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职教育 培养现代工匠

2017-02-18周小林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校企职业

周小林

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需要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重点。中职教育将文化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既能弥补初中毕业文化知识的欠缺,又能有针对性地学到一技之长,而技能型人才——现代工匠,正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

中职学生的佼佼者、2013年毕业于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中职生秦驰,凭借荣获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佳绩,在18岁成年之时,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年薪10万元,外加10万元安家费,一时传为佳话。

应当肯定,近年来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经费,包括免除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学费,设立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等,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教育部2015年3月公布2014年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显示,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

中职教育本来就是职业教育的起点性层次,是传统教育向技能型教育实行学生分流的起渠道,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人力资源储备的开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

然而,与基础教育相比,中职教育仍处于“先天不足”、“后天营养失调”的困境中,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管理體制不顺,体系不够完善,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2014年江西省有5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上来看,与其他类学校相比,办学条件还是较差,大多数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设置要求。中职学校“散、小、差”的问题非常突出。财力匮乏,基础能力建设严重不足,招生困难且生源素质较低,办学规模仍需苦苦支撑,这是江西乃至全国大部分中职学校面临的困境。

从生源进口关来说,生源是中职教育存在及发展的前提,如今中职学校面临的招生危机却越来越严重。中职招生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普通教育升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并没有达到初中文化的最低学业水平,而这些学生成了相当一些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进职校学习一般被认为是中考失败者的无奈选择,这些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期,心理尚不成熟。没如愿考上高中形成的思想压力,很容易使他们本就脆弱的内心产生逆反心理,在职校学习混日子。也正因为生源危机的存在,中职教育招生早已无门槛了。

从学生培养方式来说,中职教育的布局随意性很大,单纯由学校提供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中职教育的大部分师资是从普通教育转化过来的,部分是从企业社会上聘用的。这种中职教育师资能力结构水平,难以适应现代中职教育。德国的中职教育由学校、企业、企业协会共同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共同决定就业市场上某种职业的具体技能要求。学生每周在学校上一两天课,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三四天。而我们的学生一进校,就被校方以“顶岗实习”之名,派到相关的企业做“打工仔”,学校的角色居然成为“打工中介”,不是办学而是赚钱。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举办中职学校,却难以培养出现代技术工人。

从毕业出口来说,虽然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远好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但也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职校企业两张皮,学生进入企业后,不得不从头学起,企业不得不从头培训。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产教脱轨,直接影响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还缺乏有效衔接。中职毕业生上升通道受限,每年仅有5%的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虽然有“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连读学习方式,但中职毕业生选择连读高职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就在于中、高职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大致相似,专业能力培养上衔接性不高。而且,高职面向中职招生比例也偏低,主要面向普高招生。没有中职提供生源的高职,则高职就难以名副其实了。

创造性自主办学的有利启示

化解中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在于中职学校本身。中职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运用办学自主权,创造性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各类优秀的技术工人。一批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中职学校为全国中职教育树立了典范。

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涟源工贸中专自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专业人才5万余人。从这里,不仅走出了一批企业家,也走出了一批学界名人,更多的是大批学子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创业明星、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涟源工贸中专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制订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基础模块+技能模块+拓展模块”的纵向梯次提升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横向深度发展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涟源工贸中专抓住深化校企合作这根主线,实施校企“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五共”合作,创新学生培养过程。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深度融合、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方式,分别与三一重工、广汽菲亚特、远大集团、沪东中华、北京唐宫等6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或联合办班协议,有较高的订单培养比例、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

“新三元”现代学徒

作为“国家第一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从2004年起,办学规模就一直稳定在万人以上。学校围着市场转,培训围着企业转,知识围着技能转,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连续五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全力实施“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学院工厂化,工厂学院化”的“四个化”建设,着力实施基于“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新三元现代学徒培养模式。

以专业能力应用为突破口,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建立了“电子商务网店、广告艺术工作室、汽修社、家电维修站”等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轻松有效。学校的实训基地成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学生成为企业员工,企业的考核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的教学成绩。因为拥有一技之长,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就业率达到了100%,年平均工资都在3至5万元。五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技能型人才。

“大师工作室”教学

获得全国岗位技术能手的张超,签约成为上海市贸易学校“大师工作室”的市级特聘教师。在该校专业课堂或实训室里,还有22位像张超一样的行业领军人物或资深专家签约成为“大师工作室”或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该校在加强专业建设方面推出的新举措,让学校教学更贴近行业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贸易学校借助于“大师工作室”,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和实践教学模式,成功推进了一系列改革:抓住食品安全的主题,学校把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再与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共建共享食品检测实训基地,共享教学资源。将国际岗位职业标准的先进理念和考评模式引入课堂,每年与法国、日本和美国中高职院校互派师生相互学习交流,让更多的学生以一技之长创业。

人才培养共同体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专业性,而这种专业性来自于对就业市场的深度调研,也来自于职业学校深信能做到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信。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校企的深度互信与融合创新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工作過程紧密结合,共同参与制订顶岗实习方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实习即上岗,毕业即入职,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即确立校企双方互为主体、互为基地,使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对接、环环相扣、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运作模式。从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到后来的办校入企、引企入校,一系列校企联合发展策略,让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提升中职教育的政府责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201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支持国家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技能积累,按照这样的要求,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类型并且是主要的类型,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从我国人才结构分析,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大体相当,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都需要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重点。“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整合高中阶段教育各类资源,优化调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布局,把高中阶段教育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为加快发展中职教育,有必要确定中职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中职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等量齐观的相应作用。实施面向青少年的学历与职业生涯教育,使青少年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一些地方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片面理解为优化普通高中,使中职教育附属于高中教育而无所作为。因此,必须正本清源,纠正这种认识偏差,把巩固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兼顾,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整合办学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对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低、专业能力差的学校实行兼并重组,推动中职教育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优化学校布局,既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又要顺应产业发展需求,还要关照学生就学便利,实现空间布局和需求结合的最优化。优化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针对中职学校“散、小、差”的问题,江西省明确提出,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计划”。江西去年已经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工作,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办学水平高、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计划用3到5年时间,着力建设200所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对一些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对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给予350万元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通过专项资金和政策的引导,推动中职学校达标建设工作。

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中职学校部分学生深造、上升、转换渠道的途径多样化,需要靠“立交桥”的制度设计,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倡导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将部分普通中学与中职学校整合成综合中学。理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部门主管和人事与劳动部门主管之间的管理体制,合作开展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双证”融通机制等。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校企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