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义方生平若干问题之考论

2017-02-23余娟娟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张亮

余娟娟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王义方生平若干问题之考论

余娟娟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王义方(615-669),泗州涟水人。唐贞观初举明经之后,宦海沉浮,历任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太子校书、吉安县丞、洹水县丞、云阳县丞、著作佐郎、侍御史、莱州司户参军。纵观平生官位不高,却能荣登国史。遗憾的是,新旧《唐书》记载他的生平事迹甚为简略,以至于有些问题模糊不清,今结合新发现的《王氏家谱》,实地考察王义方纪念堂基础上,梳理各种文献材料,考辨了王义方生平若干问题。

王义方;生平;婚娶;贬谪;考论

一、引 言

王义方,唐代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人,字号不详,生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5年),卒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自幼丧父,奉母恭谨。饱读经书,举明经科,一生官职较小,名声并不显赫,淡泊名利,新旧《唐书》记载他的生平事迹甚为简略。目前关于王义方的研究尚未深入,大多是表面故事的演绎。现结合新发现的《王氏家谱》,在实地考察琼海市塔洋镇仙寨村王义方纪念堂基础上,梳理各种文献材料,对王义方生平若干问题进行考论。

二、迎娶魏征夫人裴氏之侄女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社会形式。中国的传统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的是门第与血统,婚姻当事人的选择往往需要考量门第出身、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自魏文帝创设九品中正制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等级观念给婚姻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世族与寒门之间禁止互通,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世族耻,寒门惊。中国传统婚姻身负不能承受之重的社会负担,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家族繁荣,为了血统高贵,为了经济发展,为了政治联盟,为了安抚蛮夷,什么样的婚姻都有,就是很难找到纯真的爱情。

王义方身为封建士大夫一员,也没能走出这个桎梏。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王义方考取科举,名列明经之榜,《旧唐书·王义方传》载:“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新唐书》本传亦云:“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举明经……补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一朝跃过龙门,身价十倍。初来京师,凭藉自己的才华,经大臣魏征、张亮等美言举荐,王义方在晋王府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官衔和一桩在常人看来高不可攀的姻缘。然《新唐书》所载历史没有明确王义方何时迎娶了裴氏?

据《王氏家谱》记载:“鼻祖王义方贞观二十年谪官于琼,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县丞时,长子随之北归,次子王承休留琼,婚媾符氏,因家焉。”也就是说,至晚在贞观23年(649年),次子王承休就娶了海南本地符姓女子为妻。然而,按史书记载,特进魏征在王义方任职京城时做媒,魏征死后不久才迎娶裴氏。《旧唐书·太宗本纪》:“(十年)夏六月,以侍中魏征为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十七年春正月戊辰,右卫将军、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腰斩。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薨。”《旧唐书·魏征传》:“其年,征又面请逊位,太宗难违之,乃拜征特进,仍知门下事……征薨,时年六十四。”由此可以推断,魏征加封“特进”时在贞观十年(636年),魏征牵红线时间大致在贞观十一年王义方举明经之后。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薨,王义方至早在本年娶裴氏。

贞观二十三年,王义方年龄35,次子王承休业已娶妻。那么,次子是不是裴氏亲生?如果是裴氏所生,此时的王承休只是一个6、7岁儿童,婚媾符氏的最好解释就是娃娃亲。如果不是裴氏亲生,那么还有一种可能:王义方娶裴氏之前曾有婚育。至于是哪一种,由于史料缺乏,只能俟之他日。不管是王义方迎娶裴氏,还是王承休婚媾符氏,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传统的婚姻特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作用的是家族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三、因何被贬儋州吉安县丞

贞观二十年(646年),王义方受张亮谋反罪牵连被贬到吉安(今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任县丞,《旧唐书·王义方传》载:“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意思是说,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与张亮“交通”。“交通”一词,中性的意义是“交往、来往”,而贬一点的意思即是“勾结、串通”。《新唐书》本传载:“素善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素善”一词,则是说他们两个结交友好。史料载语不详,我们无从知道王义方在张亮谋反案件中是否扮演了某种角色。《旧唐书》仅是很简单的两个字“无何”。难道仅仅是因为哥儿们义气而受牵连?从京师长安贬到今海南昌江,可谓是流放的极限!王义方到底“因何”被贬?能否从张亮身上看出端倪?《新唐书·张亮传》载:

初,亮弃故妻,更娶李氏。李妒悍,私通歌儿,养为子,名慎几。亮子顗数谏止,亮不纳。李好左道,交通巫觋,桡政事。亮为相州,假子公孙节以谶有“弓长之主当别都”,亮自以相旧都,“弓长”其姓,阴有怪谋。术家程公颖者,亮素与厚,阴谓曰:“君前言陛下真天下主,何其神邪!”公颖内晓,即称亮卧若龙,当大贵。亮曰:“国家殆必乱,吾臂龙鳞奋矣,慎几且大贵。”公孙常者,节兄也,亮谓曰:“吾有妾,相者云必为诸王姬。”常曰:“我兄子大品言,有神告公名在谶书。”亮悦。会陕人常德发其谋,并言亮养假子五百。帝使马周案之,亮谰辞曰:“囚等畏死,见诬耳。”因自陈佐命旧臣。帝曰:“亮养子五百将何为?正欲反耳。”诏百官议,皆言亮当诛。帝遣长孙无忌、房玄龄就狱谓曰:“法者,天下平,与公共为之。公不自修,乃至此,将柰何?”于是斩西市,籍其家。

史料所载,常德告发张亮“谋反”,事关重大,这可是为政者的大忌。然张亮是否真的谋反?史书记载有些模糊含混,以致有开脱之处。张亮被打入监牢之后,太宗曾派长孙无忌、房玄龄前去探视,他们说:“法律,当遵守公平,人人平等。然而你自己不自我约束,知法犯法,以至于有今日,该当怎么办才好呢?”同为凌烟阁好友,也只能挥泪告别。

其实,在马周审查该案时,张亮明确表明是被冤枉的;众议其罪时,群臣顺承旨意皆言其罪当诛。然而殿中少监李道裕认为罪名尚不能成立。张亮是否有义儿五百?五百义儿现在何处?即使是有,能否就此说明意图谋反?太宗正在气头上,竟不加详审,下令开斩,并抄没了他的家产。《贞观政要·公平》曰: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

张亮问斩之后,刑部侍郎职位缺员,太宗令宰相推荐替补人选,几次提名,都被否认。《新唐书·张亮传》亦载:

岁余,刑部侍郎有缺,令执政者妙择其人,累奏皆不可。太宗曰:“朕得其人也。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此言当矣。虽不即从,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李道裕因议张亮“反形未具”,而被授官刑部侍郎,足见太宗悔过之心、择人之术,以示天下明慎用刑之意,开人臣有过必谏之路。可见,张亮谋反之罪不一定成立,但其性诡诈,正如《旧唐书·张亮传》所云:“素寒贱,以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人莫之知。”正是因为生活不检点,信仰不牢固,立场不坚定,造成了悲惨结局,死有余辜。后晋刘昫修《旧唐书》曰:“侯君集,摧凶克敌,効用居多,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张亮听公颖之妖言,恃弓长之邪谶,义儿斯畜,恶迹遂彰,虽道裕云反状未形,而诡诈之性,于斯验矣。万彻筹深行阵,勇冠戎夷,不能保其首领,以至诛戮。夫二三子,非慎始而保终也。”北宋宋祁、欧阳修撰《新唐书》云:“侯君集位将相私谒太子,张亮养子五百人,薛万彻与狂竖谋,皆死有余责,又何咎哉?”

王义方无缘无故遭贬昌江后,大力教授黎族同胞,诗书礼乐,无不讲习,海滨邹鲁,实乃其力。在海南儒学教育史上,王义方可谓第一人。

四、弹劾李义府再度遭贬理由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王义方被改授为洹水县丞。三年期间,王义方尽心尽责辅助县令管理一方,性格刚毅,秉公办事,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亲民爱民,为政清廉,在职期间,为民众拥护,颇有政绩。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王义方被升调为云阳县丞,永徽六年(655年),擢为著作佐郎,官升一级。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王义方在李义府举荐下任侍御史,按品级来衡量,与著作佐郎一样,同是从六品。 来御史台上任不到20天,王义方就遇上了一桩棘手的官司。《旧唐书·王义方传》载: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 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

《新唐书·王义方传》《旧唐书·李义府传》《新唐书·李义府传》《太平御览·职官部·侍御史》等都作了相关记载。故事很简单,刘仁轨、张伦会审李义府搞权色交易一案,因当事人也是关键证人毕正义的离奇死亡而草率结案。或许是正义使然,亦或是职业使然,王义方认为毕正义的自缢身亡,当与李义府的逼迫存在极大关联,于是上奏上疏恳请高宗重新审理。《资治通鉴》卷二百记录了王义方的奏词,云:“义府于辇毂之下,擅杀六品寺丞;《唐六典》:大理寺丞,从六品上。就云正义自杀,亦由畏义府威,杀身以灭口。如此,则生杀之威,不由上出,渐不可长,请更加勘当!”《唐会要·弹劾》中的奏词更为详细些。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先进行正态性分析;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王义方在奏疏中认为,不管毕正义的死是否李义府所为,即便是自杀,也是因为害怕李义府而自杀的。所以,对于案情的关键,王义方并无实据,仅仅是推测,然后再推导出大臣夺得了只有皇帝才有的生杀大权。因此圣断久久不能下达,被逼无奈,王义方不得不再次递上弹文,此番在公堂上来个直面揭发,是为《劾李义府疏》:

臣闻附下罔上,圣主之所宜诛;心狠貌恭,明时之所必罚。是以隐贼掩义,不容唐帝之朝;窍幸乘权,终齿汉皇之剑。中书侍郎李义府,因缘际会,遂阶通显。不能尽忠竭节,对扬王休,策蹇励驽,祗奉皇眷,而反凭附城社,蔽亏日月,请托公行,交游群。贪冶容之美,原有罪之淳于;恐漏泄其谋,殒无辜之正义。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此而可恕,孰不可容!金风届节,玉露启涂,霜简与秋典共清,忠臣将鹰鹯并击。请除君侧,少答鸿私,碎首玉阶,庶明臣节。

依照大唐律法,对官员的弹劾分仗弹和状弹两种,仗弹是对五品以上大官的起诉,而状弹是对五品以下官员的劾奏。此时的李义府官居中书侍郎,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正三品。因此,王义方只能对仗弹劾,李义府也得立于朝堂。《旧唐书·萧至忠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王义方动之以实情,晓之以常理,李义府依然千般抵赖,没有办法,王义方脱下身上的獬豸法冠,强烈叱责,李义府才悻悻离开大堂。《资治通鉴》卷二百记载云:“于是对仗,叱义府令下;义府顾望不退。义方三叱,上既无言,义府始趋出,义方乃读弹文。”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王义方的言行举止符合庭审礼仪。《旧唐书·肃宗纪》:“御史台欲弹事,不须进状,仍服豸冠。”王义方敬于职业,也没有让人可以抓住的把柄。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杀人灭口。李义府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尽忠直言,王义方被贬山东莱州司户参军。《旧唐书·王义方传》:“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新唐书·王义方传》:“帝方安义府狡佞,恨义方以孤士触宰相,贬莱州司户参军。”《新唐书·李义府传》:“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为抑义方,逐之。未几进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更封河间郡公,诏造私第。诸子虽褓负皆补清官。”《资治通鉴》卷二百:“上释义府不问,而谓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莱州司户。”

为何如此蹊跷让人难以理解呢?我们认为当有如下可能:

其一,高层有意偏袒李义府在重臣刘洎(?-646)、马周(601-648)举荐下,受到太宗器重,《隋唐嘉话》卷中记载:“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

其二,庭审言辞偏激王义方被贬,与其言辞偏激有很大关系。《旧唐书·李义府传》:“侍御史王义方廷奏义府犯状,因言其初容貌为刘洎、马周所幸,由此得进,言词猥亵。帝怒,出义方为莱州司户,而不问义府奸滥之罪。”这不是揭大家的短么?王义方这样一说,不仅揭了李义府的家底,还怪罪了刘洎、马周,甚至影射到了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唐会要·弹劾》记载的弹文比《旧唐书·王义方传》的记载更要详细,曰:

义府善柔成性,佞媚成姿。昔事马周,分桃见宠;后交刘洎,割袖承恩。生其羽翼,长其光价。因缘际会,遂谐通达。不能尽忠端节,对扬王休,策蹇励驽,只承皇眷,而反凭附城社,蔽亏日月,请托公行,交游群小。贪冶容之姣好,原有罪之淳于。恐漏泄其阴谋,殒无辜之正义。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稍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尚劣。此而可恕,孰不可容!金风戒节,玉露启寒,霜简与秋兴共清,忠臣将鹰鸇并击。碎首玉阶,庶尽臣节,以申典宪。

不难发现,《唐会要》的言辞更为激烈,特别是弹文起首三句:“义府善柔成性,佞媚成姿。昔事马周,分桃见宠;后交刘洎,割袖承恩。生其羽翼,长其光价。”“分桃见宠”,典出《韩非子·说难》,多指男宠之事。“割袖承恩”,典出《汉书·董贤传》,“割袖”与“断袖”“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癖”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王义方用这些足以让人难堪的言辞,骂人不留一点情面,确实有些过火。《大唐新语·刚正》记载云:“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贬莱州司户。”在毕正义自缢身亡案件中,王义方一方面缺少关键证据,另一方面对朝廷大臣采取人身攻击,甚至含沙射影,言辞激烈,当场激怒了本来就有意偏袒李义府的皇帝。结果可想而知,李义府一方毫发未损,并且获得了官位的升级,王义方反而被贬官外地。王义方的勇气在于明知道皇帝庇护李义府,依然大义凜然弹劾他,但没有抓住真凭实据才是问题所在。证据链断裂,王义方弹劾勇气可嘉,人身攻击太过,唐高宗当然有护短的动机,毕竟李义府在刚刚的“废王立武”斗争中立有大功,皇帝不能不施加保护,而王义方的言辞确实让唐高宗能够找到理由保护李义府。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正确的意见还需正确的方法。

历来修史者,用词考究,或典雅隐晦,或白话浅显,风格不一。宋祁在修列传的时候,过于追求简雅,导致用字晦涩,金代王若虚《诸史辨惑下》批评道:“作史与他文不同:宁失之质,不可至于宪靡而无实;宁失之繁,不可至于疏略而不尽。宋子京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镌,无所顾忌,以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其事实则往往不明,或乖本意,自古史书之弊,未有如是之甚者。”清代顾炎武认为:“《新唐书》志,欧阳永叔所作,颇有裁断,文亦明达。而列传出宋子京之手,则简而不明。二手高下,迥为不侔矣。”正是因为语言上的用词风格,使得这桩命案扑朔迷离。

王义方平生官衔虽然不高,但其言行感天动地,《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淮安府志》《广东通志》《琼州府志》《朝野佥载》《大唐新语》等国史、方志、笔记中均有记载。王义方秉性刚正,忠孝仁义,淡泊名利,热衷教授,真正践行了理学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核心价值。

[1]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王氏后裔.王氏家谱[Z].清康熙三年刻本.

[4]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吴竞.贞观政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7] 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8] 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刘餗.隋唐嘉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 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 王若虚.減南遗老集[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12] 顾炎武.日知录[M].长沙:岳麓书社,1994.

[13] 戴熺.万历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14] 金光祖.康熙广东通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15] 李文烜等.咸丰琼山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16] 冯青,余娟娟.宦途浮南海 化黎兴儒学[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张玉秀)

Abstract: Wang Yifang, born in LianShui, JiangSu Province, was a ordinary Officer in Tang Dynasty. Because of careless omission of History of Tang, his life experience was unknown by the people for a long time, even shallow wildly lead to absurd there. Now we search some handed historical documents, such as official history、genealogy、local history、scholars corpus,and investigated historic sites、inscriptions、cemeteries about Wang Yifang, research careful his life experience.

Keywords: Wang Yi-fang;life experience;research

ATextualClarificationonSomeIssuesaboutWangYifang'sBiography

YU Juan-jua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I207.37

A

1009-9743(2017)03-0007-06

2017-04-23

余娟娟,女,汉族,江西都昌人。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献整理、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海南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Hnky2017-18)成果之一;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年规划重大课题“宦途浮南海 化黎兴儒学—海南教育第一人王义方”(编号:HNSK(ZD)—D22)成果之一。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3.002

猜你喜欢

新唐书旧唐书张亮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No.5 张亮和杨国福谁的“人设”更讨喜?
彩虹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张亮:扼住命运的结巴
张亮!你这个丑女人
“独柳之祸”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