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印象
——以“学会珍惜生命”教学为例

2017-02-18陆鹏娟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奉献友谊

陆鹏娟

生命·印象
——以“学会珍惜生命”教学为例

陆鹏娟

通过描述“学会珍惜生命”一课的教学案例,围绕“引导学生探究,着力能力培养”“基于学生认知,重新建构知识”“融入辩证思维,提升教学内涵”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导初中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深入讨论培养分析思考能力;通过辩证思维启发科学思考方式,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树理想信念,育公民品德,体现思想品德学科育人价值。

探究活动 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

“珍惜生命”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对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需要严肃又智慧地思考。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中小学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聚焦本课“学会珍惜生命”的话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发现学生对生命的美好与脆弱难以理解和把握,需要让学生真切地理解为什么要珍惜生命,如何珍惜生命,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本课通过“生命·印象”课前主题探究活动,体会生命的美好与脆弱,在课堂交流中感悟如何珍惜生命,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关怀和欣赏他人生命,提升珍惜生命的意识。以此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一、案例描述

(一)教学环节一

师: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与感慨。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思考与关注,但毋庸置疑的是:生命太重要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关注生命这个话题。

开学之初,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单元探究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指南去探寻活动对象,与很多鲜活的生命进行对话,无论是不谙世事的孩童还是阅历丰富的长者,与他们一起感知生命的美好。

(二)教学环节二

1.学生活动:探究活动分享“印象•美好”

师生互动讨论生命美好的关键词及自己生命中美好的瞬间,其中关键词有家、目标达成、友谊、民族自豪感、奉献、惊喜等。

师:刚才关于美好的讨论涉及了很多层面(例如家、个人成长发展、他人、国家、社会等),我们从中体悟到生命的种种曼妙,这一幕幕美好的瞬间就这样在你我的生命中流淌。生命如此美好,真想让美妙瞬间永驻,让每一天都充满幸福和希望。

[出示知识点](1)生命是美好的

师:谈到美好,老师也禁不住想分享生命中的一份美好:(出示图片)这是我的孩子睡觉时的模样,天使般的小生命每天睡觉时一定要抓着我的头发才肯入睡,而我很愿意被他这么依赖着,这就是我的美好!每每看到他,我都有一个最朴实的愿望:希望他快乐、平安长大。我想这也是天下每一位母亲的愿望。但伴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他们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探究世界的脚步会越走越远,有时可能会遇到危险,此刻生命就显现出它的另一面——脆弱。

2.学生活动:探究活动分享“印象·脆弱”

师生互动讨论哪些情况下生命可能面临危险,凸显出脆弱的一面,其中关键词有违反交通规则、突发疾病、陌生环境、生活意外、校园意外等。

[出示知识点](1)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

师:这个话题好像有些沉重,我看到了大家凝重的表情,毕竟我们都不愿意有这样的遭遇。其实美好与脆弱并不矛盾,我们今天关于生命美好和脆弱的讨论很有价值和意义。对我们来讲,我们需要追求和珍惜美好,远离脆弱。

[出示知识点](2)珍惜美好,远离脆弱

师生互动讨论哪些“脆弱”是可以避免的?如何避免?由交通规则到生活中的各类法规、准则,讨论遵守规则既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保护,也是对他人安全的负责。

师:[板书]遵守规章制度

师生活动:展示教学楼楼梯照片,有显著“靠右行走”标识,讨论该标识的意义及设计目的。

师:这个标识不仅仅是为了防止踩踏事件,更是一个温馨的友情提醒,告诉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更需要将这些提醒渐渐变成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和行为习惯,而遵守这些,就是在逐渐学会保护自己。

师:[板书]学会保护自己,切莫伤害他人

师生活动:从生活经验角度及课堂生成思考总结如何远离脆弱,呵护生命。

师: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探究分享,我们知道了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生命因美好而珍贵,因脆弱而娇贵。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生命的脆弱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要学会保护自己、切莫伤害他人,遵守规章制度。因为生命的脆弱是一种需要我们温柔以待的美好。这就是生命的样子啊!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还有人类的朋友如可爱的野生动物、神秘的海洋生物、坚韧的沙漠植物等,我们也要珍爱它们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只属于我们的唯一,追求美好,远离脆弱,让生命之花常开。

(三)课后思考

学生小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一辆摩托车停在他的面前。驾驶员很友善地问他:“同学,请问杨浦高中怎么走?我是负责招收体育特长生的老师,不熟悉这里的路,你能上车帮我带带路吗?”如果你是小张,会怎么做决定呢?

二、案例分析

(一)引导学生探究,着力能力培养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根据课程理念,要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树理想信念,育公民品德,体现思想品德学科育人价值。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初中课堂探究性学习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挖掘、发现、研讨、解决问题。教师指导表现在探究作业设计与过程指导方面。本案例研究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探究指南——“生命•印象”完成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走进更多的生命故事,在探究过程中激活生命智慧,深入思考,逐步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二)基于学生认知,重新建构知识

从宏观上说,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和生长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学科教材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建构课堂知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学不只是传递知识的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合作关系,进行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共同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本课的课堂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探究作业分享及讨论,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及知识结构的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构,把原来章节内容的四部分(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学会保护自己;遵守规章制度;切莫伤害他人)调整为两大块(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珍惜美好,远离脆弱),用实践探究较为生动、形象而又平顺地解决了预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珍惜生命,进而引出教学重点——怎样珍惜生命。

(三)融入辩证思维,提升教学内涵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辩证思维方式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辩证思维方式是指能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把握事物,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两者能相互转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尝试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看待事物,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课堂讨论等方法关注生命的美好与脆弱,了解美好与脆弱是生命的两种状态,既看到两者之间的对立,也看到它们的内在统一。生命的美好需要用心感受,生命的脆弱需要用心呵护!

陆鹏娟 上海市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0433

猜你喜欢

奉献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雨中的友谊之花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友谊之路
友谊如何才能保持长久
浅谈校长品质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与奉献精神
让爱心成为教育的桥梁
用美德丈量人生 将温情遍洒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