,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但在中国起步较晚,发展初期必然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认识和判断,这些问题很容易对“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互联网+农业”离不开国际层面的宏观战略的引导,只有依靠切实可行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才能更好地引领其发展。在制定相关目标体系和方案时,只有把互联网的思维贯穿其中。从宏观上把控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方向,才能真正使二者结合产生的新生产方式,成为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加快信息平台及物流营销平台建设。互联网传递信息,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和平台。信息平台是农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国与农业相关的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非常滞后,许多农户缺乏必要的信息,导致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出去,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另外,由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一些农产品难以找到好的物流运输渠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对于农产品的满意度。营销平台建设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无法被消费者所熟知,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第三,强化金融支持和人才支撑。无论是哪个产业,要实现长远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农业作为薄弱产业更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互联网+农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更需要农村金融为其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但是,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令人担忧。首先,与农村相关的金融机构面向农户、涉农企业等的金融产品太过单一。其次,农村金融创新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信贷技术创新不够,创新性金融产品缺乏。再次,金融服务力度不够,即农村金融对互联网农业的服务范围不够宽,服务态度欠佳。另外,人才问题也是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专业的农技信息人员不足,不具备必要的开发能力,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开发。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户,大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新事物认识不够,不敢尝试新事物;农民较低的农业生产素质和生产技能,已经成为束缚其自身发展的绊脚石[5]。

第四,健全监管制度和体制。目前,“互联网+农业”发展非常迅速,但相应的监管制度和体制并不完善。首先,监管制度和体制不具有针对性,“互联网+农业”涉及农业生产多个环节,监管总是出现缺位的现象。其次,农产品安全问题屡次发生,更加凸显了监管缺失的严重性,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不容忽视。再次,与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以至于出现了纠纷不知道该由那个部门调解和仲裁。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互联网农产品的信任,阻碍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形成,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4 对“互联网+农业”新生产方式的理性思考

经过近几年我们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已有许多成熟可行的经验,但我们在对互联网的认识上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综合所搜集的资料,参考相关文献,笔者对未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

4.1 “互联网+农村综合服务”

互联网和农业结合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互联网+农村综合服务”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一方面,互联网与相关的各种培训结合,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和技能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的状况,将互联网融入培训,完善相关培训方案,从而培育出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据库和开展云服务,面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村金融、农业培训、农业劳动力转移等数据和视频。将农业从业人分为果农、菜农、种植户、养殖户等不同的类型,并分别颁发数据库用户卡,农业从业人员可刷卡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同时,综合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相关决策部门更准确地进行决策,提高办事效率。

4.2 “互联网+创意农业”

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有许多形式和花样,产生众多的创新和创意产品。为此,要积极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户的创新精神。以产品营销为突破口,使互联网创意贯通产业全过程,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通过“互联网+休闲观光”,将农业与城镇居民的休闲生活融为一体;如推广应用微农游、休闲观光app、健康养生等。例如:“互联网+休闲农业”模式下,农户可以积极与相关农业企业合作,打造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做好宣传。利用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生产模式,不仅让农户增加了收入,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精神和身心的放松、享受。

4.3 “互联网+农产品品牌”

互联网给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广的渠道、更高的平台,能够让农户和涉农企业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从而保障农户和涉农企业的利益。但是农产品销售要想走得更远,品牌化是必由之路。一个产业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有竞争力,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甚至走出国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建立农产品品牌,首先,要有清晰的品牌目标体系;其次,要依托农产品的高质量形成口碑;再次,要采取适当的宣传手段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另外,建立农产品品牌,一方面要做有故事、经得住考验的品牌,另一方面,网络营销背景下,不一定从大传播开始,从细微入手、从产品质量入手,用产品打动人心,更能增加亲切感。具有亲和力的品牌,才能长时间存在,才能走得更长更久[6]。

4.4 “互联网+农业众筹”

金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能推动参与方式更加灵活、吸引投资更加便利的农业众筹的发展。“互联网+农业众筹”,作为新兴的事物,发展之初就有其自身的不足。例如:农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够;众筹项目单一,缺乏创新;农民对其认识不足等。农业众筹,起步晚,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农业众筹项目的创新,必须真正为农业、农民服务,才能赢得农户的信任,才能顺利得到推进。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农业众筹”可以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想法,农户获得平台的融资后,可以结合当地资源,充分挖掘发展的潜力,延长农业的产业链,进而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以粮食安全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绿色、生态、安全为准则,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只有制定正确的宏观战略,积极建设配套的信息和物流营销平台,加大金融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才能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互联网+农业”的应用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在各个方面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1] 肖力.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N].经济日报, 2015-07-10(11).

[2] 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3] 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7):69-72.

[4] 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78-81.

[5] 蒋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J].金融经济,2015(20):40-41.

[6] 邓章源.互联网农业发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3):19-20.

“INTERNET+”THINKINGONANEWAGRICULTURALMODEOFPRODUCTION

LI Jinxia

(SchoolofEconomics&Trade,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With the rapid popula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et +” mo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impetu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Internet +” agriculture has gradually been growing up in answering the Central Committee's call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and the overall conne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with E-commerce enterprises.The paper focuses on an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 connotation of "Internet +"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its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and it then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as a new agricultural mode of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ternet +” agriculture; a new mode of production; rational thinking

2017-06-28

2017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辐射带动能力研究”(2017JC21);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智库培育项目“巩固和加强河南农业基础地位的供给侧思路研究”(32400233)

李进霞(1974-),女,河南中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1673-1751(2017)06-0001-06

F323.4

A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资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