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游戏在农村幼儿园开发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2017-02-22黄日健马林

文教资料 2016年26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原则方法

黄日健+马林

摘    要: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民族民间游戏具有强烈的本土气息和浓厚的民族特色,给民族地区儿童带来了无数的童年快乐。农村幼儿园在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游戏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方法,合理地把这些游戏引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

关键词: 民族民间游戏    开发利用    原则    方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对幼儿的身体、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具有强烈的本土气息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在民族地区儿童之间代代相传,给他们带来了无数的童年快乐。桂西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保留了大量深厚悠远的民族文化,流传着许多传统的民族民间游戏,如果能把这些游戏合理地引入幼儿园,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更大大丰富了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幼儿园在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游戏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方法。

一、农村幼儿园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游戏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游戏的最根本原则。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游戏缺乏趣味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参加者的吸引力。在改编民族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参加游戏的幼儿兴趣特点、身体素质及智力水平,对游戏的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活动形式及游戏的情节等进行设定,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例如,在幼儿园里开展接力跑、推小车、用身体运球等竞技游戏非常受幼儿欢迎和喜爱。因为这些游戏玩法简单有趣、新奇刺激,与他人合作使得游戏过程和结果具有较高的吸引力,集体参与程度较高。

2.适宜性原则。首先,引入的游戏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例如,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充分考虑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特点及身体素质,并紧密结合体育游戏课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创编体育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幼儿游戏的动作难度和运动量都不能过大,竞争不能过分激烈,专业性不能太强,如丢手绢、网小鱼、跳房子等游戏就对幼兒的要求不高,比较符合幼儿的身体发展需要,适宜多数幼儿参加。其次,引入游戏时要有所扬弃,适当进行调整与改变。一些带有民谣的游戏,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对不适宜的部分进行修改,如把方言改成普通话童谣、把一些不文明的部分改掉等都会使游戏更适合幼儿教育的要求。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游戏的前提和重要原则。组织幼儿游戏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创编游戏时应特别注重安全性原则,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游戏动作、游戏的玩法等各个方面都应做安全检查。例如,民间游戏“打弹弓”,幼儿在练习发弹的时候,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不能击中目标,反而手会被弹痛。幼儿一般以石子为“弹丸”,经常会对着墙面、地板、树木等硬物进行射击(大多会反射出去),有时还会对玻璃、小动物、小朋友射击,可能对环境设施、他人或动物带来安全隐患。还有类似摔跤这样的直接进行身体接触的竞技游戏,极易造成幼儿的身体伤害。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这些游戏不大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游戏的基本原则,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原则,那么所有设计的游戏就会失去意义。许多民族民间游戏受场地布置、自然环境、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不适合引入到幼儿园。例如,在桂西苗族瑶族聚集地区有“爬坡杆”、“打磨秋”等大型游戏,当地大人小孩十分喜爱,但在幼儿园显然不具有操作性;还有些民族地区流行玩“斗鸡”、“斗狗”等游戏,这些游戏并不适合引入幼儿园;冬季高山地区下雪时,那些孩子也希望能像北方孩子一样玩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溜冰等游戏,但引入到幼儿园时只能把溜冰、滑雪改成滑旱冰、滑草,把打雪仗换成扔沙包等,这样,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幼儿都可以进行游戏,而不受太多环境条件的限制。

二、农村幼儿园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游戏的方法

1.改良法。改良法是指保留原有的民族民间游戏中的优秀部分,并创新地加入一些地方特色,或改变原有游戏的玩法、游戏的材料,使其不仅具有当地特色,而且能兼顾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具有普遍性。例如:

抛绣球

材料准备:小绣球若干、小呼啦圈两个、2米长竹竿两根,将小呼啦圈的边缘水平固定在竹竿的顶端,并将竹竿垂直固定于地面上。

适宜对象:3至6岁幼儿,8至12人。

游戏规则:

①先把幼儿平均分为两队,每队前各有一根竹竿,距离竹竿10米处排好队。②每名幼儿手拿一个小绣球,当游戏开始时,每队需各派一名幼儿跑向前方的竹竿,并把手中的小绣球抛出,使其穿过小呼啦。③当前一名队员抛出小绣球后,下一名队员才能开始游戏。无论前一名队员能否把绣球成功抛进圆心,都要立即捡起绣球,从旁边绕到队伍的后面(不能阻挡下一名队员前进的道路)排队等待下一次机会。只要游戏时间没有结束,队员都可继续进行游戏。④10分钟之后游戏结束,把绣球成功抛过圆心次数最多的一组获胜。

评析:绣球是壮族人民的吉祥物,代表着吉庆祥瑞、爱情等美好情感。抛绣球是一项延续了两千年的活动,也是壮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传统的抛绣球比赛对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精准性、力量的运用要求较高,特别需要手握提绳转动腕部、手臂发力,才能使绣球抛过10米高的圆洞,并不适合身体尚处在发育期的幼儿,改良后的游戏难度降低,更适合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

2.移植法。移植法是指将日常生产生活娱乐的部分内容、经验、做法转移引进到民族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中,使现有成果得以在新的情境下延伸拓展和再创造,包括原理、技术、方法、结构、功能、材料的移植,从而为我们开发创造更多有趣的、具有生活气息的、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民族民间游戏。例如:

划龙舟

材料准备:①制作5艘龙舟:用泡沫(或硬纸板、竹编织品等轻便材料)制作一个最多可同时容纳4人的龙舟(龙舟底部挖空)。在龙舟两侧绑上粗布条,以便让龙舟挂在幼儿身上,布条长度以使幼儿站在龙舟内时,龙舟刚好腾空挂在幼儿腰部为宜。②用相同材料制作船桨20根。③用彩色布条、颜料、彩色纸品等装饰龙舟。

适宜对象:4至6岁幼儿,2至20人。

游戏规则:①先把所有参加游戏的幼儿进行分组,每组1至4人,最多5组。每组操纵一艘龙舟,每名队员一个船桨。②游戏开始前,先让幼儿进入龙舟,同时拿好船桨,准备出发。③在距离起点30米处设置终点,游戏开始时,所有的组从起点出发,划着船将向终点跑去。④幼儿在划船过程中要共同喊口令,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是获胜者。

评析:此游戏来源于传统的端午节划龙舟比赛,是水上竞技运动。由于水上运动对游戏环境和游戏者的身体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宜在幼儿园里开展。通过运用移植法,把划龙舟改为陆上运动,不仅有利于游戏的开展,更有利于游戏的普及。此游戏是一项集体游戏,对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有一定要求,为了游戏者的安全考虑,应事先多让幼儿进行游戏前的训练,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应更多注重游戏的娱乐性、合作性而不是竞技性。

3.组合法。组合法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提炼并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新的游戏,达到促进幼儿某方面能力提升的目的。例如:

赶鸭子

材料准备:皮球若干个,大箩筐四个,羽毛球拍若干副,固体障碍物若干个。

適宜对象:4至6岁幼儿,2至12人。

游戏规则:

①先把幼儿平均分为两队,每人一个羽毛球拍,每队各有一筐数量相等的皮球放在起点,在距离起点10米处的终点各放一个空箩筐,各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相同位置放置数量相等的障碍物。②游戏开始后,两队的队员需从起点处拿出一个球,然后用球拍把“鸭子”赶到终点的“池塘”——空箩筐处,中途需绕行所有的障碍物,当“鸭子”碰到“池塘”后,幼儿须把“鸭子”放到“池塘”里。③只有当前一名队员成功把球放入箩筐后,下一名队员才能开始进行游戏。④当所有队员均成功把“鸭子”赶到“池塘”后,用时最短的一队获胜。

评析:这个游戏是由赶小猪和障碍跑组合而成的,比原来的单个游戏增强了更多趣味性,同时游戏难度提升了,更有利于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4.循序渐进法。循序渐进法是指在游戏前,游戏的设计者根据游戏者的年龄、身体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游戏玩法、标准,以便游戏的组织者能根据这些标准灵活地组织幼儿游戏,使幼儿能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例如,在抛绣球进洞这个游戏中,游戏的适宜人群是3至6岁的幼儿,而大多数5至6岁的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很容易掌握游戏的技巧,在游戏时能够轻易地获取成功,这将降低幼儿参与此游戏的兴趣。此时教师若能给游戏适当增加几个不同等级的难度,如在幼儿前进方向设置一些障碍、增加竹竿的长度、减小呼啦圈的尺寸、设定不同的抛绣球的距离等,这样不仅能保持游戏的新鲜感,而且能不断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除以上方法外,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游戏还有提炼法、综合法、模仿法等方法,只要合理利用这些方法,就能开发出许多有趣的、适宜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游戏,就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游戏,并让它们在幼儿园这个儿童游乐园当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琼,陈洁霞.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2]左瑞勇,张婧.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

[3]莫晓超,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09).

[4]刘小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实施及其教育价值——

从“冰糕化了”的民间游戏说起[J].山东教育,2012(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桂西学前教育园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4JD203)。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原则方法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可能是方法不对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