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中“赞土地”及其赞词艺术探析

2017-02-23刘日升娄底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湖南娄底41700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土地

刘日升(娄底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湖南 娄底 417000)



湘中“赞土地”及其赞词艺术探析

刘日升
(娄底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湖南 娄底 417000)

“赞土地”远在西周时期便在湘中一带流行,此后逐步发展、充实,到清朝、民国时期,这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发展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艺术与时俱进,深受人们的喜爱。“赞土地”之赞词可划分为赞人(职业)、赞行业、赞民间艺术、赞民俗等4个大类,200余个小类。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方言土语演唱;内容朴实无华,反映现实生活;演唱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唱词赞美祖先,弘扬传统美德。

湘中;“赞土地”;土地神;赞词

多年来,笔者对湘中地区“赞土地”这一农村民间艺人登门演唱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调查,并积攒了近20万字的演唱资料。这一艺术演唱形式“远在西周时期境内就已有文化活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境内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亦在不断发展。劳动民众节日闲时,以山歌、故事、说唱、木偶、剪纸、舞龙、秋千、武术、划龙舟等文体活动自娱自乐与健身,寓情于娱,寓教于乐。一度出现世间文化艺术与体育繁荣局面。”[1]1325这种艺术表演形式至今存活于民间,只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变化,由过去的在春节期间表演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在建房上梁等吉利事时表演为主①。

一、土地神与赞土地

土地神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道教神。土地是村社的守护神,又称为“乡神”。土地是由上古时候的“社神”变化而来的[2]19。土地本来是上古神话传说中负责管理一方土地的神灵。旧时各地村镇都有土地庙,有的是石室,有的是木头房。庙里设有小龛,不塑像的就用写上其土地的木板条代替,塑像的就塑一位白发黑衣老翁和一位头上妆髻的老妪,俗称“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在服饰上很朴素。民间传说土地显灵则虎豹不入境侵扰,所以每逢年节之时,人们便奉祀土地以保四方清净,佑五谷丰登。平时如果遇到灾难和不幸,人们也会到土地庙去焚烧纸钱,祭献贡品,许愿、还愿、祈求保佑。在有些村镇,兴土动工之时,也要拜土地,称为“谢地”[2]20。

奉祀土地神是土地崇拜的一种直观表现。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地,人们就赋予它不可思议的神力,土地已被先民人格化。广袤无边的土地,对统治者来说就是国土,所以封建帝王要祭祀土地;对普通民众来说,土地就是财富,所以处处都要建庙立牌。在传统社会里,可以说,不管地有多广,只要有人,就有对土地的敬畏和崇拜。“按照民间习俗,祭祀土地时要贴上一幅对联,上写:‘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尊奉、爱护、希冀的心理,也许正因为如此,土地神的形象才会是慈祥、富态、和气的模样。”[2]20湘中地区的人们,更是对土地神敬奉有加:在山、水的险要处,均建有土地庙、安放土地神,有的人隔三差五便要去敬奉他;有的人家如果丢了什么贵重物品甚至是丢了一头牛等物件,都要祭祀土地神,希望土地神能保佑其平安归来或被找到。可见人们对土地神的信赖。

以上多是《中国文化的由来》一书中对土地神的介绍。但是,笔者在湘中地区搜集到的“赞土地”的唱本(词)《土地根因》中是另一种说法,但亦足以证明土地神历史的久远。其中对土地及“赞土地”的由来是这样写的:“土地乙亥元年养,二月初二卯时生;土地原来本姓王,一个爷来二个娘;前娘四子归天去,后娘五子定乾坤;大哥原来封坐位,玉皇殿下处安身;二哥原来封坐位,如来佛祖处安身;三哥原来封坐位,观音大士处安身;四哥原来封坐位,南天门外处藏身;前娘四子大略表,后娘五子说分明;大哥原来封坐位,封为庙王土地身;二哥原来封坐位,封为家仙土地身;三哥原来封坐位,封为山神土地身;四哥原来封坐位,封为田禾土地身;五哥生来不负债,背起包袱雨伞看世界;只有五哥年纪轻,年年门外贺新春(即赞土地)。”

在湘中地区,特别是在娄底市辖区内的娄星区、双峰县、涟源市以及湘潭所辖的湘乡市的交界区,曾经盛行“赞土地”。

“赞土地”是在春节期间或村里人办喜庆事(通常指建房屋、做大寿)时农村民间艺人登门演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属曲艺门类。其赞词或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或表现喜庆的心情,或用某个美好的故事比喻、赞颂他所到的对象家。概言之,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属于健康无害的世间文艺。“赞土地”又称唱土地、讲土地、土地神、土地戏,分为化装和不化装两类。不化装的由一人或两人演唱,若两人演唱则一人唱主词,一人帮腔;化装的则多在晚间由二人化装成土地公、土地婆去主人家演唱。其唱腔为诵唱型、打趣型、叙事型三类[1]1331。赞土地的曲目和赞词甚多,但艺人们均能背诵出来,不需看本子(念稿子)。

在进行“赞土地”表演时,艺人右手持一面小锣(中国民乐队锣鼓响乐之中的小锣,湘中地区名叫摊锣),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中指和无名指夹住一条约20厘米长的特制铜棍,置于食指和小指背面,持铜棍按节奏上下击打小锣,边击边唱赞词。

不管化装还是不化装,“赞土地”都是民间艺人的一种谋生手段。艺人们在“赞土地”时,总是将自身存变为土地,即土地公公附身于体,表明他现在是代表土地公公说话,所说的话是神的意志,是很灵验的,以获取人们的信任。尽管如此,表演者仍然很卑微、很胆怯,生怕得罪人,这在“赞土地”的唱词中随处可见。如:

赞着赞着挨进门,又怕贤东来骂人。我想新岁不会骂,天子面前人说话。土地来把新春贺,放心大胆讨人情。赞了一轮又一轮,土地又来讨人情。土地不是常来客,只有新年半个月。初一出来十五止,过了十五不来哩。过了十五如再来,是我阳春脸无色。三角四角(钱)由你拿,土地不得跟你争。舍得三五几元莫算息,拿给土地耍新年。阳春又来讨人情,想到贵府长篇赞。还有几家年冒拜,新年日子不久哩。土地赞了半日工,犹如土地渡南风。自古弹琴费手力,讲话多了费精神。久久赞来久久论,久赞必有大人情。不是新年我不来,不是阳雀不催春。不是深山不落鸟,不是财主(家)我不来。

二、土地赞词的种类

湘中地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十分厚重,被人们誉为“湘中明珠”,文化巨匠、大师等人才济济,为“赞土地”之类的民间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据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显示,“赞土地”之赞词有200余个小类,归纳起来可划分为赞人(职业)类、赞行业类、赞民间艺术类、赞民俗类4个大类。

(一)赞人(职业)类

赞人(职业)类在艺人的土地赞词中所占比重很大,内容繁富,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感染力。如赞军属中的几句赞词:“一拜年来二送喜,恭喜军属走得起,军人家属福满门,军属荣府贺新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

所赞职业包括各种匠人、经营店(业)主和手工艺人等。如赞颂铁匠:“只闻师傅手艺高,一个屠夫来打刀,先打屠刀与砍刀,又打一把长尖刀,刮创二刀都要打,挺丈(铁棍)镣环三须钩。”这几句赞词条理清晰、有根有据,充分体现出词中有人、词中有物、词中有境、词中见美、进出有度、恰到好处的说唱风格,把行业赞得活灵活现。又如唱赞裁缝师傅:“七十二匠三师傅,裁缝师傅打头行,欲知师傅出身处,从头一二说分明,轩辕皇帝来制衣,鲁班大师赐织机,九天玄女下了凡,绞布仙师来缝衣,免得凡人背树皮,白丁仙人易剪刀,九天玄女赐熨斗,吃了米酒把布裁,绫罗绸缎剪出来,打开缎子量一量,划算衣物要好长,果然师傅手艺高,人人穿得显时髦。”

(二)赞行业类

赞行业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类目,主要赞行医(药)、驾船、游牧、制糖、瓦窑坊等行业。如:“殷朝伊尹作汤液,扁鹊难经八十一,后来三国出华佗,他是当时好外科,汉朝有个张仲景,他著《伤寒》显神通,唐朝药王孙思邈,医龙治虎有奇方,三黄合成治热病”,这是赞医(药)行业的。“永丰开船是长滩,行船飘过小羊滩,水府庙里(旁)来打尖,米酒糙饭又开船”,这是赞驾船的,赞其船行上百里路只需半日。

(三)赞民间艺术类

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很多,民间的艺术类内容也很多,有各种鼓乐、地方戏剧、曲艺、灯舞、杂耍等等。民间艺人在这个方面的赞词也很多,如赞鼓乐:“只有师父好手艺,吹唱敲打你为先,五音六类十二管,笙箫鼓乐闻天庭。”赞各类戏剧的:“昔日有个唐明皇,带着魏徵上天堂,天上有人把戏唱,回来宣诏唱戏人,男人扮个三花脸,女人演起小花旦,戏中朝廷有宰相,个个贤臣扶朝廷。”

(四)赞民俗类

在民间艺人的赞词中,民情风俗占很大的一部分,特别是节日风俗,在历史的进程与时间的推移中,节日风俗的发展和演变留下了一条明显的轨迹。可把节日风俗、婚俗、礼俗、祭俗、宗教、红(白)喜事②都归入这一部分。例如:红喜事赞:“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也成亲,高门养女对高门,皇帝养女对翰林,官家养女对官家,翰林养女对探花。杀起猪来蒸起酒,南京城里请鼓手,花花轿子落了地,俊男靓女配成双。”白喜事赞:“笙箫鼓乐铳炮声,闻听府上亡故(老大)人,左边门上一线青,右边门上一线黑,鼓乐齐鸣孝子拜,超度亡者上天庭。”对僧官是这样赞的:“手拿木鱼口念经,脚踏莲花现真身,九死一生我知音,千变万化远传名,左手救男代代传,右手救女女成双。”赞算命先生曰:“琴声悠扬引众邻,先生进屋论法道,拉拉胡琴道道情,少(年)问根脚老问寿,男问妻财和子禄,女问夫君并财星,阴阳八卦道一轮,不知是真还是假。”名目繁多,内容丰富,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土地赞词的艺术特色

“赞土地”之赞词,是出自于劳动人民的艺术之作,艺人的每一句赞词都带着对劳动者的朴素感情,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和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充满欢乐(逗乐)、祥和、喜庆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气息,融人民大众祈盼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神往。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运用方言土语演唱

“赞土地”这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已年代久远,从西周时期开始出现,此后逐渐盛行。这是民间艺人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乞讨方式。民间艺人在“赞土地”时,用的都是方言土语。运用方言土语演唱,充满泥土的芳香,使这一艺术在民间常唱常新、常唱不衰。在“十里不同音”的娄星区、涟源市、双峰县、湘乡县这几个地方的交接地区赞土地时,必须格外谨慎小心,必须心到(用心编词)、眼至(看清对象)、嘴到(说唱好赞词)才行。因为这一地区的方言土语,确实不太好懂。举方言土语午赞词为例:

热天有人为你扇蒲扇,冷天有火在身边。热天进屋有茶呷,冷天进屋有火烤,细个唧进屋散汗茶,大人进屋有烟茶。

天要和来风雨顺,地要和来百草生。人要和来到处好,家庭和气福自生。父子和气农业旺,兄弟和气家不分,叔伯母和气会当家,姐妹和气会绣花。

神农皇帝赐五谷,一无晒垫二无擢(箕)。三无禾格并扮桶,冒得擢箕用手捧,篾刀原是老君赐。鲁班赐的是片尺。好竹破得七层片,十件礼物一齐打,一齐打起进京城,献给皇帝喜盈盈。

在以上赞词里:“细个唧”是小孩子通称;“散汗茶”是指零星小吃,旧时,有白红薯丝、花生等等,说明此家较为殷实;“叔伯母”,是妯娌互称;“扮桶”是打谷用的农具,湘中地区用的均是方型的;“片尺”指木工、竹篾师傅做手艺时,用木片、竹片做成的长度计量工具。

(二)内容朴实无华,反映现实生活

“赞土地”的赞词中,虽然有一部分是由古人传流下来的,但大部分赞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内容朴实无华,反映现实生活,塑各类鲜活的人、物、景。新产生的赞词也是劳动人民与时俱进的结晶,比如赞福禄寿喜:

福字还是礼字旁,福满乾坤春满门。福进门庭家财旺,福如东海寿年长。禄字还是礼字旁,禄满家庭多豪富。禄进门庭家财旺,禄俸厚多万万千。寿字一撇长又长,寿字魁星挂中央。寿进门庭家财旺,寿如彭祖八百春。喜字中间一横长,喜气盈庭满华堂。喜进门庭家财旺,喜字魁星挂中央。

中华文化有着“贵和”的优良传统思想,艺人赞美福禄寿喜,使人们看到了一幅幅优美动人、和谐美满的社会画卷。尽管人们偶尔会看到一些不善、不美的言行,但那是极个别的现象,好事多、善事多、善人多,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主流。如“十安”赞词:

手捏金砖好方正,弟子拿来安正中。一安金来二安银,三安四安聚宝盆。五安五子登科甲,六安六合早同春。七安北斗七星座,八安神仙吕洞宾。九安九牛耕田土,十安太子坐朝廷。十个宝贝一齐安,一齐安起紫阳升。

赞词感情细腻,视人(主人身份)、视物(新屋落成)、视环境(喜气洋洋)等临场发挥,随编随用,使人们倍感亲切、自然,一听就懂,显现出人、物、境的和谐之美。

由于这些民间艺人土生土长,又长期生活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区域之中,对周边的人、事、物都时时留心并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或者说了如指掌,所以他们为了春节或某件喜事、大事登场演唱时,从容不迫,随口唱来。正是因为他们平时就对所了解的人、事、物等进行创作、提炼、加工,所以他们在赞词方面做到了不断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些赞词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从不“东扯葫芦西扯叶”,所以人们倍感亲切、熟悉、爱听。

(三)演唱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赞土地”之赞词,完全是由民间艺人因时、因事、因人、因物、因境自编自唱的。如艺人在中午时去一户人家“赞土地”,此时主人家已经装好饭摆好菜准备吃午饭,艺人看到桌上摆了一些好酒好菜,便会赞道:“一间茶房四四方,红漆碗柜摆中央。红漆碗柜红漆漆,金杯银筷摆满哩。一间茶房四四方,红漆桌子摆中央。红漆桌子红漆漆,佳肴百味摆满哩。朝有文官来饮酒,晚有秀才做文章。一间茶房四四方,一盆炭火摆中央。炭火烧起迎神仙,柴火烧起冒青烟。炭火烧得红欢欢,柴火烧起酿酒呷。”③这一段赞词把一户殷实的人家描绘得淋漓尽致。

再看《赞财神》的部分赞词:“财神老爷笑盈盈,天天与你赶财来。朝落黄金有数寸,晚落黄金几尺深。”把财神赞唱得栩栩如生、神气活现。

从“赞财神”的赞词中看到,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把财神说唱得十分鲜活、形象。“前有摇钱树,后有聚宝盆,白天晚上(都有)金银进,金子多了用不完可以打一对金狮子,守护你家的财门;银子多了用不完,(可以)买高头(优质)大马(给)子孙骑”等等,这些精妙绝伦、吉利喜庆的赞词,谁听了都会高兴、喜欢(这也是“赞土地”这门艺术长久不衰、传承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过新年,勤奋朴实的华夏子孙都盼来年走好运、有好收成、过好日子。这些赞词当然合他们的心思、合他们的祈盼。

如果看见主人家有老人,就得赞颂老人,这对艺人来说相对容易,只要将赞词稍作挪位说唱就可以了,因为赞老人是经常性的,赞词都可以通用。

(四)唱词赞美祖先,弘扬传统美德

在“赞土地”的赞词中,最大量、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赞美祖先(人人有祖先,行业有祖先,匠人有祖先等等),这些赞词,弘扬传统美德,和我们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荣辱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

1.宣传“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赞词极力赞美中华民族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奋斗拼搏的精神。举一段赞美孔子和其学生颜回的赞词为例:“南去耕田北遇春,处处求财遇贵人。砍柴遇到沉香木,下河挑水遇龙王。低头作揖遇黄金,读书遇着孔圣人。第一门生是颜子,山东曲阜县内人。闻一如十好聪明,箪瓢陋巷不忧贫。”其中“箪瓢陋巷不忧贫”就是赞美“安贫乐道的典范”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就是仁义、道义。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罢,都是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这段赞词是通过赞人来表现出一种生命力,不向恶劣环境屈服,赞的就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⒉弘扬“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

这类赞词极力赞扬炎黄子孙有淳厚的德性,能够包容万物的精神。如:“安徽桐城有张英,两代为相奉皇帝。‘六尺巷’佳话传万里,名扬四海德望高。”这四句赞词讲的是“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时,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生、礼部尚书,张家(老家人)为了一块空地与邻居吴家引发纠纷,张家写信给张英要求其出面干涉此事。张英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在张英的劝说下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名曰“六尺巷”。又如“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定乾坤。神农皇帝赠五谷,太上老君赐篾刀”等,这些赞词几乎每一句都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故,都是赞美华夏始祖或先辈厚德载物造就了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思想精髓。

⒊赞美英雄,崇敬忠义、正义

这类赞词极力歌颂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事迹。从民间艺人的角度出发,他们也是根据民间传说中家喻户晓的英雄来说唱,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主要来自民间传说或流传的故事中,他们不会也没有能力对历史人物作出适当的评价和分析。在艺人演唱中,所赞之人都是有才、有仁、有义、有德。如赞赵子龙,置个人生死不顾,于千军万马中救出太子阿斗,后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4]其英雄行为可敬可佩,历代被人们传为佳话。

又如借《送贵子》之名赞美人们心目中的神灵:“我赞南海观世音,手捧太子送上门。送子不送非凡子,要送天上紫微星。送子不送一两个,连送五子登科场。”艺人在赞词里面列举的人物,都是些在民间有知名度、人们较为崇拜的人物,而非贪官污吏。艺人们顺应时代之主流精神,所歌颂的、传唱的、讴歌的均是在仁、义、礼、智、信方面较为突出的人物。

⒋赞美人间吉祥和英雄气概

这些赞词,以极其丰富的言辞,赞美人间吉祥,倡导中华文化精神,从下面两段赞词可以充分见出。

其一:“狮子头上一个王,年年正月耍一场。狮子原来本姓肖,(它是)大山之中樟树雕。昔日老君去封神,封他凡间显威灵。尤要师父听得清,狮灯原是这段情。”狮子是我国人民心目中象征吉祥的瑞兽。舞狮,起源于三国,盛行于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久远,流行地域广阔。杨炫之的《洛阳伽记》中就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描写。舞狮动作有跌扑、翻滚、跳跃、搔痒、抓耳等等。在舞狮时配中乐和杂耍及花灯在湘中地区便叫耍灯,耍灯时赞土地便是赞花灯(或叫赞狮灯)。

其二:“满堂观众听分明,龙有头来凤有尾。龙灯根源来数起,龙王生它有月日。得道之日有原因,龙王生于腊月十八日。子时降下龙王身,龙王他在姚州去得道。五月得道有出身,当初子牙去封神。封神榜上他有名,满堂观众听得清。我年年门外贺新春,讲起龙灯根源事。”龙,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舞龙灯俗称“耍龙灯”,是我国民间一项源远流长的古老风俗。舞龙灯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就有为求雨治水而舞龙灯的记载,说明当时的舞龙灯还是为了宗教祭祀,求雨娱神。湘中地区舞龙灯,春节有;盛大庆典活动有;端午节划龙船时更有。到了现在,政府还举办龙灯节或舞龙灯汇演,农村较为殷实的家庭做白喜事时也常舞龙灯。土地赞龙也较为形象,赞词的内容核心主要是赞颂龙的精神。

由于土地赞词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源于民间的交往和传统习俗,所以当赞词使用于春节和人家举办重大喜事时,必须讲究用词。我们前面所举例子,赞词绝大部分都带有正气、昂扬、刚健有力、奋发向上的特点,完全没有秽言恶意,没有歪理邪教,没有低靡废颓,没有悲凄之情,甚至连戏弄轻佻之词也没有,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健康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的宽大胸襟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厚重。这些赞词产生于民间艺人,又经人们广泛诵唱、提炼、升华,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故而使“赞土地”这一说唱艺术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传承不断,并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常唱常新。“赞土地”是过去穷苦的神职人员的一种谋生手段,后来扩展为“讲好话”“赞好话”。求神打醮讲好话,结婚拜寿讲好话,过桥过渡讲好话,舞龙耍狮讲好话,挂牌就职讲好话,起屋造舍讲好话,逢讲好话,必给红包,施主们亦认为这是给神化缘,花钱保平安,乐而为之。

注释:

①湘中建屋封顶在屋顶的最高处安放主梁(木质,上面画有龙、凤物和吉祥语)时,要鸣放鞭炮,发动一些有文化的人和赞土地的人来赞好话,以图吉祥。

②红白喜事:湘中地区民间做喜事,分红、白两个部分,红喜事指结婚,白喜事是指上了60岁以上的老者自然死亡。

③其中:茶房是湘中俚语,接待客人、家人吃饭的房间,旧时贫困的家庭不可能专辟茶房。“酿酒呷”是指自己家里煮酒喝。

[1]娄底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娄底地区志: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2]李一宇.中国文化的由来[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3]杨晓明.四书五经现代版[M].成都:巴蜀书社,1999:14.

[4]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6:221.

(责任编校:杨丽英)

Analysis of Land God Worship and Worshipping Eulogy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

LIURi-sheng
(Loudi Municipal Bureau of Culture, Radio, TV, Film, Press and Publication, Loudi 417000, Hunan)

“Land God Worship”, an ancient Chinese talking-singing art, was popular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 as early as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reached its climax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consistent developmen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China, “Land God Worship” has kept up with times and enjoyed high popularity among local people. The worshipping eulogy consists of 4 categories, namely, worshipping individuals (of a career), industries, folk art, and folk customs, which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200 subcategories. Such worship has the following four artistic features: talking and singing in local dialects; reflecting real life with sincere words; vivid talking and singing in various forms and with no restriction on the occasion and the venue; praising ancestors and advocating traditional virtues.

Central Hunan Province; Land God Worship; Land God; Worshipping Eulogy.

2016-09-21.

刘日升(1949—),男,湖南娄底人,湖南省娄底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湖湘文化、民间民俗文化。

K892.2

A

1673-0712(2017)02-0009-06

猜你喜欢

土地
我爱这土地
“土地托管”让荒芜土地绿起来
圆梦,在这片土地上
艾青《我爱这土地》
土地
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想有一块土地
土地上的骨血(外二章)
养好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