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沿江制置司考

2017-02-23申亚平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建康

申亚平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南宋沿江制置司考

申亚平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建炎三年(1129年),为了应对来自江面的威胁,南宋政府加强了对长江沿线的军事防御,设立了沿江制置司。沿江制司属下有制置使及制置副使、幕僚等职官,最高长官制置使具有军事和民政的双重职能。沿江制置司在南宋前、中、后期发挥着不同的军事作用,但整体上在南宋的军事防御体系中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效延缓了南宋的灭亡进程。

沿江制置司;制置使;南宋;军事;

制置司最早出现在唐德宗时期,在北宋也出现过以文臣或者武臣为制置使的现象,但并不常设。在南宋时期,才开始普遍设置并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之前的临时性差遣变成常设性官职。南宋的制置司一般都按战区设置,如淮东制置司、淮西制置司、京湖制置司、四川制置司等,但有两个制置司非常独特,即沿海制置司和沿江制置司。这两个制置司是按防线设置,分别负责沿海防线和沿江防线。关于沿海制置司,已经有专文论述。关于沿江制置司,虽然姚建根的《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江新的《南宋制置使攻防职能研究》在整体论述制置司时也涉及沿江制置司,但沿江制置司并非其关注的重点,对于沿江制置司的沿革、官属、职能等问题尚有许多不清晰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考证。

一、沿江制置司的沿革

1.南宋前期的沿江制置司

新官职机构的出现必然有其因果,沿江制置司亦不例外。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史载:“御营使司言:‘防秋在近,今措置杭州、平江府、镇江府、常、秀州。江阴军江路与通、泰、扬州对岸,系浙西路,欲令浙西安抚使康允之带本路安抚使。’从之。二十六日,诏右司员外郎刘宁止除直龙图阁,同提领水军,沿江制置副使。”[1](P3987)这段材料说明了沿江制置司设立的原因。其一,从季节上看“防秋在近”,史载:“金人畏暑,只能秋冬用兵”[2](P183)因此,防秋成为南宋军事防御一要举,宋廷对此不得不有所防备。其二,从南宋的政治局面看,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刚刚建立,政局不稳,宋金关系紧张,随时有可能爆发新的战争。再看其中出现的地名,基本都处于长江沿线,距金较近。基于这两点宋廷此时须加强其沿江的军事防御,才能稳定其政权。因此二十六日设立了沿江制置副使,沿江制置使未有记载。刘宁止充任沿江制置副使的记载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基本一致,史载:“癸酉,龙图阁待制、提领水军沿江措置使陈彦文试尚书兵部侍郎,仍充措置使;尚书右司员外郎刘宁止直龙图阁、同提领水军充措置副使。”[3](P581)此时为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事,此材料中称陈彦文、刘宁止分别为沿江措置使、措置副使。据后来史料记载都是制置使,可知沿江措置使、措置副使应为制置使的前身。但陈彦文“仍充措置使”,这就说明沿江措置使之设不会到此时才出现,事实上也是如此,早在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丁亥,龙图阁待制、沿江措置使陈彦文为徽猷阁直学士、都大提领水军,措置江浙防托事务,仰体图忧,不许辞免……又诏防江措置,自池州至平江府并隶彦文……”[3](P563)这是目前能查阅到关于沿江措置使最早的记载,“自池州至平江府并隶彦文”,这是此时沿江措置使大致的管辖范围,但官职名称未统一,制置司机构不完善,沿江制置司才具雏型,并未真正设立。

关于沿江制置司的正式设立,从现存史料看应在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据《要录》记载:“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戊寅徽猷阁待制、知庐州胡舜陟知建康府,充沿江都制置使;集英殿修撰王羲叔副之。会兵部侍郎、沿江措置使陈彦文引疾,罢为龙图阁直学士,在外宫观乃卒用之。”[3](P614)在这段史料中,陈彦文仍用沿江措置使,与前文相符,措置使改为制置使,可见沿江制置使之名这时才在《要录》中首次出现。另有史载:“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一日,诏奉议郎、徽猷阁待制、淮南西路制置使胡舜陟除沿江都制置使、知建康府,兼江南东路安抚使;王羲叔沿江制置副使。”[1](P3988)由上述可知,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一日应为沿江制置司正式建立的时间。关于其管辖的范围,据《文献通考》云:“建炎三年有沿江都制置(注:管江南东路,知建康府)。”[5](P1861)这时其管辖范围相对较小。“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又增管盐官至鄂州沿江南北及沿海十五州水军。”[6](P641)即此时管辖自建康至盐官(属临安府)长江下游南水及沿海十五州水军。南宋前期的沿江制置司主要是为了防御金军的入侵,保卫新建南宋王朝的安全,起到一个战略防御的作用,这一时期设立沿江制置司的战略意图是以防守为主。

2.南宋中期的江淮制置司

沿江制置司自建立至南宋中期,多以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开禧三年(1207年)六月,叶适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江淮制置司包括沿江、两淮制置司,这时江淮合并置司,这一变化应与当时南宋的开禧北伐有关。宁宗继位,权臣韩侂胄渐掌大权,开始筹划北伐事务,并于开禧二年(1206年)发动了北伐战争,方任用主战派叶适为沿江制置使,后叶适要求节制江北各州,亦得到了朝廷的批准,积极配合战争。开禧三年(1207年)六月,叶适又兼任江淮制置使,指挥江淮战区的军事事务,一方面专一措置屯田,一方面积极备战。可见沿江与两淮合并制司和开禧北伐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而此时江淮制置司的管辖范围较大,大致包括淮南西路、淮南东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这一时期江淮合并制司,主要是为了北伐战争的需要,沿江制置司的战略意图是以进攻为主。

3.南宋后期的沿江制置司

从叶适任江淮制置使至嘉定十二年(1219年),这一时期都是江淮合并置司,嘉定十二年(1219年)癸未,李楠奏:“前江淮制置使李珏权重谋疏,泗上之役,实珏逼行,损国家威重,启夷狄轻心。乞候阙服夺职,仍乞沿江两淮各命制置使,其有官序尚卑,资望犹浅,则姑命以副使。”[7](P2190)后朝廷从之。因此“嘉定十二年(1219年)六月二十日,诏:‘中奉大夫、宝文阁待制、兼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司公事李大东充沿江制置使,建康府置司’”。[1](P3996)这时两淮别立置司,沿江与江淮才得以分开。这一时期的沿江制置司又重新起到了战略防御的作用。嘉定十四年(1221年)六月,为了有效防御整个江面,始有沿江水军制置副使置司于鄂州,为副使治所。史载:“嘉定十四年(1221年)二月戊辰,金人围光州……甲申诏淮东,京湖诸路应援淮西。沿江制置司防守江西,权殿前司职事冯榯将兵驻鄂州……”[6](P776)由于对金战事吃紧,才会在鄂州设沿江制置副使,以适宋金战争之需。此时,沿江制置使和副使不在一处办公,副司下亦有属官。自此始,沿江制置副使治所经常因战事需要变迁。端平元年(1234年),移至黄州;嘉熙三年(1239年),则又移司江州;咸淳四年(1268年)又移司至黄州,这时的南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沿江制置司在南宋初设置,一直到南宋灭亡始终存在,可见其在南宋军事方面的重要地位。

南宋初期除沿江制置司外,还曾设过江西沿江制置司,南宋初期和晚期的沿江制置司,其战略意图是以防守为主;中期的江淮制置司,战略意图以进攻为主。由于整个长江中下游防线太长,在交通、通信方式非常原始的时代,建康府沿江制置司无法掌控整个长江中下游防线,因此,在长江中游有必要设置副司。南宋初期的江西沿江制置司,后期的江州、鄂州、黄州等地副司都是为了相对独立的掌控长江中游防线,但副司要受建康府正司节制。

二、沿江制置司的官属

沿江制置司的所属官员基本有制置使、制置副使,偶尔设立制置大使,除了正使、副使外,官属一般有参议官、干办公事、书写机宜文字、准备差使等。

1.沿江制置使及大使

采用2(实验组、对照组)×3(前测、后测、追踪测试)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方法,在实验干预前对所有被试统一施测IAS、SAQ、主观幸福感指数3个量表.在干预结束及结束八周后,使用上述量表对所有被试再次进行心理测量,结合实验组被试自我报告和带领者的团体观察记录对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沿江制置使是沿江制置司的最高行政长官,沿江制置司在南宋只有一司,沿江制置使的编制亦为一员。沿江制置司置司于建康府,出于现实考虑,沿江制置使多由建康府知州兼任,并兼安抚使。前文提及的胡舜陟除沿江都制置使、知建康府,兼江南东路安抚使,就是首例。另据史载:乾道三年(1167年),史正志的任置,上曰:“便差知建康,仍兼沿江制置使。自建康至鄂诸舟师并令总之。”[1](P3994)沿江制置使多以知建康府,并置司于建康府。开禧二年(1206年)六月叶适知建康军府,充江南东路安抚使兼沿江制置使。三年(1207年)二月十六日,除宝文阁侍制兼江淮制置使。[4](P1177)这时沿江制置使改为江淮制置使兼任,但仍知建康府。如:“开禧三年(1207年)九月十四日,以朝散大夫、宝文阁侍制知建康军府事,江南东路安抚使徐谊兼江淮制置使。”[1](P3996)后来的制置使以知府安抚兼江淮制置使。

制置使有时兼任很多官职,尤其是到南宋后期。自“淳祐二年(1242年)四月十八日,华文阁学士、宣奉大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三郡屯田使杜杲府事”。[4](P679)随后的沿江制置使亦按照上面的原则兼任,制置使与江东安抚使合二为一,赋予了制置使更为重要的内涵。直到宝祐二年(1255年)八月,马光祖任沿江制置使又兼任其他官职,其在南宋末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沿江制置使的兼职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在战争时期,为了全面集中地方权力,以便于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以期取得战争的胜利。

宋制规定,地重秩高者为制置大使。“近年,沿江制置……侍从以下充使,尚书以上充大使。”[4](P1177)即所差官秩高,所领路郡地望重,则加“大”字,位在宣抚副使之上。沿江制置司亦不例外,南宋前期沿江制置司并没有被加封大使者,直到南宋中期,沿江制置和两淮合称为江淮制置司,其管辖地域扩大,统领江淮诸路,也就是成为所谓的地望重者,才开始有了制置大使。沿江制置大使并不常设,只有个别官员加大字,以示区分,其只是职务上高于制置使而已,并无本质区别。

2.沿江制置副使

在沿江制置司前身措置司时期,其行政长官已经分为正、副使。副使的作用在于:“佐正使措置战守,周查辖区是非厉害,应变能力,及时上奏,以防不测等。”[8](P454)沿江制置副使在前期和正使居于同一治所,其关系比较复杂。直到嘉定十四年(1221年),沿江制置副使置司于鄂州,而正司依旧设在建康府。后沿江制置副使随时势变迁,多次更改置司。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由于战争的需要,“副使迁司于黄州”。[6](P818)“嘉熙三年(1239年),夏四月,癸卯,以吴渊权工部尚书,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6](P818)“咸淳四年(1268年)十二月,辛卯,以夏贵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黄州。”[6](P901)

在初置沿江制置副使司鄂州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七月,沿江制置副使李埴奏:“沿江制置副使一司,系朝廷特行创立,并无官署可以协济,今欲举辟几员,伏起朝廷参酌,速赐指挥。”[1](P3996)可见副使别处置司为沿江制置首创,这时正使、副使分驻二地,协手处理沿江事务,由于不在一个治所,因而副使在其治所内相对其他制置副使而言权力较大。

3.参议官、干办公事、书写机宜文字,准备差使等

关于沿江制置司属下办事官员未有直接记载,但从现有的史料中分析可窥得一二。首先,沿江制置司“属官编制与沿海制置司同”[8](P455)。开禧三年(1207年),沿江制置使叶适上奏言:沿江与沿海制置使事体一同,所有合举官欲依据隆兴元年(1163年)的沿海制置使行事,同年“六月五日,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叶适言:‘昨被旨兼沿江制置使,已蒙朝廷照沿海制置使司例荐举官属。’”[1](P3995)而隆兴元年(1163年)沿海制置司属官“参议官一员,乞从朝廷选差外,书写机宜文字一员,乞依仇悆例辟差亲属;干办公事一员,准备差遣一员,由京官选人内辟差;干当使臣四员,于大小使臣内通差”。[1](P3993)据此我们可知沿江制置司属官的大致情况。

嘉定十四年(1221年),沿江制置司在别处即鄂州置副司,沿江制置副司的属官和选拔原则在建立之初就有规定,据记载:“诏沿江制置副使司差干办公事一员,于京官,选人通差;准备差遣一员,专差选人,并以经任有举主,无过犯人;准备差遣二员,通差大小使臣。令本司以公选辟,不许差子弟并亲知以充员数。”[1](P3997)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对沿江制置副司属员的人数及选拔原则已有了详细规定。

三、沿江制置司的职能

南宋初年,制置司的权职较重,所在辖区的安抚使、监司官、州军官都听其节制。建炎末,仅限于执掌军事事务。据史料载:“近旨江州、建康府守臣并带制置使,上谓制置军事,不用常法处断将士罪名,及抽取器甲兵役。今江州制置司乃用制置二字,行遣他州事务,如刑狱、财赋及差官权领州事。”[3](P670)可见制置司最主要的职能是军事方面,在南宋中期为了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也具有一些民政方面的职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总领自建康至鄂州长江中下游水道舟船、水军防守事务

乾道三年(1167年)沿江水军制置使史正志言:“契勘今沿江制置使除专一措置水军、海船。”[1](P3994)嘉定十四年(1221年),沿江制置司奉命加强江面上的防守,才置副司于鄂州,更加说明了沿江制置司的江面防守这一职能。

2.组织民防,招募士兵

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丙戌,御营使司参议官柳约请令土豪募民防江,不仰给县官者,二百五十人,官其首,仰给着倍之,先是,沿江制置司乞计人数,正补官员,更不借补”。[3](P615)可知,沿江制置司组织农民进行长江沿线的军事防御。此外,沿江制置司又负责招募士兵,以便更好地军事布防。如:绍定四年(1231年)王霆传曰:“霆为沿江制置幕官,上言曰:‘招募良家子,不可以夤绿关节,昌滥其间,防守江面,全藉止军,若义军,民兵特可为声援耳。’”[9](P3924)

3.修造船只,教阅水军

沿江制置使史正志言:“凡有修造船只、教阅支费,就用安抚司钱物。”[1](P3994)隆兴四年(1166年)三月又言:“……于出产木植州军收买板木,就建康自置船场,增造一车十二浆,四百料战船,相兼使用。”[1](P3994)

四、结语

沿江制置司是南宋为了防止金朝的侵袭,设立的纯军事性质的官职,在长江江面防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宋初年,设置了很多制置司,但大多命运多舛,多在战事缓和时期便裁撤不设,但沿江制置司从设立到南宋灭亡一直存在。南宋中期,沿江制置司和两淮合并成为一司,成为四大战区之一的江淮战区,作为战略进攻的主战场,在开禧北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后与两淮分离,沿江制置司也被复置,并未废除,在其存在的一百多年里,沿江制置司的主要战略意图是以防守为主,南宋中期之所以与两淮制置司短暂合并,是因为当时的战略意图转为北上进攻。其设立时的纯军事防御性质的初衷,随着对外形势的变化,具有战略防御和进攻的双重性质,制置司地位也显得愈加重要。

[1](清)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台湾三军大学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2册)[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3.

[3](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宋)周应合,等.景定建康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5](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8]龚延明.宋代官制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

[9](明)王圻.续文献通考[M].台北:新兴书局,1965.

O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Judicial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HEN Ya-ping

(Center for Studies of Song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China)

In the year of JianYan 3(1129), in response to the threat from the river side, the Southern Song government strengthened the military defense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by establishing the Department of the Yangtze Region. Under the department there was the chief secretary, the deputy secretary and officers. The chief secretary had a dual func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 administration. The Department of the Yangtze Region in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played a different role in military function. On the whole it had a positive impact in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hich made an effectively delay to the proces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Department of the Yangtze Region; chief secretary;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military

2017-06-06

申亚平(1994-),女,河南周口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史研究。

K245

A

1008-469X(2017)04-0102-04

猜你喜欢

建康
丹江蓝里望故乡
标准化作业在总装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车身漏水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浅析PFMEA在总装车间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方一新《建康实录释词》手稿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朝建康的都城空間與葬地
“三乐老人”小善铸大爱
攻坚脱贫
吕建康、田墨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