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探究式教学的策略运用
2017-02-18朱仁洪
朱仁洪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史学观是历史学科的教学重任。探究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利用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看待问题。结合历史教学实例,教师可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编排历史教学活动这三个不同角度来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以实现史学人文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 探究式教学 策略运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浪潮中引起了热议,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也遵循了这一教育理念。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历史旨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待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致力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如能长期运用这一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思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不仅增添了教学活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在历史确定性与史学性原则下,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已成为众多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我结合历史教学实例,从三个角度探讨探究式教学如何完成史学人文教育目标。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中应发挥个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探究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久而久之还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教学中,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为此,教师可做好课堂教学导入,其他时间则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来探讨教学内容(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从多种渠道查询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教师:先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新闻导入,适当介绍一些困扰科技发明的时代背景,择机对学生的分析给予指導与点评。
学生:根据教学导入,在组内进行自主合作学习:(1)探讨落后的农业社会下科技发展的进步意义;(2)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贡献;(3)如何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历史的贡献;(4)结合以往教学与本课内容,如何从历史角度分析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纳入教学设计中,即学生的自主探究内容不能写进教学设计中,只能后补学生的探究问题及活动形式。探究式教学不能只注重探究的结论,而应更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学观,结合新时代背景,让学生形成新时代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教师要创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持续的探究兴趣。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需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和创造。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展如下有益的教学探索:
1.虚拟当时的历史情境
虚拟当时的历史情境,往往在一些历史探究、揭秘历史真相类的电视节目中会出现。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背景等相关史料,虚拟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教学法,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历次虚拟当时历史情境的教学中,学生乐于表演、积极参与。虚拟当时历史情境是基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形式的,比传统由教师讲授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的适当点拨可促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西安事变”教学前,我布置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教学中,我将班级分为4个不同小组,1~3组分别代表国民党亲日组、国民党亲美组、中国共产党组,第4组为历史评论组。教师让1~3组制定本组对西安事变的处理方案,并分别推选一位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处理方案;而历史评论组则倾听各个小组的发言,从中华民族和国家利益层面来分析各个小组的方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论。
这个情境表演任务提出后,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高涨,他们马搜集资料,对其进行了归类并整理出了有价值的信息。在情境表演活动中,各个小组和谐融洽,班级整体探究气氛活跃。事实证明,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采用虚拟历史情境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设置具有历史价值的问题
近几年,关于历史事件问题的综合性考题,往往不能那么随意回答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在把握历史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探究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但不能脱离历史价值特点,这样的问题探究才具更其探究意义。为此,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让学生从详实的历史资料与同伴合作探讨中回答出来,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现实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问题可从内容与形式上加以设置。在问题内容上,探究性问题要适中,不可过于简单或复杂,提出的问题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即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可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我就抛出这样一个假设性问题: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西汉的大一统,如果他生活在50年前的话,能否有这样的丰功伟绩呢?对于这个假设性问题,学生要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分析、讨论和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得出“不能”的结论。学生经过查阅资料与同伴探讨后得出:因为汉初经济凋敝,匈奴袭扰,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推动了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时势造英雄。
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再与同伴讨论后可以了解汉初的国力状况,明白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的休养生息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认识到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见,一个问题激活了整个课堂。
3.开展历史课堂的辩论
历史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史实和结论或由于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评价;或因为新史料的发现或新遗址的发掘而有了新的结论。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思辨的空间,推进学生的探究性思考。我在平时教学中会尝试用辩论的方式去激活学生思维,开展探究性思考教学。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运动”时,我就提出这样一个论题:文艺复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还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兴起?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展开辩论。
在课堂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大量引用了教材以及教学资料所列举的史实以支撑自己的论点。由于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加上教师最后的点评与总结,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文艺复兴并非文化复古,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赋予其人文主义的内涵,追求人性解放的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是一种新文化的诞生,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三、重视教材的教学活动
现行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历史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活动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教材组成部分的历史活动课,师生要认真对待,它是关于学科内的教学综合性活动课。历史活动课往往融教育性、体验性、探究性、综合性、多学科融合等特点。因此,这些历史教学活动课内容,教师更需认真备课,从教学实际出发,引领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拓宽学生的历史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史学价值观。
历史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会、历史短剧表演、知识竞赛、小制作、编写历史小报等。这些历史活动课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历史活动的过程中,也可积累经验,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突显了学生个性。由于探究式教学方式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探究方式,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获得课堂体验的同时,又能掌握知识与学习技能,还可不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堂有效的课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开动脑筋、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柴西琴.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1(10).
[2]徐玉萍.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2).
[3]乔娜.教师角色转变与新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4).
[4]刘远.历史课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