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美术课说出来
——学生美术学习的课堂对话研究

2017-02-18施小燕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毛毛虫男孩儿美术课

■文/施小燕 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

美术,被称之为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则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一般说来,世俗的眼光对于美术学科的认可是会不会画画,会不会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评价的标准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可感的作品本身。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也习惯了用作品说话,强调的是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往往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出一批批只会画不会说的艺术“哑巴”。其实,在美术课堂中用嘴说出来的意义并不亚于用手画出来或是做出来的意义,用语言来表达美术课,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如何把美术课说出来,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准备从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对话表现,感受一下美术学习中学生想说,会说,能说的意义。

一、面对欣赏说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的教材中,每一课都会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欣赏图片。这些图片有可能是大师的作品,也有可能是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哪一种图片,美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运用它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以导向,以启发,从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欣赏学习一直是美术课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学会表达自己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认识,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

那么,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是如何运用这些供欣赏的图片资料呢?常规的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为了图片而图片,作为一个欣赏环节播放一遍就了事,鲜少思量学生的真实想法,忽略了学生对这些图片的审美感受。其实,如果我们教师把课的节奏放慢一点儿,留一些时间来对话孩子,了解一下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你会发现孩子对美这个命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妙论,会听到许多不一样的声音。

在教学一年级《下雨啦》一课时,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图片供孩子们欣赏,感受下雨的场景。其中有一幅图片是现代艺术家韩羽的中国画《听雨图》。画面中用浓墨施以短斜线,表现出铺天盖地的雨,一个小孩儿穿着短裤,光着身体,趴在一个简易的凉棚里,双手托腮,双脚有节奏地在拍打,神情怡然自得。当我引导孩子们欣赏这张图片的时候,设计得很简单,就是:“孩子们,在这幅画里,你看见了雨吗?画家是怎样表现雨的?”密密麻麻的斜线,谁都看得出那是雨。但是有一个男孩儿却提出了疑问:“老师,为什么这幅画叫《听雨图》?明明是在看雨啊!”此问题一提出,教室里就炸了锅,“对呀对呀,应该叫《看雨图》,是不是写错了?”七嘴八舌的声音质疑画作的标题,让我真正领教到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哪怕是印在教科书上的东西,小孩子们也敢质疑。不过,孩子们的问题也确实有理,在他们的年龄认知里,雨是一样可以看的东西,为什么要听呢?“为什么要听?”说实话,如果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说,它并不是重难点,本课的任务其实是让孩子们描述一下下雨的情景,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雨的样子,或者是下雨时看到的情景。这样看来,孩子们的问题算有点偏。但是美术课程是什么?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不仅仅是会画画,更重要的是要会审美,追求人文性是美术课的一大特征,在美术学习中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本着美术课的这些课程性质,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又不是一个偏颇的问题。于是,针对这张《听雨图》,我们展开了讨论,我问孩子们:“是呀,为什么画家要起名《听雨图》呢?”因为问题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孩子们的兴趣高昂,叽叽喳喳地说了很多,有孩子说:“因为雨下得太大了,声音就大,所以是听雨。”有孩子说:“我觉得画面中的雨画得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用耳朵听更方便。”有孩子说:“用‘听’字感觉画面很有‘诗意’。”还有一个孩子说:“因为画中的小孩儿很‘享受’雨的声音。”……说真的,当我从一年级孩子的口中听到“诗意”,听到“享受”这些词语,我真的很激动,这些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不是画几根线条就能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语言完成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达到了审美的目的。我觉得,这种“说”,比让一年级的孩子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而这种“说”,也必将激发孩子接下来画的兴趣和热情。

二、面对创作说想法,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美术课最终的呈现形式绝对离不开动手,所有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创作出一件作品。这种创作,也就是我们说的表现。表现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武断地出示一下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要完成怎样的一个任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学生领命之后,埋头苦干,不声不响地开始作业。这个创作过程中,教师没问学生你准备怎么做,学生也没表达要怎么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于学习任务没有很好的思想碰撞,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那么作业就只能叫作作业,而上升不到一个作品的高度。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交换以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两个主意。”在美术创作之前,给孩子们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用嘴巴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宣泄和发挥。

在我教学三年级《大人国与小人国》时,我很庆幸自己理智地给孩子们留下了说出自己创意的时间,也正是这个对话的时间,让我了解到学生的许多不同的想法,带给我很多的惊讶。当我在讲完美术教学内容里的关于对比的形式原理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说的吗?”有一个男孩儿说:“老师,我有一个小故事要讲。”我说:“和我们这一课有关吗?”男孩儿坚定地点点头说:“我觉得有关。”于是小男孩儿讲了一个笑话:蚂蚁站在大象经过的路边,伸出自己的细脚,叉着腰不可一世地说:“哼,我把脚伸出来,待会儿大象走这里经过时,我要好好绊它一跤!”男孩儿的笑话很短,但是讲得很清楚,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我问男孩儿:“你讲这个笑话有什么意思吗?”男孩儿说:“老师,你不是说在表现大人国和小人国时,我们可以考虑把平时生活中小的东西放大,大的东西缩小吗?我今天就帮蚂蚁一个忙,帮它绊倒大象!”孩子口齿清楚地表达出他的想法,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后来这个孩子确实画了一张变大的蚂蚁和缩小的大象图,一幅画就像一个故事,非常精彩。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美术课不需要口才,语言表达可有可无,只要动手的能力强就够了。通过很多的案例,我们发现语言对美术创作表现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会画的孩子不一定会说,但是能说的孩子一般都能画。至于画的结果是不是一张好画,这个好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最起码,一个孩子在创作时有自己的创意,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创意,那么他的作品肯定就不是依葫芦画瓢的生硬模仿,绝对会有自己的生动和想象。这种自我的、鲜活的东西就是学生对于美的一种表现力的展示。

三、面对作品说体会,提高学生评述能力

在美术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叫作展评作业。一节美术课精不精彩,有不有效,很多时候大家都从作品效果来看。姑且抛开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只从作业的展评来说,这个环节也确实是重要的。那么怎样展评?大多数老师都是把作业展示出来,问一个问题,孩子们,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哪一件)?为什么啊?然后就让孩子来指认,我喜欢这幅。因为它很漂亮。然后老师会说,哦,你真棒,说得真好!真有眼光!这样的教学对话可以说在美术课堂上司空见惯,千篇一律。教师为了展示而展示,为了评价而评价,忽略了学生内心对作品的自我声音,或者根本就没有给孩子说出真实声音的机会。只做了一个套子,把教学的环节套进去,完成了教学而已。其实,面对美术课堂中呈现出的作品,孩子有许多话要说,有对自己作品的感受,也有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感受。美术教师要站在美术的专业角度,引领学生对美做出自己的评价,让他们说出内心真正的声音,让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去表述美,介绍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对美的评述表达能力。

在《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中,孩子们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当我把学生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的时候,黑板仿佛变成了一面有魔力的镜子,每个孩子都冲着黑板幸福地笑。我说:“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一个扎小辫的女孩儿说:“我画的是毛毛虫。”然后她指着画就说不下去了。我引导她说:“你画的毛毛虫和生活中的毛毛虫有什么不一样吗?”她兴奋地说:“我画的毛毛虫很大呀,它有很多脚,它的肚子里还可以开餐厅,有很多小朋友在那里吃饭呢。”我笑:“你看你这样说多清楚啊。来,咱们再试一遍,把自己的作品介绍得更完整一些。”小女孩儿顿了顿,给同学介绍:“我今天画的主题是‘大人国和小人国’,我选择了毛毛虫和小朋友来作为表现的内容。画面中我画了两条很大的虫子,因为太长,有一条虫子的身体都没画完,我觉得这样更显得毛毛虫大。然后在毛毛虫的背上我画了许多小人,肚子里开了餐厅,也画了许多小人来吃饭。我觉得这样对比着画,可以显得毛毛虫很大,人很小,给人很有趣的感觉。大家说我画得好不好?”回答她的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三年级的孩子,能够从主题、从主体、从构图、从创意来有条不紊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不仅仅是绘画能力的体现,也是评述能力的展示。

美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学科不是狭隘地画一画,做一做,关注学生记忆、想象、表达、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对美的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美术教师的职责。美术课堂中的“说”是对美术学科视觉性的补充和发展,这种关于美的对话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表现、评述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自由地说、完整地说、有条理地说、有创意地说,手、脑、口高度结合,协调发展,我们的美术课堂才会更加异彩纷呈,我们的学科价值才有更淋漓尽致的展现。

猜你喜欢

毛毛虫男孩儿美术课
毛毛虫,动起来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和蚕
美术课
可爱的毛毛虫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嗜夸如命的男孩儿
害怕自己是同性恋的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