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2-20郭清影濮阳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河南濮阳457001
郭清影(濮阳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河南 濮阳 457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清影
(濮阳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河南 濮阳 45700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濮阳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卧床休息、牵引和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和穴位注射治疗,连续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促进髓核复位,提高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髓核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长期在外伤和劳累作用下,引起退行性病变,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以腰腿疼痛为主,临床上比较常见,轻度患者影响生活质量,重度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疾病[1-2]。目前,对该病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卧床休息、牵引和口服药物促使髓核复位,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临床症状。为探讨更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本研究自2012年起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濮阳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为28~72岁,平均(45.61±8.14)岁,病程1个月~12 a,平均(3.13±1.04)a;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为26~71岁,平均(46.07±7.94)岁,病程2个月~11 a,平均(3.25±1.14)a。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物理试验、仪器影像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性疾病,无急性腰椎损伤、腰椎滑脱、腰椎结核以及其他椎管和神经品质性病变。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签订知情通知书,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报请濮阳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芬必得1片/次,2次/d,并按医嘱卧床休息和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和穴位注射治疗。①中药方组成:黄芪20 g,当归、丹参、秦艽、威灵仙、川芎各12 g,狗脊、巴戟天、菟丝子、桑寄生各10 g,制附子、肉桂各8 g,水煎至500 ml分2次热服,1剂/d,连服14 d。②穴位注射:患者俯卧位,用5 ml医疗注射器抽取丹参注射液2 ml,在L~S椎旁取左右对称夹脊穴,用注射器斜在穴位上斜刺10~15 mm,提至有针感时,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射0.2~0.4 ml,1次/2 d,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腰腿麻木感明显减轻,肌力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消失,麻木感和肌力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有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组成腰间盘的软骨板和纤维环发生变性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肢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3],在常规保守治疗中,口服药芬必得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消炎镇痛和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卧床休息减少了重力对变性部位的压迫和肌肉痉挛对相邻椎体的牵拉挤兑;牵引可使腰间盘突出症形成的脊椎旋转、扭曲尽快复位,并使椎间盘间隙增大,产生内部负压,所有治疗措施均能有效促使髓核复位,恢复正常腰椎关节形态,减轻临床症状[4-5]。
国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痹症”范畴,腰为肾之府,肾气衰竭可引起气血虚亏,脊髓失去营养,导致气滞血瘀,风寒湿邪入侵,出现腰腿疼痛等临床表象[6]。本研究根据国医理论中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制定出以补肝益肾、活血散瘀、疏经止痛为主的中医治疗方法,以中药内服达到固本培元,解表除顽的效果。本研究方剂中,桑寄生、菟丝子、狗脊、巴戟天具有健肝益脾、强筋健骨、壮腰膝、补肾阳的功效,补气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瘀用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附子、肉桂温经通络,诸药合用,不但有固本培元、祛瘀消肿、通络止痛的作用,还能有效改善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减轻病变部位的血管渗出,促进炎性病变部位恢复。夹脊穴具有疏通干督脉和膀胱经的重要作用,因二经主一身阳气,故刺激夹脊穴可振奋阳气,畅行气血。本研究应用夹脊穴注射丹参注射液,穴位吸取丹参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功效,起到迅速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修复受损纤维环和椎间盘,使受压迫神经根炎性水肿得到尽快消退的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常规治疗效果好。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促进髓核复位、提高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常规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白映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4):344-345.
[2] 李奕祺,白慧英,陈晓霞.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46-48.
[3] 向剑锋,杨少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现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67-69.
[4] 陈同芳.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9例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8):166-167.
[5] 杨鸿菲,陈宇翔.桃红四物汤联合电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2183-2185.
[6] 俞建辉.夹脊穴深刺结合关元穴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78-79.
[7] 孙平,戴新平,厚晔.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11):107-108.
R 681.5+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1.039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