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沉默是一种人生境界
2017-02-23邬跃武
文/邬跃武
保持沉默是一种人生境界
文/邬跃武
邬跃武,1981年生,成长于云南边疆一彝族山寨,从小有警察梦,现为云南省新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喜好花草,业余爱好有读书、登山等。
几个老同事坐一辆车出远门办案,大家说说笑笑,聊得甚欢。突然,有人说我什么都好,就是太看重钱财,小气。我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话何来?”自问就算不太大方,也不至于小气吧?他提起了一件多年前的事,我才恍然大悟。
那次我到外省出差公干,经过很多风景名胜区,许多同事和朋友认为这算是免费旅游了一趟,羡慕嫉妒恨不已。说实话地方是走了,可不过是蜻蜓点水谈不上旅游,而工作却很累。再说办公事时有些地方还没有开票据的条件,费用只能自己支付报销不了。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出这趟差学到了很多东西,见了世面,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面对众人这么说我时就急忙为自己“正名”,大肆诉苦:垫了很多钱、亏大发了、成了冤大头等。想不到,最终不但没能为自己“正名”,反而给别人“太小气”的糟糕印象,背地里有人甚至笑我是“欧也妮·葛朗台”!
直到此时我也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从那以后领导很少派我出远门公干。原来是顾虑我不大方,怕我吃了亏要闹情绪,进而影响了工作。真是让我后悔不迭。
联系自己平时的表现,其实当时大家对我“小气”的评价也许由来已久。因为那时在工作上干得比别人多点、累点,或者吃一点亏心里就会严重失衡,就要张嘴抱怨,生怕领导和同事们不知道活计是自己做的。现在想想,在旁人看来这不就是在争功邀宠吗?
结合近年来的心路历程和对一些人、一些事的所见所闻,个人总结遇事能保持沉默是一种豁达而智慧的成熟人生境界。同时特别警醒不能保持沉默的人也许具有以下几种问题,应当注意修身养性。
首先,无谓争强好胜。在讨论问题时大家就能发现,有些人总是要标新立异,有意提出与别人不同或相左的看法和观点。当别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时,先不论是非对错,马上进行歇斯底里的辩解,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结果,这样的人不是成为被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就是“惹不起,躲得起”,被人孤立成为另类。
其次,不敢担当,缺少责任心。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表现在犯了错误或者没有把事情做好时,总要找出一大堆理由为自己开脱。去年我还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是法医,给一个大量饮酒致酒精中毒死亡的人做完尸表检验后,家属要求不解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就没再做什么。过段时间,有部分家属对死亡原因有异议找上门来。人命关天,事情惊动了局领导。没有提取死者静脉血做酒精浓度和常规毒化检验,我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当时我找了很多原因为自己辩解,自然,这引来了更加毫不留情的暴风骤雨。万幸的是,当时抢救死者的医生抽了静脉血且仍有保留,否则事态将不知如何恶化。
我们基层警察多是直接和人打交道,应当切记事情做得不好或者犯了错就找借口或推脱,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还会导致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
再次,懦弱,自私。比如,遇到挫折、困难和委屈时喋喋不休地抱怨发牢骚,发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作为过来人,这种状态我也是深有感触。但当我真正经历一些事情后,就再也不这么“大张旗鼓”了,毕竟自己的事情得自己扛。不过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一下,则是正常不过的感情交流,不在此列。
然后,不自信。这样的人总是怀疑自己的决定,动不动就要向人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哪怕非常正确。事实上,做出决定之前,只要听取过别人的意见,再经过慎重考虑和衡量,就不应有过多顾虑,否则只会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影响行动。
最后,头脑简单,智慧少。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一旦遇到别人的恶意攻击和诬陷,此类人就会跳出来和人对骂、厮打。近年来尤为突出在网络上,还不知道对方是谁,是何用心,就撕骂开了。结果被人当棋子用,或者中了激将法的招,吃亏上当 。
无论如何,成熟是一种厚重,而厚重少文。我想当我们为人处世能够保持沉默,少一些“文”,那么我们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