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符“动”起来

2017-02-18■冯

教书育人 2017年25期
关键词:音符音乐作品卡片

■冯 敏

让音符“动”起来

■冯 敏

初中音乐教学,涉及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受生活阅历和知识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强化感知、增强认识、加深理解。

一、歌唱时“动”起来,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语言表达

从听到动是对音乐逐渐熟悉和理解的过程,也是审美体验的过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我们一起来”一课时,先让学生初听,感知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然后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不要求动作统一规范,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表演。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的学生们,拍手的、跺脚的、捻指的、晃动身体的,什么样的“招式”都有,就连平时那些拘谨不太好动的学生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动了起来,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是旁观者,每一位都是乐曲的表演者,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狂热,忘我地投入。看到学生们高涨的情绪,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讨论:怎么样的律动才能更好地完美统一和表达这首明快活泼的歌曲呢?先尝试分组进行,一部分同学随着旋律演唱,另一部分学生表演实践。这样,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欣赏时“动”起来,让学生对感受乐曲和对音乐想象创编

在欣赏乐曲时,尤其是没有歌词的旋律,学生会感到乏味,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对作品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中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们的想象和记忆中产生。如七年级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在欣赏这一作品时,先让学生初听音乐,感知中国锣鼓的热烈气氛,再把第二段对答式的领与合、强与弱、高与低等对比处理,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这欢乐的场面中,感受到那昂扬向上的音乐形象,是寄寓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美好前程的坚定信心的。因此在初听和分析后,为乐曲配上锣鼓,感受乐曲热烈的气氛。复听时,让学生随着音乐把编配的锣鼓互相呼应对答,感受不同力度造成不同的音乐效果。启发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现音乐力度的对比,可先用击掌的速度和力度变化来模仿音乐的速度和变化。这种意境感染着学生,他们就像两条巨龙在空中飞舞。学生表现的欲望非常的强烈,使音乐作品的形象性在“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感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

三、活动与创造时“动”起来,让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让学生搜集整理或创编,以获得完整音乐艺术体验的活动过程,即主动参与感知欣赏、表现实践与尝试创造的完整过程。如九年级第二单元“爱心传递”的“露一手”活动中,学生把亲历的爱心和生活中的爱的点滴,做成了形式不一的卡片。学生以诗歌的形式或者创作简单的旋律呈现于卡片上,那一张张充满爱心的卡片飞向了山区,这就是音乐所潜在的巨大魅力。

总之,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和谐的师生关系、智慧型的老师,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真正让音符动起来。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驼峰中学)

猜你喜欢

音符音乐作品卡片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美妙音符
春天的音符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一张卡片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