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干部制度应与时俱进

2017-02-17宋娜

考试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班级管理

宋娜

摘 要: 班干部制度发展的滞后,使得它与当前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相适应。班干部制度能否在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是班干部制度能否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班干部制度能否与时俱进地发展,关键在于理念是否能够及时更新。班干部制度要发展,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 班干部制度 班级管理 学生发展

中国的班干部制度源自于前苏联,在中国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班干部制度是为教育服务的,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经历多次变革,当前的教育理念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理念相比,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班干部制度发展的滞后,使得它与当前的教育理念不相适应,因而班干部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议,郑渊洁的“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的微博让这种争议达到一个高潮。

作为一个一线班主任,我认为班干部制度在当下,仍然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一个班级中四十几人是正常现象,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一个班级五十多人、六十多人的大班额现象。当这几十人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生活,尤其是他们还是自制力较弱的儿童,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必然现象。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这也是班干部制度的意义之一,而班干部制度在当下最根本的意义所在,应该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班干部制度能否在教育中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关键是班干部制度能否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班干部制度要发展,理念要与时俱进

班干部制度能否实现与时俱进地发展,关键在于理念是否能够及时更新。

就教育者的层面看,实施班干部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在许多教师的观念中,实施班干部制度的主要意义是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班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而在当下,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原有的观念,明确实施班干部制度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协调、组织、合作等各种能力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发展。班干部制度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得到发展,“人人参与、人人发展”应该是班干部制度的真正意义。

就学生层面看,担任班干部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担任班干部的目的是“可以管其他同学”“能搞好和老师的关系”等,这就需要教育者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是让学生明确担任班干部更需要关注的不是“权力”,而是“责任”,班干部要树立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发展意识是让学生思考自己作为班干部,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能力和素养怎样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怎样才能让班级共同体得到更好地发展,让班级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班干部制度要发展,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班干部制度,最终目标是追求学生的人格发展,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的最大化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班干部制度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改变工作方式,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首先,在制定班级规则时,要充分征求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赋予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对班级都具有一定的归属感,班规可以使这种归属感增强。班主任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校规等,在学习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班规。通过引导学生制定班规,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对班级各种规章制度更熟悉和理解,在平时集体生活中自觉遵规守纪,即使偶尔犯错,也会及时改正,在这一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学生了解班干部职责的过程,在班规的制定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班干部要做哪些工作、承担哪些职责。

其次,在设置班干部职位时,要体现人人参与的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原有的班干部制度中,班干部的岗位设置比较少,使得班干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作为学生几乎都具有担任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渴望,班主任要呵护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这种热情,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能力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召开班会,在学习校规、班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设置更多的班级管理岗位,使班干部不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在岗位设置上,横向看,可以分别从卫生、学习、纪律、班级财物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确定班干部职位:卫生方面可以根据卫生区划分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卫生委员;学习方面可以设置不同学科的学习委员;纪律方面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的不同设置早读、午餐、路队等不同的纪律委员;班级财物方面可以根据种类的不同设置桌凳、图书、灯扇等公物委员。纵向看,可以在班级中划分纪律、卫生、学习等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设置组长。通过纵横交错的岗位设置,使班干部职位覆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设置班干部岗位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明确班干部职责的过程。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学生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通过讨论,学生理解岗位设置的原因,明确岗位的职责,认识到担任班干部不仅意味着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更意味着履行职责的义务。班干部首先要具有为班级服务的意识,还要对自己更加严格地要求,为学生担任班干部后更好地履职打下思想基础。

再次,在选拔班干部时,要尊重民主参与的特点。在选拔班干部时,要使学生明确班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具备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的意识;以及班干部所要实现的能力目标:制定目标并按目标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统筹合理安排的能力等。在对班干部进行选拔时,可以采取自荐、他荐、民主投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意愿进行自荐;根据别人的平日表现及特长进行推荐。当某个职位出现多人竞选时,就可以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最认可的班干部。需要强调的是,班主任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平日表现怎样,当学生有为班级服务的意愿时,就应该提供机会——一个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主动要求担任纪律组长,就有了遵规守纪的决心;一个平日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有担任学习组长的意愿,他就有了完成作业的可能。对于在民主投票过程中落选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其他相关职位。如没能成功竞选为学习委员的,可以先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和检查本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

最后,在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班干部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班干部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组织协调能力、统筹策划能力、合作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班主任通过对班干部的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班干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干部的能力得到提升,就能更游刃有余地参与班级管理,使班级管理更科学、有序;科学、有序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班级共同体的建设。班主任在班干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注意逐渐提高要求,分阶段确定目标,并对班干部的工作及时进行评价,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树立榜样,挖掘潜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发展。对班干部的培养应与他们的管理行为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指导,并进一步应用于实践。

班干部制度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的班干部制度对于良好班集体的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必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班级管理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