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与“理性”的多点融合

2017-02-18■宋

教书育人 2017年25期
关键词:理性情绪特征

■宋 敏

“情绪”与“理性”的多点融合

■宋 敏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思想处于成长关键期,“情绪”化特征极为明显,如果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一味强化“理性”,或者也追求“情绪”化,都将给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影响。将“情绪”和“理性”科学融合,以“情绪”化“理性”,以“理性”稳“情绪”,这样的班级管理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提升班级管理品质。

一、班级管理“情绪”外化特征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自己的“情绪”表现形式,弄清这些外化表现特征,对有效应用于班级管理有特殊帮助。

首先是学生“情绪”特征,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情绪”化更为突出一些。上课组织纪律性差,随便说话、打闹,特别是离开老师视线的时候,其“情绪”化表现会更为明显。学生有自己的世界,无论成人如何看待,他们都不会收殓自己的“情绪”表现。这便是学生本性使然。学生“情绪”化也是重要教育契机,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去利用了。

其次是教师“情绪”特征,面对“情绪”化特征鲜明的学生,教师“情绪”点也很容易被激活。如果教师用“情绪”化对抗学生“情绪”化,结果会变得不可收拾。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不满意,学生家长不满意,教师自己也不会满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情绪”控制才是最为重要的。

二、班级管理“理性”属性分析

班级管理“理性”特征同样表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认清相关属性特点,同样需要班主任做出全面分析和判断,并使其成为班级管理重要资源。

学生“理性”表现,小学生有学生身份,进入学校需要遵守相关制度,要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便是学生“理性”表现。小学生虽然天真幼稚,也渴望个性发展,但逐渐建立规范意识,这也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理性”表现,教师工作责任要求“理性”教育,其“理性”表现则更为丰富一些。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教师需要给出规范要求,要强调制度的威严性。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耐心给学生讲解道理,严格执行纪律,这是教师的“理性”表现。特别是出现突发事件之后,教师“情绪”也会出现爆发临界点,此时最需要的还是“理性”思考,“理性”对待学生和问题,这样的班级管理才是更为科学的。

三、班级管理“情绪”“理性”融合

面对“情绪”化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要看到问题的外化“情绪”表现,也要找到“理性”化解决方法,巧妙地让“情绪”和“理性”有机融合,这才是班级科学管理的艺术体现。

1.“情绪”化中的“理性”介入。面对学生个性表现,教师要注意探索“理性”介入的可能性,用“理性”措施抑制“情绪”膨胀,达成班级管理的均衡化、平稳性。

2.“理性”化的“情绪”性发动。规范学生行为离不开制度和纪律,但执行规则也不能太过死板。小学生大多思想灵动,有很强探索主动性,其“情绪”化特征也极其不稳定,教师要注意建立融合意识。教师在执行班级纪律时需要更为灵活一些,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规范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和颜悦色、亲切自然与制度贯彻执行并不冲突,只要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科学的、合理的。

3.“情绪”和“理性”的浑然天成。班级管理中的“情绪”和“理性”是一对矛盾,自然符合辩证法原理,它们之间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有“情绪”化是健康标志,需要合理运用其“情绪”特征激发出内驱动力,教师有“情绪”表现也是极为正常的,但不可以“情绪”化解决问题,需要介入“理性”观念,形成教育切入点。学生有“理性”认知基础,需要教师加以科学塑造,教师“理性”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体现教师认知品质。

班级管理涉及内容众多,班主任需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规划,根据实际给出个性对策,符合班级管理实践要求。“情绪”化属于感性认知范畴,我们要尊重其存在现实,并加以艺术运用,使其成为一个管理契机;“理性化”属于“理性”认知体系,小学班级管理不能过分强化“理性”管理,以免挫伤学生积极性。■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

猜你喜欢

理性情绪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情绪认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