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2017-02-22徐荣辉

关键词:导入新课标化学

徐荣辉

【摘要】 主要介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导入”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举例的形式详细介绍:实验导入法、魔术导入法、温故导入法、化学事件导入法、史料导入法、时事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趣味十足的导入法。最后,简要说明课堂教学中设计“导入”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关键词】 导入 课堂教学 化学 实验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22-01

0

引言

“万事开头难。”列夫·托尔斯泰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曾说过: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特别重视第一个音符的准确性,因此她的演奏非常悦耳动听。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比赛中,裁判柯以敏也说过:“一首歌要唱得悦耳动听,就必须在唱第一个字时,就把你最好的状态拿出来”。但要唱好第一个字,谈何容易啊!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始也即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一开始便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就很难对学生的不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未充分集中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本上调不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学生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下面的课自然也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应重视“导入”这个环节,注重研究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要求并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应用实验、直观的教具或生動地讲述,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在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但是,教学中的导入内容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教材的引言。例如,利用人教版的“思考与交流”来导入课堂固然不错,但学生预习时已经了解到了,在课堂上又一字不漏地照着讲,学生自然就不感新鲜和兴趣了。也就是说,究竟课堂教学该怎样导入还需要老师们的创造性工作和精心设计。当然,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素质的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一、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认知的窗口,也是最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观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使学生怀有异常浓厚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以至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如最常见的“红色喷泉”实验,只要是一种气体能够易溶于某种液体或易与其发生反应的均可模仿此有趣的喷泉实验。

二、魔术导入法

一言未发,魔术先行。这种导入法最具魅力,易将学生带入新奇神秘境地。如通过魔术“请君入瓮”引入新课: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Ⅰ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知识点——盐。具体做法如下:在一装满CO2气体的广口瓶中加入20mL一定浓度NaOH溶液,并在瓶口塞一去壳的熟鸡蛋,然后振荡,则鸡蛋将慢慢被吸入,最终掉进瓶中。其中学生对CO2气体和NaOH溶液不易察觉,则神秘色彩更加浓厚,然后自然地进入讲解“请君入瓮”的原理来激发学生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兴趣。再如,通过“瓶的魔力”引入“氯化氢”这一课的学习:在一装满HCl气体的广口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并在瓶口盖一玻璃片,然后振荡一段时间后,将整个装置倒放,玻璃片不脱落。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导入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提供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铺垫。例如在讲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Ⅰ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可设计为:先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氧化剂”的两条线索,再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的有关金属知识: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电子,随后从中得出结论:金属是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从而表现出还原性。然后接着讲解最外层电子数目为1的金属─—碱金属。由此很自然地过渡到讲授新课的知识,这样能很快让学生温故知新,使学生对碱金属已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碱金属具有强的还原性。

四、化学事件导入法

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不过,所引的事例应与新课的内容有关,才能真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上来。

五、史料导入法

通过介绍相关内容的化学史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导入新课。如金属钠是Davi发现的,当他用电解法电解苛性钠后,将分解得到的生成物向装有清水的大玻璃杯中倾倒时,突然发生“轰”的一声巨响。这是钠的一种性质,下面我们就详细地介绍有关“钠”的知识。

六、时事导入法

通过向学生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通过讲述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并于10月16日成功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时事新闻,然后介绍载人飞船采用锂电池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它的同一家族元素“钠”。

七、直接导入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从课文中摘其要旨简洁明快的提出新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除了上面七种导入方法外,还有戏剧导入法,生活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生产实例导入法,科技动态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但是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怎样“导入”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导入原则,即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型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设计出3—5分钟的导语。

[ 参 考 文 献 ]

[1]宋心琦.高一化学必修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

猜你喜欢

导入新课标化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