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教育情怀在教师的专业进步中起到什么作用
2017-02-18
主题二:教育情怀在教师的专业进步中起到什么作用
参与讨论人员:褚树荣、姚芳、宋怡慧、黄琇苓、高培圣、郑义广、时剑波、梁秉刚、杜韦滨、顾乐波、陈爱娟、浦晖、韦琳
讨论主持:姚芳
【话题聚焦】
褚树荣在教师专业进阶上,教育情怀是根基。什么是教育情怀?我的理解是有职业理想,对生活不绝望,对教育有关切,对学生永怀希望;有恻隐之心,欢喜学生,同情弱小,有同理心;能中道直行,有教无类,待人公平,处事公正,不趋炎附势;古人云“术有不可不慎者”,能敬重职业,有责任担当。台湾同行不评职称,他们不靠这类跨界阅读课程提职加薪。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责任。
【各抒己见】
姚芳(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根据讨论情况整理)网上研讨热烈。高培圣和郑义广老师对怡慧老师在课堂上与一名男学生表演分离的那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他们认为师生间的这种“距离”恰恰是教育情怀的最质朴的体现。这也给相对固守师生距离的我们一种启发。论专业功底、论教学技巧,我们未必会输给台湾同人,但那种发自内心的与学生的亲近,我们则未必就有。
当年陶行知先生有“四块糖果”的故事,糖果凝聚的是爱心、信任、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怡慧老师的课堂上也有巧克力。时剑波老师很喜欢宋老师找理由把糖送给大家。这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亲和,更是传递一种期待、喜爱,追求一种心与心交融的境界。建立在这样关系上的教育,即心灵的教育。
情怀不需要“秀”,而是身体力行,自然流露。琇苓老师不止一次开玩笑说苗栗是一个“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地方,但她的校本课程集中凸显苗栗地方文化。从这个角度看,浦晖老师认为琇苓老师对这方山水是充满热爱的。因为对家乡有爱和责任在,即便暴雨倾盆、烈日曝背,也不放弃初衷,辛苦自己,静待花开。
如果说把教师比作天使,那么,爱心与责任,是天使的两只翅膀,只有拥有了翅膀,才能勇敢地带学生自信飞翔。时剑波老师强调教育者爱与责任的重要性,推崇拥有关爱、理解、扶持、包容的教育者。他认为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经典表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恰好可以用来评价这两位老师。
爱心与责任,是“永动机”,它推动教育者奋力前行。梁秉刚和杜韦滨老师坚信,有教育情怀的人,既能仰望星空,把育人当事业来做,又能脚踏实地,把教书当人生来践行。有了爱心与信念、责任与理念,才会有真正的专业进步。
郑义广、顾乐波、陈爱娟老师认同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成绩好坏有偏袒,不怀短期的功利目的,不固守所谓的师道尊严,所有的教学手段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指归,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尽管我们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自己的小气候。把每一件事的每一个细节做好,就能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总之,所有的研讨者都认为,师生之间,爱意是可以传达的,并能被感染的,我们应该去珍惜与学生相遇的三年时光。
【对岸视角】
宋怡慧教育在拉丁文中是将人从黑暗带到光明的意思。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就自信是把孩子从黑暗拉近光明的师者。斯坦福大学的Michele Marincovic说:“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换言之,教师的情怀是培养出来的,不是生而拥有的,因此,一份愿意奋力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的热情就是我的教育情怀。没有一个父母是准备好,才当父母的,教师亦然。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只是刻板地复制教学法,而轻忽学生内在的需求。身为教师,分分秒秒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一句无心的话,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生怕一个无意的举动,磔伤孩子对梦想的追寻。我能做的就是:全然地相信孩子,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成长、学习,共同迎接每日的挑战。偶尔在掌声中看见彼此努力的成果,偶尔在踉跄里望见彼此受挫的身影,好的坏的,都是我们相互提携扶持,创造出生命最美好的回忆。孩子因我的鼓励不再放弃梦想,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的心扉都装着对他们的期待与满满的爱。严长寿说:“教育是学生照亮未来的探照灯,而非重复过去的后照镜。”教师不也是一砖一瓦为孩子层层堆砌梦想的人吗?
回首教学路,我曾用五万元换过一个孩子相信未来、相信教师的可能,看似堂吉诃德的痴心,却是我的选择。孩子在最绝望的时候,向我开口借钱了,我能怀疑他,或说不吗?我旋即把钱领出放进背包,骑着单车,陪他回家还债。许多人听闻,诧异个性柔弱的我,为何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望见孩子眼神闪烁着求助的眸光,我知道,自己是他唯一的机会,是他生命的浮木。钱可以再赚,学生的人生不能等。或许傻气,但我必须一试!我也曾和家长写过长长的一封信,希望辰光可以用来阅读,不要用来考试。升学主义挂帅的时节,第一次被家长围剿、质疑,但是,我深知阅读的力量,不能因为胆怯,而不坚持,我希望自己能做个勇者,给学生一个示范,面对真理,必须有勇无惧,面对梦想,绝不能迟疑,必须豪气筑梦。看似执着而无悔的意志,是日日系在心头,惦念的学生,为我壮大的:他们是我飘零的归宿,也是我失根的依靠。青春若是一卷佶屈聱牙的经文,我愿以心传心,以情熨情,为他们讲解年轻的意义,教育的珍贵,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你说,那不是教育情怀吗?为了学生,我愿意全然地给予,毫无保留。你说,那不是教育情怀吗?教育,是永不回头的一生志业,念兹在兹。孩子记得我也好,忘记我也罢,我的心里总有个他们的位置,一人一方,历历清晰。有学生同行的岁月,就能以心行草,一字一句沉淀出最香甜的纯酿。有学生陪伴的时光,就能以情蘸墨,一笔一画勾勒出岁月最美丽的轮廓。如果,我有一个大梦,那就是让孩子相信教育,相信老师,相信师生一场,我们都认真地走过、爱过。
黄琇苓老实说,我在念完大学前都没想到会成为一个老师,这在我是从来没想过的生涯规划,但也就是一连串美丽的错误,让我走入师范体系,走入教师这一个行当。但就算是走入这一个圣殿,也一直没有自觉地想着要怎么当一个好老师,也就是抱持着继续“玩”下去的心态,因此仿若是大顽童、孩子王般,接地气地跟学生打成一片,就这样过了第一个五年,过了第二个五年,到了第三个五年……在第二个五年时,陡然发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才开始立长志进入课程设计,到了第三个五年立大志思考课程的核心价值。
兴趣不能当饭吃的,不论爱与不爱,一旦走入教育界,身在公门,好修行,就是替别人的生命要负这么一点责任,不然就是谋财害命,不然就是葬送别人的青春。我爸跟我说:“不好好教书,这是会下地狱的。”从那时起,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觉,开始慢慢地摸索思考。教书十年后,拾回当年在师大念的教育学分,陡然觉得当时觉得最无用的“教育哲学”,竟然如醍醐灌顶,点燃教育的远景和目标。我对于教育不再执着于表象分数的竞争,而是更深植生命涵养的灌溉。天光云影共徘徊,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一天,我读到纪伯伦《先知》中对教育的描述:
无人能够启悟你们,
除了那半醒着躺在你们悟性晓光中的东西。
走在圣殿阴影下,
行于其追随者中的导师,
传授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的信念和爱。
如果他的确睿智,就不会命令你们进入他智慧的堂奥,
而是引导你们走向自己心灵的门户。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国语文》1978年第2期)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些教育先辈总引领着我们去思考真正教育的价值。教育,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回归“教育”这件事,我们很幸福,做好“教育”这件事,我们应该心怀敬畏。我走上教育,就走上让人走向成为人的一条路了!这是我心中的呐喊。这也许就是我的“教育情怀”吧!有了这样的教育情怀,我们才会走得很远,走得很广。
【主持观点】
姚芳在此次研训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来自台湾的宋怡慧、黄琇苓两位老师对教育的自觉与敬业,我们正是从两位老师的课堂细节中,感受到她们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我们首先是语文教师,在我们教师职业生涯中,应该用我们的爱心去平等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陪伴他们三年的时光中,用细心、耐心、恒心、诚心去守护每一颗心,并能在搭建各种各样听说读写的平台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带领学生更好地成长。
其次,责任也体现在课程开发的激情和恒心中。试想,台湾来的两位老师,如果没有热爱教育的责任感,没有开发课程的专业激情,我们也就不可能在现场传阅如此精美而有质感的《不纯的阅读》《阅读的多种可能》《苗栗山海经》等课程文本。我们是否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去除职业倦怠,从榜样的示范中,燃起教育的激情之火?
教育的激情之火,来源于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炽烈的爱,而爱,是教育最恒久的动力,孔子说“仁者爱人”,美国教育家里克纳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教育树立了两个伟大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海南出版社,2001年)没有爱的灌注,就没有学生的智慧和高尚。教育的激情之火,同样推动教育者自觉自愿地做好所有的教育细节,也因此成就教育者自身,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具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室主点评】
褚树荣教育的真谛是爱和责任,这不仅仅表现在师生交往之间,也表现在课程开发当中。正因为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责任在肩,老师才能主动、自觉、自愿地开发为学生人生铺垫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