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站在学情的“正中央”
2017-02-17张晓华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6期
◇张晓华
教学,要站在学情的“正中央”
◇张晓华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之上,这是老师们都认识到的教学基础。但在真正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对此认识的程度如何呢?不妨先来看一则案例:
执教者执教的内容是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在教学的前半段,教者的教学重点在词的意思理解、情感品味以及练习读背上,这是对这首词内容方面的教学。在教学的后半段,教者设计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改动这首词的下半阕,然后再尝试根据老师描述的情境写几句词的内容。课堂上,在改动环节出现了“最喜姥姥无赖”“一直昏睡天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语句,而自创的词更是五花八门,如“小狗汪汪叫”“河上小船摇着”等,这与这首词的意境背道而驰,学生对词的认识以及学生的语言实践都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从这则案例可以看出,老师是根据自我喜好,而不是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取教学策略、安排教学内容的。让学生对一首经典的宋词进行改写,以及自创一首词,难度可想而知。不仅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严重不足,而且学生对于词的知识也比较匮乏,如词的“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难题。哪怕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试一试水,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有充分的了解,才不至于在课堂上闹笑话。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足,归根结底还是老师忽视了对学情的把握和认识。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内容,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点、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等来定,但具体教学策略设定、教学过程进行,则一定不能忘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学习实际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策略,不是为了突显老师的精彩,而是为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教学,要站在学情的“正中央”。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