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对比
2017-02-26南勇赵莉李苏
南勇 赵莉 李苏
(遂平县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河南 驻马店 463100)
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对比
南勇 赵莉 李苏
(遂平县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河南 驻马店 463100)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比较分析这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均较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高,值得推广应用。
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方法多样。对于单纯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大多数均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恢复快等优势,被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临床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医师主张采用微创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开放性手术渐渐被取代,但微创手术方式较多,临床疗效不等。本研究分别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探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80例,年龄22~67岁,均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病例满足以下2个及2个以上条件[1]:①输尿管上段结石位于腰4椎体以上;②结石横径在8 mm以上且在输尿管内停留时间≥8周;③结石阻塞输尿管,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B超或肾分泌造影示结石上端输尿管扩张或肾盂肾盏未显影;④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⑤纤维或肉芽组织包裹结石。80例患者均经过B超或者肾分泌造影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输尿管结石且符合入组条件。其中左侧输尿管结石30例,右侧输尿管结石2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8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30.6±4.9)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为(32.7±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局部麻醉,侧卧位。Wolf F8/9.8输尿管硬镜插入输尿管,利用脉冲波破碎结石,对于体积较大的结石用取石钳取出,然后放置“J”管引流。在碎石术后3~5 d行泌尿系统平片复查以观察结石清除情况。一般情况下术后4周即可拔除“J”管[1]。
1.2.2 观察组 给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全麻后先取截石位,经X线引导将导管逆行插入结石下方后改俯卧位,将Wolf F8/9.8输尿管硬镜插入肾集合系统,可利用B超定位,确保导管进入肾集合系统,利用脉冲波破碎结石,可同时清除同侧肾结石。其余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 疗效评估 术后3~5 d行泌尿系统平片评估结石清除情况。平片上无结石影或者残留结石横径≤0.4 cm则为手术成功。若有结石残留,可以在术后1个月再次行泌尿系统平片复查,仍有结石残留者应于术后3个月再行泌尿系统平片复查[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57.5%(23/40),术后7 d结石清除率为20.0%(8/4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42.5%(17/40),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0.0%(32/40);观察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2.5%(37/40),术后7 d结石清除率为57.5%(23/4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7.5%(35/40),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7.5%(39/4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石阻塞输尿管可以造成上段输尿管扩张,严重者甚至可以造成肾盂肾盏扩张积水,造成不可逆的肾损害。随着微创理念在泌尿外科诊治中的不断深入,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临床医师主张采用微创手术,如经皮肾镜取石术及输尿管镜取石术等,各有优缺点。对于输尿管结石横径≥1 cm且存留时间在3个月以上、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包裹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等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一些微创手术存在一定限制,治疗效果较差,所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既提高结石清除率,又减少手术并发症成为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一次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均低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虽然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但手术成功率与结石清除率低,且可导致结石移位、输尿管穿孔等[3]。主要原因为部分结石可逆行进入肾集合系统,输尿管镜无法进入肾集合系统,进镜失败导致手术失败或者结石导致输尿管扭曲畸形,使得输尿管镜无法达到合理位置,致使手术失败。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成功率高,且对于存在输尿管扭曲狭窄、纤维及肉芽组织包裹结石等情况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还可同时清除同侧肾结石。对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二次手术可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寒颤等现象,考虑可能为高压力冲洗肾盂肾盏时致使感染灶破溃,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脓毒血症而中止手术。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二次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术后3个月结石完全清除,可能原因为结石逆行进入肾集合系统,提示术中取石时应该反复仔细检查肾盂、肾盏是否残留有结石[4]。
综上所述,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高,虽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费用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可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可作为包裹性结石、合并同侧肾结石、结石远端输尿管扭曲狭窄等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1] 郝元元,王晓庆,姜凤鸣,等.微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193-195.
[2] 高嗣法,汪前亮,孟令超,等.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治疗的系统评价[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3):297-299.
[3] SuryaPrakash V,Punit M,Ajit V,et al.Combined laparoscopic and 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 calcified renal hydatid cysta novel nephroscope- and lithotripter-assisted technique[J].Urology,2012,79(6):1407-1409.
[4] Isen K.Technique using a percutaneous nephroscope and nephroscopic scissors transurethrally for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orthotopic ureterocele in adult women[J].Urology,2012,79(3):713-716.
R 693+.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2.097
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