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I理论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干预研究
2017-02-17郑秋强方圆
郑秋强,方圆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 珠海 519087;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基于PCI理论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干预研究
郑秋强1,方圆2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 珠海 519087;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心理资本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心理资本的开发,能够使个体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通过考察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设计出心理资本干预团体方案,并通过团体干预活动,考察其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通过与控制组对比发现:心理资本干预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资本干预活动提升结果比较稳定,具有持续性。
心理资本;PCI理论;团体干预
一、问题提出
心理资本是近年来西方心理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心理资本的关注与研究最早来自于组织行为学领域,同时得益于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发展。为了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研究者将目光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资本开始转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最近的进展则是心理资本。2004年,Luthans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框架下提出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PPC)概念[1]。这一概念以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简称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2005年,Luthans进一步将心理资本定义为“超越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的一般积极性核心心理要素,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可以使个体在竞争中获得优势[2]”。
在对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上,研究者们尚未取得一致。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Luthans的心理资本四维度理论: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韧性[3]。提出心理资本的四因素理论后,Luthans等人于2006年提出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rvention,PCI,如图1所示)。该理论依据其心理资本的四因素理论,着重从提升希望水平、发展乐观、提高自我效能和增强韧性等四个方面入手,集中提高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从而产生持续、真正的绩效影响[3]。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完整的干预方案,为心理资本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可供借鉴的方法。
图1 心理资本干预理论模型
当前,国内关于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于组织行为领域。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心理资本的影响,如:心理资本状况[4];与学习倦怠[5]和学业成就[6-7]的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等等[8]。很少有研究探索心理资本的调节与干预。近几年,国内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已逐渐将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但运用相关理论干预和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实践表明,团体干预活动具有优异的互动性、灵活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模式[9]。因此该研究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开展大学生团体干预活动,探讨团体干预活动对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及干预效果在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表现。
研究假设:心理资本团体干预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被试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其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招募本次团体干预活动成员。对报名的成员施测《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测量后进行面谈。最终经过筛选后,参与人员的心理资本、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接近正常水平。最后共中有24名成员确定加入。随机选其中一半成员作为本次团体干预活动的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干预活动,剩下的成员作为控制组。研究过程中,有1名实验组成员因为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故实验组成员为11人,对照组成员则为12人,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大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干预活动被试情况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1)《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采用张阔等人(2010)编制的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问卷在Luthans PCQ-24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得分等于它所包含的题目的得分之和,分数越高表示该维度的心理能力越强。该问卷各维度与总分间相关0.62-0.77,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21-0.55,结构效度良好。另外,该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以上,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总体幸福感量表。采用段建华(1996)在美国版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基础上改编和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改编后的量表共包括18道题,适用于大学生群体。已有研究显示本量表中每一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大概是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56-0.88之间,重测一致性为0.85;聚敛效度为0.27-0.47之间。该量表包括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焦虑)6个因子等。
(3)一般健康问卷(GHO-20)。问卷由李虹(2002)修订Goldberg的一般健康问卷(GHO)而来,适用于大学生群体,问卷共20个项目。该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GHQ-自我肯定(9个项目),GHQ-忧郁(6个项目)和GHQ-焦虑(5个项目)。GHQ-20的信度(Cronbach’sa=0.64-0.82)和效度指标(相关系数在0.30-0.70之间)均满意。
(4)团体满意度自我评定量表。在团体干预活动结束后,为了调查团体成员的对于本系列团体干预活动的主观感受,使用《团体满意度自我评定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由10道Likert式5点计分题组成。
2.团体干预方案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在通过面谈法和问卷测量法对入组成员进行筛选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成员进行以心理资本为主题的八次团体干预活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其成员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均实施后测。2个月后,对实验组再进行一次追踪测验,活动设置见表2。
表2 团体干预活动设置表
(续表2)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等。
三、结果分析
(一)团体满意度调查
如表3所示,在量表的十个条目中,平均分均达到8分及以上,其中团体成员对团体本身的信任度平均分高达9.27分。基本上所有的成员都表示越来越信任团体,喜欢领导者的带领方式,并且觉得本主题的团体活动经验很有意义;91.9%的成员越来越了解和开放自己,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表示活动的氛围使其感到很舒服,参与进来让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表3 团体成员满意度调查
(二)团体效果
对团体干预效果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接下来分别说明。
首先,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开始前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的总量表及各子维度上的前测得分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的总量表及各个子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实验开始前两组成员在这些方面是同质的。
表4 团体效果分析
对控制组成员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的总量表及各子维度上前后测的得分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发现上述三个量表及其分量表得分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在自然状态下实验期间控制组成员的心理资本、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方面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对实验组成员上述量表得分前后测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后发现:在心理资本上,心理资本总得分和自我效能,韧性,乐观三个维度得分有显著提高(分别为t(11)=-6.251,p<.01,t(11)=-3.010,p=.013,t(11)=-3.278,p<.01,t(11)=-5.041,p<.01)。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和幸福感、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得分显著提高(分别为t(11)=-2.608,p=.026,t(11)=-2.546,p=.029)。心理健康总量表、自我肯定和焦虑因子的得分在干预前后也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分别为t(11)=-2.410,p=.037,t(11)=-2.417,p=.036,t(11)=2.283,p=.046)。整体上说明实验组成员积极心理资本、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说明团体干预效果较为明显。
最后,将两个月后实验组的各量表得分与团体干预活动结束后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发现: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在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仅在两个维度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得分有显著差异(t(11)=-3.730,p=.004,t(11)=2.514,p=.031),这说明团体干预活动的效果具有持续性。
四、讨论与总结
团体干预活动主要是以Luthans的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为依据而设计的。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后测对比,证明了基于心理资本的干预理论(PCI)的团体干预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p<..01)、总体幸福感(p<0.05)及心理健康水平(p<0.05)。
对比心理资本各维度结果,只有希望维度的提升不显著(p=0.086)。Snyder的希望理论认为,希望是一种稳定的特质[10],而后续也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希望具有稳定性特征的结论[11]。由此推测,相比心理资本的其他维度,团体干预活动对希望维度的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等因子和心理健康量表中的自我肯定因子在测试中得分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参与实验的被试心理资本接近正常水平,其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团体干预活动虽然对上述因子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较难产生显著性的变化。
综上,得出如下结论:心理资本干预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的团体干预活动有效,值得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第一,团体干预活动本身容易受团体领导者所影响,并且考虑到被试数量也有限,结论的推广需要更加谨慎;第二,该研究虽然得出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的团体干预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但这三者间的互相影响和内在机制并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1]Luthans F,Luthans K.W,Luthans B.C.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04,47(1):45-50.
[2]Luthans F,Avolio B J,Walumbwa F O,et al.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249-271.
[3]Luthans F,Avey J B,Avolio B J,et al.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toward a micro-interven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6,27(3):387-393.
[4]王蓓,苗元江,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1,9(4):222-225.
[5]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56-1359.
[6]张阔,付立菲,王敬欣.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31(1):47-53.
[7]王雁飞,李云健,黄悦新.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6):128-136.
[8]唐家林,李祚山,张小艳.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105-1108.
[9]朱海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基于团体心理训练的视角[J].惠州学院学报,2011,31(2):35-37.
[10]Snyder C R.Hope theory:Rainbows in the mind[M]∥The Courts and the Schools:Longman,1987:249-275.
[11]Mashunkashey-Shadlow J.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ope in Native Americ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D]. Lawrence:University of Kansas:1-54.
【责任编辑:孙健】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Capital Group Intervention Based on PCI Theory
ZHENG Qiuqiang1,FANG Yuan2
(1.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Zhuhai 519087,Guangdong,China;2.School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a hot spot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rea in recent years.Develop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helps individuals keep positive mental state and maintain an advantage in competition.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effect of group intervention plan designed based on PCI theory on university studen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we found that psychological capital group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university students.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can 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s’subject happiness and mental heath level.The improvements above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persistent.
psychological capital;the PCI theory;group intervention
G635.1
A
1671-5934(2017)01-0111-05
2016-10-06
郑秋强(1987-),男,广东揭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