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微写作:专业成长的“利器”
2017-02-17◇赵娜
◇赵 娜
教育微写作:专业成长的“利器”
◇赵 娜
“字不在多,思想争鸣;语不在繁,意义无穷”,这正是对教育微写作的生动描述。屈指算来,我已经与微写作相伴八年有余,执着的坚守,不懈的探索,赢得了思想的花开与教育的芬芳,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与教育微写作的结缘,纯属偶然。自从踏上教坛的那一刻起,我就对文字有着深深的眷恋,总想把教育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拧成文字的“结儿”,哪怕不漂亮不丰实,总算是个小小的收获。可很多时候,忙碌的作业批改打乱了计划中的节奏,让很多急于表达的语言“搁浅”。无奈之中,我便“投机取巧”,只记录某一教育生活最动人的瞬间、最精彩的片段、最深刻的体悟,区区二三百字,既用时费力不多,又及时梳理回味,可谓一举多得,美哉乐哉!这样的写作方式坚持了一年半之久,我才接触到“教育微写作”这个新词语。顿时,我豁然开朗,原来在不经意间就赶上了教育写作的新潮,内心莫名激动兴奋,便日日不忘奋笔疾书,让每一天的教育故事源源不断地汇成了鲜亮而隽永的文字。阅读其间,回味其中,每一天都成了有根的日子,心灵不再飘荡,足迹更加坚实,教育的路也因精妙文字的汇聚而花香满径。
当洋洋洒洒的长篇文字呈现在眼前时,你一定会选择“读”,然而当简短精悍的小幅文字呈现在眼前时,你一定会选择“品”。正是如此,每日品悟教育微写作的文字,成了我教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字斟句酌,静思细想,恍然间就有了欣喜的顿悟,原来在文字的背后绽放着灿烂的光芒,片言数语也能凝聚深刻的教育思想。深刻的彻悟之后,我对教育微写作更多了几分敬畏与尊重,不再随意地信笔写去,不再散漫地搪塞敷衍。发现了某一教育现象,我不只是单纯地泛泛记录,而是通过表面追其根源,透过现象思考本质,在思维的游走与精神的阵痛之后,总能获得更犀利的观点、更厚重的思想。不知不觉,我在教育微写作的促进之中,踏上了向教育思想纵深处漫溯的艰辛之路。然而,思想的破壳不惧风雨,精神的升华不畏考验,我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群文阅读,一边开展海量阅读的研究实验,一边撷取思维的跳跃火花进行微写作,处处留心,时时创新,最终整理成了《群文阅读精思妙想》,颇受青年语文教师的青睐。
所谓真正的教育成长,不在于我们做了很多重复的机械作业,而在于我们收获了很多颇有价值的智慧思想。而我由衷地庆幸,正是教育微写作的引领,让我不再随波逐流,不再盲目跟风,而是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教育事儿,躬下了身子,撸起了袖子,不经意间,就踏上了一条“深耕细作”的教育之道,留下了深深的成长印痕。从课堂策略的探究到教育阅读的蔓延,从班级管理的艺术到潜心育人的技巧,从语文素养的积累到社团活动的开展,方方面面都在教育微写作中有所涉猎,无形之间,就不由自主地踏上了专业成长的 “快车道”。每日坚持的教育微写作,看似每天二三百字是“小菜一碟”,但数年如一日地积累下来,就是不容忽视的“成长宝典”,目前我的教育微写作已多达 52万字,这个数量并未给我太多的震撼,但字字句句间折射的思想锋芒,就是我从教二十载的智慧积淀,也是一辈子铭记于心的“教育财富”。
教育微写作,乃专业成长的“利器”。记得《新周刊》这样阐述“微”的含义:“微”不是小,不是弱,不是卑。微,是精妙,是细致,是深入。微,是春风化雨,是无所不在,是越个体越鲜明,是越草根越大声。即使我们是默默无闻的草根教师一枚,也不妨踏上微写作的成长征程,着眼“微”视角,挖掘“微”故事,关注“微”体验,去成就平凡而不平庸的教育“大”人生。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昆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