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视作品中方言现象的文化内涵

2017-02-20刘娟

文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方言影视

刘娟

内容摘要:方言穿插于影视作品中,生动地传达出各方水土和各色人等的性格、习俗、生态和底蕴。所以说,影视作品中的方言应用,可以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影视 方言 文化内涵

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使用非常普遍。追溯历史,我国较早的方言电影应该是50年代揭露讽刺国民党基层政权鱼肉乡民、互相倾轧的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电视普及后,先是四川方言剧兴起,其后是东北小品火爆,最早亮相的是小品《超生游击队》。方言小品深受人们喜爱,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它幽默、风趣的语言。

汉语文化的深厚性和多样性都存在于方言中。方言给人的感觉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深刻的积累,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变,有很多的精华和文化意味。方言受到普通话的规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方言的生长可以比喻成“野草般”的,但方言与语言一样可以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一样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方言有时甚至更便于传达较为复杂、深刻、强烈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影视作品中方言的应用,实际上也是一种方言艺术,即便有时候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出现是片段的,但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

一.鲜明的草根性

很多方言影视作品多关注草根文化,关注民间细节。方言的运用使得整个影片的语言更加百姓化,也更加贴近生活,反映出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当镜头对准那些特定地域内的小人物生活时,方言以普通话难以比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让银幕上的小人物更加生动、亲近、自然。当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地方语言诉说着他们的生活时,那鲜活的草根气质穿插于影片中,为草根一族代言,生动地传达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情与趣味。影片《疯狂的石头》既可以让观众接受重庆城在直辖十年中的巨大變化和经济突增中形成的一种浮躁氛围,又能让方言陌生化的审美性可以起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影片中的一些地方话,使得一部分观众去模仿,甚至会变为口头禅。

在方言剧中,东北农村方言剧在全国的认可程度是最高的。这些电视剧虽然没有青春偶像剧那样跌宕的情节,帅哥美女的映衬,但收视率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一是剧情。故事情节真实反映农民的现实生活,干群关系、脱贫致富、计划生育、保护耕地、进城务工……既涉及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也关乎农民精神面貌的变迁;二是语言。人物的语言轻松幽默,具有浓厚的东北乡土气息,充分表现了东北人搞笑的智慧。比如《圣水湖畔》中,马莲抱怨自己命苦的时候说“这赶上横垄地里大兔子了,一步一个坎儿,一步一个坎儿。”三是带头人赵本山的突出贡献。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赵本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表演从来不刻意脱离乡土气,大力发掘包装了东北农村生活。

二.独特的地域性

每一种方言都有着自己独有的语音系统,它不仅与通用语不同,也与其它地域方言不同。方言与标准的普通话相比,其不规律的音调、丰富的内在含义以及立体的人物展现能力都使它比普通话更胜一筹,在普通话中有时还真的难以找到准确的替代的词。例如陕西方言电影《高兴》中的“五福,你个乃求的”这句标准陕西方言的语言力量不是一个简单的“混蛋”或者“烦人的人”可以替代的。

《疯狂的赛车》中那两个说着陕西方言的杀手兼小偷的经典台词“多行不义必自毙”“满嘴顺口溜”“没胆量哪有产量”,因声母与语调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幽默。这种虚拟化的现实语言拉近了电影与生活的距离,使具有相同方言的人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本真生活,亲切而不乏自然之美。

再如,方言电影《高兴》中有几段用陕西方言说唱的歌舞,“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扭起来,跟着我们一起来摇摆,这是个喜洋洋的时代,今儿个所有人在这都是人才,亮出笑脸饿是最炫的焦点,饿们都是明星星光楞个的闪,现在这是属于饿们的地盘,不管明天你是收破烂还是去上班儿。”声大,音高,瓷实,咬字很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不拐弯抹角,再加上明快的节奏,将陕西人耿直爽快的性格特点表现得一览无余,地域特色文化的表达展现得更清晰、更准确。

三.丰富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影视作品反映出来的本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人们的心理,这些特有的鲜明的民族符号能够体现影视作品对民族生活现状的探索和反思。无论哪个时期的影视作品,即使是不同的主体和题材,它都是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都会显示那个时期浓郁的民族生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方言作为语言传播的工具,在民族历史中建构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影视作品融入方言元素,可以使影视中的民族性更加丰富。许多优秀的民族性强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方言元素,电影有《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疯狂的石头》,电视剧从《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到《杨光的快乐生活》《关东大先生》,从《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到《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些方言影视剧不论是情景喜剧,还是主流正剧;不论是独立剧,还是系列剧;不论是以一种方言为主,还是各地方言的融汇,它们都较好地表现了地域风光、民风民俗以及人物的生活状态。

《弟头匠》的编导哈斯朝鲁也说“方言本来就是从那块土地上跟人一起长出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要想真实表现那块土地上的人,就一定不能撇开方言。”方言影视剧不仅和乡土情怀贴合,也是和民族文化一脉相成,它承载了民族文化,所以,当我们看到剧里的刘老根、许三多、杨光等人物,才会产生“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从本质上讲,是文化认同感,是民族文化意义上的“亲切”。所以说,方言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员,对影视作品中民族性的完美体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有效的辅助性

“影视剧适当地使用方言有利于展现剧情,再现真实,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幽默、搞笑的喜剧性和艺术表现力。”人物形象的鲜活能带动影片的整体感知效果,所以影视剧以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人物性格通过借助方言会更加鲜明透彻。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就是因为一口浓郁醇厚的方言被“贼团伙”盯上了。不用过多修饰,简单的几句方言即可告知观众他来自农村,也正是简单的方言,才使他的个人形象更多了份淳朴的乡土气息。在火车上遇到病人急需输血时,却未告知自己晕血,毅然决定去救人,“傻根”形象变得无比鲜活。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真性情”的迷龙,一口东北腔,率直、感性、自然、本性,他不懂得中庸之道,一个猪肉炖粉条,让他一下子思乡心切,他为了回家可以不顾一切。我们说,人物性格的塑造通过方言的使用变得丰满,变得立体,也让人性的冲突能够直接而又顺利地体现出来。

从以上分析看出,影视作品中方言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被深刻的挖掘、合理的使用可以塑造真实立体的艺术形象,形成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类影视作品带来了汉语言的繁荣和发展,也促进了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展,给大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带来了精神的充实和满足,也呼应了构建多元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多语言才能多视角,多文化才能多色彩,多包容才能多理解。

参考文献

[1]屠丽萍.王家卫电影的上海情结---从电影中使用的上海方言说起[M].2007.(18).

[2]刘晨红.影视“方言热”与社会文化[J].电影评介,2009.(12).

[3]刘晨红.影视“方言热”与社会文化——兼谈宁夏方言节目[J].2009.(12).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方言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影视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