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魅力 助新生起跑
——对《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的两点思考

2017-02-18沈红梅湖州市第五中学浙江湖州313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助推新生道德与法治

沈红梅(湖州市第五中学,浙江湖州 313000)

以课程魅力 助新生起跑
——对《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的两点思考

沈红梅(湖州市第五中学,浙江湖州 313000)

新学期即将开始,初一新生会带着新奇步入中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学习和人际关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存在诸多不适应,《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促进初一新生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便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学科教师,需要悉心研究教材特点,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有力助推新生起跑。

道德与法治;初一新生;有效教学

初一新生除了生理上的系列变化,心理及思想等方面也开始有了诸多改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青少年们更加关注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独立和私密,需要他人的认同,自尊心、表现欲和竞争意识都在增强。然而,初入中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学习和全新的人际关系,初一新生必然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有诸多不适应。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发挥本课程在初一新生“起跑”时的助推功效呢?对《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实施,笔者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从教材出发,掘能挖潜助起跑

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形式和编排焕然一新。凭借全新的教材体系,是否可以达到助推目的呢?

(一)规整的框架,清晰的进路

教材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力求遵循生活逻辑,极力整合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知识领域,科学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展现出教材的框架规整、进路清晰。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在内容框架呈现中,系统而又贴切地结合初一新生的入学心理特征,在前言中以“旅行”的角度亲切地引领学生去逐步感知和接受中学阶段的新风景,教材在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和第三课“发现自己”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熟悉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窗、新的学习和生活,以此助推初一新生更好地去体验和投入。

(二)多样的栏目,明确的功能

本册教材每一框内容的设置中,都呈现出多样的栏目。主要栏目如“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还有系列辅助栏目,如“相关链接”“阅读感悟”和“方法与技能”,每一个栏目都有其明确的功能。例如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中,第一个栏目“运用你的经验”,栏目中以两名学生的对话自然地引出“中学生和小学生的不一样”这一现实问题,通过讨论加深了初一新生对中学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又如在本框内容最后的“拓展空间”一栏,要求初一新生在学完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堂课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初中阶段自己的设想,并建议与父母沟通,于三年伊始作三年规划,实际并且有效。

(三)充分的过程,开放的活动

新教材本着遵循育人规律和生活逻辑,力求最大限度优化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同样以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为例,在“探究与分享”栏目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入学心情填词,以开放的活动促使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入学感受,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后面的“探究与分享”栏目中,有设计采访活动,通过身边过来人的经历回忆,进一步加深初一新生对初中生活的发现与思考,也能发挥助推功效。

因此,《道德与法治》作为新的教材,拥有严谨的架构、科学的体系、丰富的活动,种种设计及其有效实施都极有利于推动初一新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学新生活。

二、从整合思量,多方合力助起跑

作为初一新生适应性学习的起始性教材,尤其是第一单元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统筹阐述,使得《道德与法治》在促进学生适应中学学习与生活中独具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则必将更有效地助推学生的良好适应。

(一)课程整合,齐头并进

1.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有效整合

浙江省众多学校的实际教学安排中,社会教师或思想品德教师大多同时任教这两门课程。在以往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曾多次出现过备课组统一安排,先教社会两个单元,再教思想品德(现为《道德与法治》)两个单元,然后进行期中测试。笔者以为这样的安排极不合理。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如果开学一个月后才上《道德与法治》,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的“特殊功力”就难以显现甚至因此失效。所以,笔者认为,教学进度安排中,如果同一教师兼任这两门学科,必须做到科学整合两门课程,在最应该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阶段及时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助推初一新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大多数的学校在初一年级都会设置信息课,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和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考虑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课程,寻找和积累更多教学素材,有效引导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布置学生上网观看电影《上学路上》,通过这部表现西部孩子艰苦求学故事的电影,进一步促使学生感触自己是在“享受”学习,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提升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3.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单元有《我的老师》《论语》,还有《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等佳作,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相整合,提炼出更为浓缩的精华供孩子们汲取和丰盈他们的内心世界,何乐而不为?

当然,课程整合不止于上述所列,教师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整合相关课程,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

(二)教材整合,有力助推

新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广大教师不能只成为教材的执行者,更要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建设者。《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有人文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课程教学中必须联系各种实际,使学生感到教学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切实提高本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信度,增强课程导思、导行的效度。

1.整合教材内容,且必须充分和学生现状相结合

结合初一新生的认知常规,首先进入他们视眼甚至早在暑期便暇瞎想万千的不是学习任务,而应该是新的校园、新的教室、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作为他们的老师,更多的是应该通过发挥《道德与法治》的特殊课程魅力来尽可能帮助他们适应。结合整册教材的编排,教师可以作出这些整合:先以教材第2页“中学序曲”开篇,踏上“新的起点”,介绍认识校园、说出内心初步感受。然后,要认识新同学,该怎么拉开阻隔交往的那层薄纱?结合教材第49页“交友的智慧”,引导学生在懵懂茫然甚至无措的状态下,正确地打开自己“建立友谊”,准确地认知“友谊的特质”,掌握好“交友的智慧”。那么,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教材第60页带领我们“走近老师”,去认识了解我们的新老师,客观接受“风格不同的老师”,克服个人偏见,正确“师生交往”。总之,这些紧密相扣的问题必须及早认识和有效解决,而通过这样的教材内容的整合,几节课下来,孩子们心中积累已久的疑云甚至困惑很可能就这样迎刃而解,作为老师当然乐意为之。

2.整合栏目内容,且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初一新生在认知上逻辑思维不断发展,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经验的支持,他们的初步感知十分重要。因此,在初入新校园之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内心经验感受,可以先用第3页“探究与分享”栏目,让学生先笔录及刻画自己的内心感受,进一步触发其情感体验。然后再用第1页“运用你的经验”道差别、说期待,由感性到理性,有效提升学生的知情意行。或者在“学习新天地”中,也可以进行不同栏目的整合,先感性分享经历过的学习,再进一步提升个体对学习的认知,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

简而言之,在学生“黄金时期”开始起跑的瞬间,教师若能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有魅力,并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合力推进,助威起跑,那么,不仅可以助推新生健康成长,亦能助推教师自身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助推新生道德与法治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重获新生 庇佑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抓好三结合助推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