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写字,因需而教
2017-02-17汪洁琴
◇ 汪洁琴
识字写字,因需而教
◇ 汪洁琴
尽管2011版课标降低了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和写字量,许多老师还是感到识字写字教学任务重,课堂效率低下,效果不尽如人意。生字教学真的有这么难吗?笔者认为,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因需而教,就能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
识字教学并不是零起点,许多生字学生课前已经会认了,一部分生字课堂上学生自己也能认一些,剩下需要老师教的只是小部分。我们找准了学生识字的起点,大可不必在学生已经会认的生字上做无用功。吉春亚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首先出示该课“我会认”的 13个未注音的生字,给这13个生字分别标上序号,让学生自己试着认读,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几号字不会认。吉老师把学生指出的不会认的生字板书出来,再集中教学这些生字,大大节约了生字教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茹茉莉老师则是采用“听音标号”的办法,教师读要求会认的生字,比如1号“假”,学生根据听到的读音,在“假”字旁边写上1。这样一轮检查下来,学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字,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了解了学生真实的识字起点,课堂就可以有的放矢,因需而教,提高效率。
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之后,识字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有的生字不需要老师一味地分析字形和部件,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外部的字形分析走向内涵了解。有一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时,出示“雀”“鹰”,学生很快能分析字形,认识这两个生字。老师循着学生的认知起点,带领学生往前再迈一步,接着出示这两个字共同的构字部件“隹”,出示“隹”的甲骨文、金文,解析“隹”的字形和字义。再出示“雄”“雕”等生字指导学生认识。这样的生字教学既照顾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又抓住了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由学习一个部件连带学习了一批生字,学生更因此感知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感受了汉字丰富的内涵。
(作者单位:安徽太湖县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