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2-20苑亚东靖明夏云忠郭瑞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5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5
苑亚东 靖明 夏云忠 郭瑞波(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
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苑亚东1,2靖明2夏云忠2郭瑞波2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2.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5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肿大部清除,并发症患者1例;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改为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以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好,在临床上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出血量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压骤升导致动脉破裂所致,进而形成血肿产生占位效应[1]。近年来,采用微创手术对患者血肿进行清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手术时机的把握中仍有些问题存在争议。现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44~73岁,平均(51.5±4.2)岁;皮质区出血6例,壳核区出血26例;出血量16~42 ml,平均(26.50±3.09)ml;出血时间为1.5 h~8 d,平均(4.21±1.91)d。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56.5±6.2)岁;皮质区出血3例,壳核区出血29例;出血量14~38 ml,平均(27.53±6.02)ml;出血时间为1.5 h~8.5 d,平均(4.28±2.41)d。两组意识情况、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案,监测患者日常生命体征,吸氧、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并给予制酸、止血、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物理降温、切开气管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入院早期行微创手术,患者术前应用CT对血肿定位,给予局麻,对血肿中心进行穿孔,连接引流管固定引流,抽吸血肿,注意首次抽吸血量控制在出血量的30%~45%,避免大压力抽吸,抽血后则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注入1~3万U尿激酶液化血肿,术后保留微创引流管,对伤口进行无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近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如再出血、神经损害等。远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回访,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分。ADL满分为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评分越高。
2 结果
2.1 近期观察指标 观察组30例患者血肿全部清除,1例再出血,1例神经损伤;对照组17例患者血肿全部清除,5例再出血,2例受感染。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 远期指标 通过半年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ADL总评分为(86.34±7.43)分,高于对照组的(53.44±4.23)分(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因颅内血肿对脑组织损害严重,其治疗成功率一直较低[2]。现今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远高于非手术治疗[3]。对于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大多患者没有颅内压明显增高表现,血肿亦可以经非手术治疗得到吸收消退,在此情况下患者是否给予手术治疗存在着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早期解除血肿对周边脑组织的压迫,进而减少受压脑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代谢紊乱与血管功能异常,这些亦是形成脑水肿的主要原因,而受损的脑部组织释放出的多种因子会进一步增加颅脑损伤程度。
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CT扫描精确定位后,对患者颅内血肿采用局麻下经皮穿刺抽吸引流的方式,同时术后辅助使用尿激酶清除血肿。临床上因其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而广泛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精确性高、创伤小、手术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郭铭,罗小林,朱飚,等.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3):163-164.
[2] 殷俊,陈磊,翟国锁,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4-56.
[3] 李胜利.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不同治疗时机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23):3572-3574.
R 65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1.025
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