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核也是一种“师德课堂”

2017-02-18贾宪章

教书育人 2017年25期
关键词:教职工师德榜样

■贾宪章

考核也是一种“师德课堂”

■贾宪章

伴随着高考、中考的脚步,每年一度的师德考核工作又将如约而至。毋庸置疑,成就一种高效的“师德课堂”才是师德考核的美好初衷——立体化呈现育人表现启发师德自省,全方位考查从教形象唤醒师德自律,多层次评价言行得失催生师德自觉……

可在现实中的考核却仅仅盯着一张“师德成绩单”,模糊了自身的“课堂初衷”——有的只看“点评结果”,只注意点评他人优异或不足,却常常忽略自我形象的反馈;有的只要“汇报情况”,匆匆忙忙地让每位教职工对自己的师德表现进行一下自我表述,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地产生一个结果了事;还有只爱“成绩排序”,忽略教职工自我审视的过程,也省略互相比较、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步骤,按照平时的工作量化成绩排排序完事……

师德考核鲜明的“课堂身份”如此被忽略、被淡化、被偏废,怨气、怨声自然会充斥其中,必须尽快还原其应有的“课堂职能”,校园里的“焦点问题”“热点话题”才会在相互碰撞中营造出“别样的情境”;教师的“美德事迹”“失德案例”才会在反复对照中生成出“别样的教材”,考核中的“见贤思齐”“见微知著”才会在不断变换中催生出“别样的师生”……切实履行了“师德课堂”的自身职能,师德考核自然会如愿成为师德建设的“助推器”、家校沟通的“黏合剂”和谐校园的“催化剂”。

考核也是一种“师德课堂”,因人而异丰富“审视情境”,因势利导生成“端正氛围”。一是多些自省的“课堂情境”。师德考核工作不能只局限于考核时的教职工自我总结这一“点评情境”,而应结合每位教师全年的具体表现、每位教师的个性特征创设出“同事点评”“学生评价”“家长点评”等多种“课堂情境”,让他们既可以看到自身表现,又可以清楚其他同事的做法,可以拥有全方位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的机会和平台,从不同的“课堂情境”中去“三省自身”。二是多些正人的“课堂氛围”。把师德考核的“点评活动”渗透到教职工育人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里,而不是仅仅聚焦最后一张评议表,让学校各种育人实践中出现的感人场景、优秀形象、警示事件即时生成不同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教职工可以多一些观察角度去看清他人的优缺点,多一些渠道去接触他人的好素质,多一些方式去感受他人的辛勤……才会准确指正他人的做法,及时帮助他们端正言行,也让师德考核过程变得更加理性。

考核也是一种“师德课堂”,双管齐下创设“展示环节”,双向换位激活“分享空间”。一是精细“课堂展示”。只有全面展示教职工的优劣表现,让每位教职工看到每个人的师德素养,才会认真对待考核过程、真正相信考核结果。只有从年终考核和日常考查两个层次去为教职工创设风采展示环节和失误检讨环节,全面呈现每个人的真实师德状况,才会让每位教师既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又能感受过失的鞭策,真正经受一次“师德课堂”的洗礼。二是拓展“分享空间”。拓宽分享渠道,创新学习方式,让“师德课堂”不断打开极具魅力的“榜样空间”“警示空间”“借鉴空间”……教职工才可以及时了解到同事的教育智慧和不同岗位的教育价值,才可以及时让自己成为“课堂实践”的参与者,真正将考核过程看作是自己受教育、被培训的一个成长经历,才会达到师德考核工作的最终目标。

考核也是一种“师德课堂”,聚焦优秀搞活“互动环节”,立足奉献落实“渗透目标”。一是“互动环节”学榜样。在考核过程中始终聚焦每位教职工的优秀表现,从点滴进步着眼,从进取细节入手,让互看优点、互评进步、互学优秀成为“师德课堂”上的习惯动作,借助各种沟通方式不断拓展“肯定互动”“鼓励互动”“赞扬互动”,引导他们及时从这些榜样教师身上汲取营养,并将各种好做法、好思想尽快转化成自己的“施教秘诀”。二是“渗透环节”学奉献。在师德考核过程中注意关注教职工的奉献意识和奉献行为,从自觉协调、主动相助、同面难题等团队工作中一些常见的规范内容着手,不仅仅是期末的评议,平时也要经常通过不同的互动实践让大家走近“奉献之星”“协作榜样”“感动人物”,帮助他们自觉树立奉献观念和团队意识,这样的结果才是师德考核的努力目标。

考核也是一种“师德课堂”,多一些因材施教的“课堂预设”去尊重、激励教职工的个性素养和差异状况,多一些因势利导的“课堂生成”去激活、弘扬教职工的谦逊品质和奉献意识,师德考核才会在校园里挥洒出魅力色彩,催生出一幅幅和谐景致。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职工师德榜样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