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用:阅读教学中“成语”的价值实现

2017-02-22顾围

文教资料 2016年26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成语

顾围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章以“不屈不挠”这一教学片断为切入点,结合语用学理论,通过反思、评析教学过程,提出实施建议,进一步明晰阅读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核心价值,阐述“唯有指向真实语用,才能实现‘成语核心价值”这一观点。

关键词: 成语    真实语用    核心价值

教研組举行活动,一位同事执教《海伦·凯勒》一课。恰逢笔者近期主持区级课题“语用学视野下的熟语教学研究”,便惯性地关注了她对文本中“成语”这类熟语的教学处理。

教学中,教者对“不屈不挠”这一个成语独具匠心。笔者试以“不屈不挠”这一教学片断为切入点,结合语用学理论,通过反思、评析教学过程,提出实施建议,进一步明晰阅读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核心价值,阐述“唯有指向真实语用,才能实现‘成语核心价值”这一观点。

【课堂实录】

师:课文的最后作者说:“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师:什么是“不屈不挠”呢?

生:比喻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学生作批注)

师:先来看海伦学习盲文的过程,课文的2-5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生交流“感受‘水”)

师总结:面对不幸的命运,小海伦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抓住希望,感受生命的奇妙,这就叫不屈不挠。

(生交流“不分昼夜、如饥似渴”等)

师总结:是啊,一个盲聋哑的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她越是学得不易,越是拼命学习、滋养生命,让她的生命更加充实,这就叫——(不屈不挠)。

(生交流“海伦想象中的画面”)

师总结:明明看不见,却用心去感受世界,最终“看”到一个动人的世界,这就叫——(不屈不挠)。让我们继续走进6-8小节,看看海伦学说话这一段的内容,你又从哪里读出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呢?

(生交流“夜以继日、反复、练习,练习,练习……”等)

师总结:明明不会说话,却偏偏用上各种方法,坚持坚持,再坚持,这就叫——(不屈不挠)

(生交流“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师总结:这种不但尽全力完善自己,而且不顾身体残疾,坚持把爱心播撒到人间的大爱,这也是——(不屈不挠)的表现。

【评析建构】

一、设计亮点:聚焦于“充分理解”

教学中,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不屈不挠”这一中心,对成语的含义理解可谓浓墨重彩。“不屈不挠”犹如金字塔的顶端,精神之集中,光芒之所在;又如串起智慧珍珠的一支丝线,柔韧绵长,虽若隐若现,却时时在、处处在。

成语用词固定、短小凝练、含义深远且流传广泛,是汉语言文字精华之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巧妙撷取,为之所用,其教学效果便不彰自明。本节课中,教者引导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上升到非常高度,不再囿于学生对成语本义及引申义的“知道”——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将成语教学仅仅定位在“知道”,甚或是“背诵”成语的意思。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日常的成语教学。日常教学中,盛行着成语的解词和造句。学生对成语的词汇意义死记硬背(有的学校甚至组织学生抄成语字典、背成语字典),或者做答题模式的归纳、记忆与应用,然后用这些规律和模式一同应付成语教学,企图使教学以简驭繁,驾轻就熟,走上定理公式化的“科学轨道”。殊不知,这是一种简单的“传义式”教学,非但不能对学生形成“真实语用”,反而会影响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少数教者不去反思“传义”的局限,反而将传义的教学向前推进。

回到“不屈不挠”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身的原值认识、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不断将成语“不屈不挠”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具体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思维过程已经涉及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教者将学生的语用思维紧紧扣在《海伦·凯勒》这个文本平台上而已。

二、反思不足:缺位于“语用体验”

虽然教者对“不屈不挠”的设计环环相扣,使之意义步步深入,节奏一咏三叹,实现了成语的“充分理解”,但笔者认为此设计并未真正彰显出成语的生命力,实现它的核心价值。其原因简单,只因学生对“不屈不挠”并未真正“走心”。

如何让成语“走心”,实现其自身价值,其核心是引导学生获得“语用体验”。体验是语用教学的核心。王元华先生说:“词语的意义是生活体验和语用体验共同作用的结果,语用教学以语用体验为核心,就意味着语用教学围绕着语用体验展开,评价语文教学好不好,标准就在于师生的语用体验开展得好不好,包括听、说、读、写的状况好不好,师生互动的教学会话状况好不好,通过说话指事、行事、成事的状况好不好。从内在感受和身体反应角度衡量,就是学生能不能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转化成话语,能通过话语唤起自身的生活体验及自身的身体感知行为,感同身受,如痴如醉。”

“不屈不挠”的教学中恰是缺乏这种“语用体验”。学生“充分理解”后,教师并没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语用体验。成语的运用,这一关键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在后续的教学中有所涉及并展开。

三、实施建议:指向于“真实表达”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调整,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成语的“真实语用”,是反思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1.链接已学课文,搭建表达阶梯。

成语运用的提高过程是一个边模仿、边练习、边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螺旋上升的,台阶不宜设得太高,否则学生将失去“语用”的自信。从已学课文中汲取表达素材,鼓励学生立足熟知的内容,大胆进行运用表达,是获得语用体验,使之逐渐过渡到“真实语用”的一个阶梯。教者可在“不屈不挠”这一成语充分理解之后,联系上学期的课文内容,进行一句话的表达训练。比如:

《艾滋病小斗士》中,南非儿童恩科西?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他不屈不挠,?摇?摇?摇 ?摇?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谈迁?摇?摇 ?摇?摇?摇,?搖?摇 ?摇?摇?摇,他不屈不挠,?摇  ?摇?摇?摇。

《诺贝尔》中,诺贝尔?摇?摇 ?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他不屈不挠,?摇?摇 ?摇?摇?摇。

以上设计中,教者运用之前学过的课文,唤醒学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在成语“不屈不挠”和“真实语用”之间搭起一架直通的桥梁,不仅使学生真正习得成语,还能准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2.拓展课外阅读,提升语言表达。

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提高表达难度,由扶行至放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出示以下练习,鼓励学生写一段话:

课外书《?摇?摇 ?摇 ?摇?摇》中,?摇(谁) ?摇?摇 ?摇?摇,?摇  ?摇?摇?摇?摇,他不屈不挠。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是对实现成语“真实运用”基本规律的概括总结。从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提取儿童积累的语言素材;由一句话到一段话,有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习得,使之逐渐养成语言运用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真实语用。

语用学提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参加实践,获得一种真切的感受,或者与亲自参加实践所得的真切感受相联系,从而具体感知语言文字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基于此,我们后续可对学生再提出这样的要求,引导学生写下一个故事:

除了海伦·凯勒,你们身边或许也有这样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他们身上拥有怎样的故事呢?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王元华先生说:“文本关联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将已经语言文字化的生活体验,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还原成可以具体、生动、深刻感受和领会的生活体验;一是将由文本联想到的生活体验变成语言文字,予以表达与交流。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这两个关联,促成生活体验和语言文字的转换生成,从而促成语文水平的提高。”以上的活动设计,教师已经跳出句式的樊笼,旨在给学生营造出语言表达的自由天堂。

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者或多或少会关注成语教学。笔者在此略作反思,所拟教学实施策略也不尽如人意。但旨在通过反思、书写,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下真正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什么是语文阅读课上学生真正需要习得的?什么是语言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归根结底,都是要指向语言的真实运用。一言以蔽之,指向语用的成语教学、语文教学才真正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元华.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晓研.汉语熟语表意双层性问题说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成语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