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实际的教学,唯物辩证的思想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总结

2017-02-18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思想

周 寰

联系实际的教学,唯物辩证的思想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总结

周 寰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有以下亮点:教学三维目标描述准确,关注学科核心能力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唯物辩证的思想。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知识逻辑关系的建构不足,作业评价设计的重视不足,单元教学的整合程度不高。通过总结优秀课例的经验和部分参赛课例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学科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学科教师 教学评选 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

近年来,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坚持不懈地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主题教研探索和宣传,已经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基于标准”成为学科教育教学的关键词。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学德育工作主导渠道课程“基于标准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科“立德树人”的实效,2016年10月14—25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以“育公民品德,树理想信念”为主题,以“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重点,举行了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中,由10位来自高校和基层学校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37名初高中教师参加了评选,最后有10位教师获得一等奖,20位教师获得二等奖,7位教师获得三等奖。

一、经验和亮点

(一)教学三维目标描述准确

为适应上海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期课改”的需要,《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于2004年颁布。相较以往的教学大纲,该标准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课程目标。学科教学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首先要保证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而清晰地设计和描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其中的第一步。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模糊,必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次教学评选活动对教学设计赋予了20%的权重,目的之一就是要评价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准确地体现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描述得准确。

从本次评选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对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设计和描述的准确性相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首先是对课程育人目标的正确反映,参评课都能从本课程学校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定位和课程的基本任务出发,突出体现“育公民品德,树理想信念”的学科育人价值的丰富内涵。在这37节评选课中,有的将教学目标重点落在对国家发展的现状和道路的认同上,有的落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认同上,有的落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上,有的落在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上。教师们的教学设计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提升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对三维目标的描述更为准确、简洁,如青浦区一位高中教师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一课中,以“理解我国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就业的影响”一句话概括地描述了知识目标,而对“过程、能力和方法”目标的描述却非常细致,例如“通过课前调查家乡产业发展状况,课堂交流,尝试运用产业政策相关知识分析青浦经济发展实际问题,提升观察、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描述,较明确地反映了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意图,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

(二)关注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公民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这一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能力包括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所谓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就是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生活的现实,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的能力。所谓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是指在社会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观点和方法,对事物(含人以及行动)是否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进行判断,以此做出正确的行动(行动规划)选择的能力。所谓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运用本学科所学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科核心能力。

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与学习的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初高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科核心能力培养的指向十分明确。据粗略统计分析,本次获得一等奖的高中6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认知和实践方面比较全面地体现学科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有4节课,主要从认知视角出发,聚焦学生社会观察和分析、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提高的有2节课;而初中4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比较全面地体现学科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有3节课,聚焦学生社会观察和分析、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提高的有1节课,没有一节课仅仅只关注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也是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必须贯彻的教学方针。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科方法的掌握、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背景,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分析,离不开参与现实生活的经历,归根到底,学生必须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思维的意义,提高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人生价值的体验”[1]。

本次教学评优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活动。所有参评课都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青浦区高中的参评课,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和青浦工业发展的调查,利用青浦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学生从主动关心家乡经济发展开始,感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意义,认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将原来比较宏观的经济政策教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变得真实而具体,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杨浦区初中的参评课,组织学生观察医院的急诊室,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脆弱的一面,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让抽象的教学变得具体又生动。

(四)引导唯物辩证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常识,初步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逐步培育健全人格、增强公民意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中学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课程目标,因此,中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初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多数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思考现实问题。例如,杨浦区初中的参评课“学会珍惜生命”,教师的教学设计充满了辩证思维,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成“印象·美好”和“印象·脆弱”两大矛盾的教学内容组合,通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观察探究,引导学生客观地观察“幼儿的生命力”“急诊室的病人”等,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全面、发展地看问题,获得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从内心建立爱护和珍惜生命的责任意识,培育健康的生活态度;徐汇区“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一课中,首先用钢铁大国与经济强国一致性联系的历史,说明传统经济发展的强国之路模式,接着用“邻避效应”的游戏,说明居民存在远离钢铁工业污染的普遍心理,将国民看重经济发展和规避工业污染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意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创新经济,拥护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联系、发展和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对学生感悟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问题和不足

(一)知识逻辑关系的建构不足

学科知识内容既是课程学习的目标,也是课堂学习的载体,而学科知识的学习并非是机械的知识记忆,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学习,主要是了解学科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将课程标准中所罗列的知识条目进行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逻辑关系的建构。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同样是讲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重点讲解现代产业变化趋势的原因,而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就业应该怎样选择,人为地将整堂课的教学分为知识学习和学生模拟实践两部分,虽然学科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获得了清晰的呈现,但也使学生缺乏产业发展对就业变化影响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和正确择业观的培养并未获得有效落实。

(二)作业与评价设计的重视不足

本次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选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关注课堂教学的作业评价设计。学科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实现的。以认知能力的培养来说,作业训练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激发和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方面,学习评价和训练作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本次教学评选活动中,教师对作业评价的设计相较于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有明显的不足。即使在获得一等奖的教学中,许多课的作业与评价的设计也处于形式化的状态。例如,“请学生参观工博会,就感兴趣的问题做一份现场调查”“安排一次作业交流,评选优秀作业的设计”这样的描述,仅仅是停留在作业层面,对作业训练如何体现课程学习能力要求,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等都未做说明,显然是对此不够重视。

(三)单元教学的整合程度不高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从关注教材知识的学习开始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经历,关注学生的实践学习体验转变,因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知识、能力和态度与价值观整体变化发展的过程,是贯穿整个学科课程学习始终的过程。要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必须围绕着学习主题,实现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有机统一,这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按部就班的累加式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学科教学应该从单元主题的视角,将“概念、原理的学习”“概念、原理的运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有机整合。本次教学评优获得一等奖的10节课,能够整合或部分整合单元知识展开教学的仅有2节课,而多数课,讲工业的局限在工业的作用、地位和发展趋势,谈认识的局限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说科学学习方法的局限在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和认识好的学习方法转圈,缺少从单元主题出发,整合单元知识,形成单元知识体系,给学生更深刻的知识理解,以及更开阔的知识视野的引领。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单元整体备课

加强备课环节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将学科课程标准及调整意见关于单元知识的内容、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整合起来。从单元整体出发,围绕主题建构知识的逻辑关系,突破教材知识框架内容的限制,统一思考知识的学习,整体安排指向学科核心能力的学习活动,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凸显“育公民品德,树理想信念”的学科育人价值。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加强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能比较系统地了解思想道德、法治、心理、国情国策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和中国革命传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最新发展。要学会在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中,把握上述知识的内涵和实质,真正做到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立场来正确地思考和处理社会实际问题,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三)加强学习活动思考

课堂学习活动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键,教师要注重思考课堂学习活动的功能和目的,使学习活动符合课程目标的指向,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同时,学科校本研修应聚焦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加强优秀课堂学习活动的分析与分享,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本学科每一位教师明白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操作和意义,自觉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周 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004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学科思想
【学科新书导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选择
思想与“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