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7-02-22郝洁丽
郝洁丽
摘要:目的 观察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治疗上加减使用麻杏石甘汤对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加减麻杏石甘汤;小儿肺炎;啰音
小儿肺炎多发于春冬季节,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病理表现为组织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双肺啰音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据有关报道[1],肺炎是我国儿童病死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是农村地区儿童死亡的首因。西医临床采用抗菌、抗病毒,并配合对症支持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出现且不断增多,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法,我院对部分小儿肺炎患者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2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9个月~7岁;病程4~43 d;血中白细胞(WBC)(7.7~15.9)×109/L。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诊断标准 ①发病急、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烦躁不安;②听诊肺部两侧有细湿罗音或干啰音;③血WBC明显升高;④胸X线影片有点状或斑片状阴影,并可见肺纹理增粗。
1.3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祛痰剂除痰,病情严重者及时输氧等。
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抗病毒剂、退热剂,有明显气急者适当加用激素或解痉平喘药。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症加减麻杏石甘汤,组方:麻黄4 g,杏仁3 g,川贝母4 g,白术5 g,茯苓5 g,地龙4 g,生石膏6 g,炙甘草4 g。热毒炽盛者,加用苇茎;风热袭肺重热者,加用鱼腥草,生石膏加量;痰热壅阻喘咳重者,加用瓜蒌、桑白皮;伴痰多者,加用莱菔子、天竺黄;伴便干者,加用瓜蒌。用水煎服,1剂/d,频服。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
1.5评价指标 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肺部无啰音;血象正常,X线复查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显效:各症状较治疗前减轻,X线复查病灶有部分未吸收。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2]。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100%。
1.6数据统计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改善情况 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发病率高,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过敏反应等均可引起小儿肺炎[3]。小儿机体免疫力较弱,受到致病原的侵袭易造成肺组织与气道间水肿、充血及渗出,导致气道阻塞、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而使患儿出现缺氧,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倘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可致患儿病情出现反复发作,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4-5],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长期单纯性西药治疗极易产生耐药性,同时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6],引起部分病症迁延不愈。传统医学并无“小儿肺炎”,究其症状和体征,将其归属于“肺炎喘嗽”范畴[7],中医认为内邪、外邪相结合,可致肺失宣肃,病气郁积于内而化热生痰,热痰壅于肺而终成此病。因此,清热化痰为小儿肺炎的治疗原则。
麻杏石甘汤是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的常用药,方中麻黄宣肺泄热;杏仁引药入肺,降气平喘;川贝止咳化痰;茯苓、白术燥湿化痰;地龙解痉平喘;生石膏清肺热、止咳;炙甘草养胃益气,调和药性。诸药配伍,有辛凉宣泄之功,清肺平喘之效。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症状不尽相同,我们应把握病情演变方向,辩证加减该方,使其更加符合患儿病症需求。本研究通过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经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证明了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有效性,且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不良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官旭华,Benjamin JS,Aaron TF,等.中國大陆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1985-2008 年中英文文献的系统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14-19.
[2]赵思佳,马艳红,傅延龄,等.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量效分析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361-367.
[3]利汉其,廖友明,张广昭.小儿肺炎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56-57.
[4]史军平.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8-9.
[5]李建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42-43.
[6]闫进晓.不同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75例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9):1226-1227.
[7]詹艳辉.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3975-3976.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