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7-02-20袁玉红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河南济源459000
袁玉红(济源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 河南 济源 459000)
循证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袁玉红
(济源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 河南 济源 459000)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收治的54例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组,各27例。常规组行常规心内科护理,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2.5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2.96%(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37%(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干预;心力衰竭;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心力衰竭为终末期心脏病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体力活动受限、心脏骤停、昏厥、休克等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与日俱增[1]。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进展迅速、心功能不全,具有极高病死率[2]。目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多采用镇静、利尿、强心药、减少静脉回流、血管扩张剂及吸氧等,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多数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3]。本研究选取心力衰竭患者54例,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收治的54例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组,各27例。研究组男18例,女9例,年龄为50~76岁,平均(60.25±8.31)岁;常规组男19例,女8例,年龄为49~75岁,平均(60.13±8.1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常规组予以遵循医嘱给药、心力衰竭相关健康宣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及心功能情况给予患者作息、出院指导等常规心内科护理。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干预。①建立循证小组,小组组长由心内科护士长出任,并选取2名心内科护理人员,1名医师担任小组指导老师,小组成员定期展开循证护理知识培训,确保每位组员详细掌握。②制定循证护理方案,收集每位组员工作中遇到问题,查找临床资料,分析现有关于心力衰竭相关文献,提出解决措施,制定循证护理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对应调整;③循证护理内容:病情监测、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等)、心电图变化展开严密监测,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出现心衰加重症状,即刻告知医师。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个人资料(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年龄等),并根据个人资料为其选择针对性健康宣教,如一对一讲解、开展讲座、发放宣传页、播放视频等方式,纠正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注意事项等认知。饮食、运动指导,护理人员了解患者饮食及运动习惯,并对其做出相应指导,嘱咐患者禁烟酒、大量摄入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如豆制品、蛋类、瘦肉、鱼肉等,适当减少水与钠盐摄入量;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活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出现明显胸闷气急症。生活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用药、饮食、运动等,教会并使其熟练掌握疾病发作时急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采用济源市人民医院自制问卷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①依从性:总分100分,完全依从(>85分)、依从(65~85分)、无法依从(<65分),依从率=(完全依从+依从)/总例数×100%;②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其中>90分为十分满意;70~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并入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定性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92.59%)显著高于常规组(62.9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指多种病因造成机体心脏功能障碍,舒张、收缩作用失调,无法完全排出静脉回流血,造成动脉系统血供不足,静脉系统血液循环受阻,机体器官、组织供氧不足等,为心脏疾病进展终末阶段,多以腔静脉及肺部瘀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4]。目前,心力衰竭治疗多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
目前,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CEI)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已经临床实践证实,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效提高其生存率,但其均需长期应用[5]。因此,应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护理模式辅助心力衰竭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尤为重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为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的基础。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原因在于循证护理出发点为临床实践中护理问题,以最佳研究结果作为标准、基础,结合患者需求、实际情况、护理专业技能及经验,综合得出最佳护理措施,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机械性、主观性及盲目性,由主动发展为被动,调动护理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循证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中,使患者重新认识疾病,了解长期、规律服用药物,维持健康饮食、运动习惯重要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1] 吴洁,尹涛,邹庆华,等.红景天苷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28-4730.
[2] 汤学勤,张艳峰,武雪亮,等.张家口市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期发病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911-4912.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6-174.
[4] 唐玲,郑斌,李德蓉.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2):105-107.
[5] 孙岚.循证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1):3921-3923.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1.117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