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需要“说”吗?
2017-02-22高建君
高建君
编者按:
本次热议话题是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信息技术教研圈子中引发的讨论,信息技术课堂上,说什么,怎样说,教师是否愿意让学生开口说一直是教师们的困扰。希望本期的各位教师发出的声音能够与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官方公众号后期会推送本次热议内容,您有什么观点与看法欢迎留言。
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信息技术课重视技能的掌握、强调任务的达成是理所应当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上较多呈现的是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相关操作,学生模仿、迁移,最终在完成任务的操作中提升技能。相比较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关注较少,也缺少对“说”的深入研究。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说”以思维活动为前提,是思维成果的外显,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说”这种自由、开放、明了的表达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说”。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说”什么呢?
观察后“说”。说出真实的感受,说出个性的理解,说出想问的问题等,以此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例如,在创建网站的教学前,让学生欣赏风格迥异的网站,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激发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
操作前“说”。说出自己的创意,说出选择的工具,说出设计的算法等,以此培养学生主动规划的意识和思维的有序性。例如,在程序设计教学中,面对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可让学生先用语言表述算法,能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说出方法和步骤,程序自然就出来了。
操作中“说”。说出遇到的困难,说出独特的方法,说出产生的质疑等,以此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乐于向他人求助。例如,在完成Flash操作中,让学生说出遇到的困惑,分析对象动不起来的原因。
操作后“說”。说出自我的评价,说出同伴的亮点,说出努力的方向等,以此提升学生总结提炼与反思优化的能力。例如,在完成了数据图表的制作后,可请学生说:你选择了哪一种图表?你选这种图表来分析数据的原因是什么?操作中,你尝试过哪几种图表?若选择其他图表形式,分析数据的效果有何不同?
课堂上,“说”的内容还有很多,如让学生担当小老师讲解示范,让学生畅谈新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说”的机会,运用语言这种工具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成功地“说”。
课堂上,教师应多搭建说的平台,将问的权利、说的机会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发表意见,提出异议,思维的火花是极其珍贵的,稍纵即逝。
学生在说时,很可能结结巴巴,语不达意;说出的内容很可能是只字片语,难以成句。无论学生在说时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不应责备,应给予理解和帮助。理解学生在说的时候,由于神经高度紧张,容易话不成句;理解学生可能思考得不深刻、不准确,所以说得不完整。当学生说时,教师要用赞许的目光、真诚的话语鼓励他,帮助他成功地说,呵护学生“说”的自信,并通过恰当的回答将他的思维引向更高点。
“说”的实质是思维的外显。教师应通过示范“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说”,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说”,让“说”成为思维的助推器。有“说”的课堂,往往会有精彩的动态生成,会比预定的、计划中的教学过程更生动、更活泼、更丰富。我们要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既充盈着有节奏的键盘敲击声,又洋溢着学生或稚嫩或激昂的“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