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上)
2017-02-18语文树工作室
语文树工作室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上)
语文树工作室
编者按:在媒体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学生借以阅读和表达的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跨媒介学习的技能和素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将作为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之一,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未雨绸缪,语文树工作室(浙江省褚树荣名师网络工作室的雅称,由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省特级教师褚树荣领衔)对此进行了实践层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工作室还邀请了台湾“跨界阅读”推广专家宋怡慧老师、黄琇苓老师于2017年7月2日和4日到宁波作“跨界阅读”的课例展示和主题演讲;同时,宁波本土的3位教师,也分别展示了以“电影与语文”“广告与语文”“摄影与语文”为内容的课例。活动结束后,语文树工作室提炼了相关的8个问题,作为后续探讨的主题,并从7月6日开始,借助网络于每天晚上8时开展了“相约晚八点”活动,分别就8个主题进行了研讨。对于研讨的相关内容,本刊“学科团队”栏目将分2期予以呈现。
【主题阐释】
褚树荣(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对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我们须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一、“媒介”是什么?媒介就是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介质,也就是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我们通过这些载体和工具获得信息,它们相当于传输者和介绍者,这就是“介”和“媒”的意思,所以不必纠缠于媒介和媒体的区别。广义地说,所有承载信息的载体和工具都是媒介,但就语文课程而言,我以为这里的媒介主要指常见、常用的大众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还有手机、移动电视等诸多新媒体。
二、“跨”是什么?“跨”最基本的意思是“跨越”“跨界”“涉及”“联系”等。提出“跨媒介”这个概念,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而言的。传统学习以纸媒为主,兼有电子媒体。随着信息技术对于世界的改变,纸媒以外的媒介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学生必须要顺应,要学会“跨界”学习。另外,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封闭的学校(教室)里捧着教科书学习,当网络之中和学校之外的信息也成为更重要更丰富的学习源之后,学生确实需要“跨越”纸媒这一传统的媒介进行学习了。所以,“跨媒介”就是要尽可能凭借各种媒介学习,不要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纸媒中。
三、“阅读与交流”什么?阅读侧重于理解、整合,交流侧重于表达、运用。根据媒介特点和学习实际,以下几点应该成为“阅读和交流”的主要内容:(1)了解:能给常见媒介分类,并了解其基本特点。(2)整合:根据主题和任务,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信息,并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综合和客观的结论。(3)表达:选择合适媒介,创设应用场景或主题任务,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形成表达和传输的成果。(4)养成:辨识媒体立场,甄别信息真伪,判断信息优劣,确定信息主次,养成独立、客观和理性的媒介素养。(5)应用:利用媒介技术,组成学习共同体,拓宽学习的途径,提高学校的效率。
【问题胪列】
褚树荣观摩了台湾老师的课程和讲演之后,我们明显感觉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技术后面是“温度”。温度就是文化、情怀和价值观,就是“道”。所以,我们提炼出8个问题,前4个涉及“道”,如:1.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多元文化的素养?2.什么叫教育情怀?爱心与责任在老师的专业进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教师如何在不良的文化语境中保持自己单纯、真诚、谦卑的人格?4.“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需要教师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后4个涉及“术”,如:1.跨界阅读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如何打破学科中心主义?2.跨媒介技术的背后是什么?和技术构成什么关系?3.如何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开发拓展成一门有学校特色的课程?4.跨媒介阅读会影响应试吗?与应试教育如何整合、均衡?我们想从“道术兼容”的维度,深入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下面依次把对话的内容整理如下,与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