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签约背后是注水政绩观
2017-02-18黄春景
黄春景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7月17日《人民日报》)
招商引资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解决发展资金缺口,一些地方政府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在招商引资当中,不少项目重复签约,几千万包装成数亿,这都是“政绩下的蛋”。之所以重复签约,很多时候也是被逼无奈。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快出成绩,不惜下发硬性指标,甚至还以此考核,若无法完成轻则扣发工资奖金,重则因此被通报批评,甚至丢乌纱帽。在这样的指标施压下,招商引资难免被注水、动手脚,重复签约几次就是最好的说明。
现实当中,一些地方的眼睛总是盯着GDP不放,藉此“一俊遮百丑”。正是在这种政绩观的主导下,一些地方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招商引资上,而且不仅在内地招商引资,有的还跑到外面去招商。在这样的“高压招商”之下,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一些项目由于不考虑市场的需求,因此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同程度上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由是观之,“政绩”作祟的招商引资,又岂能下出好蛋?环视当下,在“注水”政绩观的影响下,“全民招商”的模式见惯不怪,招商引资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难免出现各种乱象。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必须有新思维、新举措,而不是一味地看经济发展指标。不论是虚假招商还是重复签约,受“唯GDP论英雄”的政績观影响,招商引资已成为很多不少地方政府官员的重要任务。因此,要真正根绝重复签约,遏制虚假招商引资,必须打破扭曲的“政绩观”,修缮政绩考核机制,改变对干部考核的侧重点,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如此一来,地方官员才能安心招商、真心招商,以此赢得更多投资者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