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02-17邱杨
邱杨
(开封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邱杨
(开封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探讨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7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行专病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专病一体化护理;冠心病;心力衰竭;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
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常见并发症[1]。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若未及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可引发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最终诱发心力衰竭。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加强健康教育对病情具有改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究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7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经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监测确诊,排除存在语言阅读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排除患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研究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61~83岁,平均(72.4±4.8)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0~84岁,平均(72.7±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专病一体化”是对一种疾病采取一体化优质护理的简称,从患者入院观察、心理护理、自护技能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知识宣讲、康复训练及指导、出院随访等服务内容及标准,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工作内涵,推行护理责任制,确保护理更具系统化、标准化。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健康知识宣讲、用药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研究组行专病一体化护理:①入院指导:及时了解患者发病原因,并对疾病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入院满3 d后,开展疾病专业知识讲座,并发放相关宣传手册,以此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技能。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告知治疗流程和可能出现并发症;②呼吸训练:缩唇呼气法,以鼻吸气,缩唇呼气,缩唇以不感费力为度,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吸气1次/2 s,呼气1次/6 s,并逐渐将呼气时间延长至10 s;深呼吸法,缓慢深吸气至最大程度屏气,屏气时间为2 s,可逐渐延长至10 s,然后缓慢呼气。20次为1组,3次/d,饭后2 h进行为宜。③症状监测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帮助患者确认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诱发因素,若患者出现乏力、上腹饱胀、疲倦、水肿或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④饮食指导:少食多餐,控制水、钠摄入,多食水果、蔬菜等易消化食物。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等进行评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5~89分,基本满意:60~75分,不满意:60分以下。②生存质量,根据慢性生存质量评分表[3]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估,分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适应性3个维度,18个健康领域,共42个指标,每个指标为1~5分。对量表转换以确保生存质量与得分正相关,并经Cronbach’s α值检验,该问卷信度为81.2%,生存质量评分=[1-(实际分值-最低可能分值)/(最高可能分值-最低可能分值)],总分100分。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生存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群中常见疾病,常并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栓塞等疾病[4]。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缺少有效方法,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且患者治疗依从性逐渐降低。相关研究发现,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预后较佳[5]。
常规护理以轮班为主,护理人员分工不明,护理工作缺少针对性,且护理期间易忽视患者负性情绪、家庭及经济因素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专病一体化护理则通过深化护理工作内涵,全面推行护理责任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不同时期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确保护理更具针对性。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经护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入院指导可有效对患者病情程度准确评估,强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理解,提高患者自身护理技能,为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提供前提。呼吸训练则增加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因此,采用专病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1] 余一知,范小艳,向巧君,等.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5):571-572,579.
[2] 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等.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684-3685.
[3] 余惠霞,来桂英,陈冬梅.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护理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2041-2043.
[4] 石桂芳.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4,40(8):962-964.
[5] 彭贵海,冯晓敏,陈玲玲,等.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470-1471.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2.135
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