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受尊重中感悟师爱

2017-02-16马艳杰

关键词:师爱思维老师

马艳杰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南阳小学)

让学生在受尊重中感悟师爱

马艳杰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南阳小学)

只有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受尊重中感悟师爱,师生关系才能民主和谐,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加得心应手。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尊重自己。

理解 信任 尊重 师爱

“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正因刚才自己不在教室,学生不遵守纪律而大发雷霆,一个小女孩走到她面前举着一角硬币,怯怯地说‘老师我捡到一毛钱’。老师装没听到,继续训斥学生。女孩等了一会儿,稍提高声音说‘老师我捡到一毛钱’。我以为老师会就势转变话题,表扬此学生,也让全班知道应该学什么样,不学什么样。毕竟只是二年级的小孩子呀!老师却将一脸怒气转向该女孩,接过硬币不屑地扔到桌上,口中说:‘行了,不就捡一毛钱吗?你还让我怎么地呀?回去吧!’”事隔多年,也许当事人都已忘记这件小事,可我却忘不了小女孩失望受伤的神情。希望她们如孔子与宰予,孔子说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后来有成就的宰予仍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总想我们老师不应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说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的确,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受尊重中感悟师爱,师生关系才能民主和谐,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虽然我只是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但经常能体会到与学生互相尊重带来的内心充盈与喜悦,现在,我就将自己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尊重学生,即我们要热爱学生。爱是尊重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对学生的真爱,尊重只能是虚假的形式,唯有发自肺腑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必然是热爱孩子,并从与他们的交往中找到乐趣,他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内心感受到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他了解他们的内心,不会忘记自己过去也曾是个孩子,并深信每一个孩子将来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体会他们的兴趣、欢乐和忧虑,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如果我们把所教的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爱也不是难事。只是有时我们不善于把这份爱表现出来。其实很简单——上好每一节课,不糊弄学生。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多些耐心和鼓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真诚地为之高兴和祝贺。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将心比心,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而不是大声呵斥或在心中把他们打入冷宫。当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哪怕只是帮他们拎桶水、拧开水瓶盖……当然尊重不是溺爱,更不是顺从放纵。小学生如成长中的小树,需要随时修剪不良枝丫,只为成长得更茁壮。热爱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对学生的错误说“不”。这里我们可以向优秀班主任取经——不公开批评学生,不高声批评学生,及时教育、击中要害。如在劳动中一男生不好好干活,把班级花盆打碎了,还把责任推到其他同学身上。我得知后,当着大家面没说什么,但在办公室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使他认识到不好好劳动不对,推卸责任更可耻。过后他不仅主动赔偿了花盆而且向同学承认了错误。我认为,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热爱尊重学生的更深层次的表现。

其次,尊重学生,即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这里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亲耳听到一个二年级学生说他们老师整天就知道玩麻将。细问才知道不过老师两次打电话时没避讳学生,因为他们还是才一米多些的小不点儿,以致孩子“语出惊人”。我们常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况诞生就是胜利者的小学生!他们小小的心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细腻得多。我认为,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在当孩子向我们问好时,我们微笑点头回应。课堂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争辩。班级活动集思广益,提高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偏袒、不歧视学生。当学生向我们告状时一定要搞清问题的始末和关键。听学生讲话时要专注,最好能看着他的眼睛……让我们为师者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蹲下来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在学生仰视我们时,给他们一个仰视的理由。在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尊重时,同样帮他们体会到尊重是相互的,我们也需要他们的尊重。

再次,尊重学生,即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世间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我们的学生更是各有特点,唯此,我们的生活才多彩。我们做教师的应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公德的公民基础上,充分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而小学阶段则重在培养规则,培养对学习、对生活、对自然的兴趣和动手及想象能力上,我认为这才是素质教育所真正提倡的。我们为师者怎能真如园丁,将学生修剪成整齐划一的小松树?可纵观我们现行的教育,我作为一名教育者经常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悲哀。为什么我们总是“恨铁不成钢”呢?钢有钢的优点,铁有铁的好处,这世界两样都需要哇!以往我也总以为逼学生学习是负责的表现。现在我学会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顺势教育的方法。如这学期我面对平日什么都好,一学习就苦脸的学生李某采取了上课多提问鼓励,尽量保证他课上的听讲效率;课后谈心,要他每次考试只要超过一名同学即可,作业量也比其他同学少些,只要他保证质量。慢慢地,他进步了。对学数学不再抵触,成绩也提高了。还有个学生在我刚接班上课时,总是偷偷在下面画奇形怪状的小人玩。学生向我告状,我没有马上批评他。下课把他叫到无人处,先告诉他其实老师小时候也挺爱画画的,然后问他这幅画的意思。这回轮到我惊讶了——这个平素说话结巴不敢抬头看老师的小男生竟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他编的图画故事。我怎能不尊重他的爱好呢?我和他一起讨论上数学课画画弊大于利,又鼓励他课余时间把爱好坚持下去。我说我要看到他更成功的作品。现在我欣喜地看到他也变了,上我的课爱发言了,作业完成对的多了,画画得也更好了。“直木易做梁,曲木易做犁。”我希望我的学生身心健康,将来在社会上都能有所成就。

最后,尊重学生,即我们首先要做到尊重自己。注意调试自己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容人之量,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注意自己为师者的形象,更要在学生面前维护同事的形象。钻研业务,让学生信服你;自信开朗,让学生喜欢你;善良大度,让学生依恋你。这样我们会活得简单而快乐,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我的学生在受尊重中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他们对我的尊重更成了我工作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彼此尊重,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彼此尊重,让我们快乐翻倍,忧伤减半,彼此尊重的感觉真好!

责任编辑:王天舒

亲子教育中,孩子很需要美的陶冶与导引

我们的教育一直重视对品德的强调,但很缺乏对孩子“美”的陶冶与导引。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帮孩子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因为,美,和孩子的生命质量与生命进取密切相关,和孩子一生的幸福密切相关!美,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件大事。

居里夫人曾说过一段非常重要的话:“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名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诚如居里夫人所言,缺乏“美”在孩子心头的驻扎,我们孩子身上的“科学”也走不了太远太久。“美”可以让孩子诞生信仰。而坚定的信仰才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真正的发动机。科学,本身很美;科学,让世界更美。

照片上,音乐教室里,孩子们都走了,却留下了不少废弃物。如若从美的角度考虑,孩子们可能欠缺的不仅仅是一次提醒或是批评,欠缺的也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孩子们更欠缺的是对美的真切感知与认同。

一个人,也只有在开始真正关注美、理解美、懂得了美的时候,也就再不会隔离美与轻慢美了。他们绝不愿意将“丑”留下来,更不希望自己变“丑”。

美,不仅仅是一种风景,这种“风景”内化落实在人的生命里,便会成为一个人的生命素养,进而发展为一个人的生命自觉与生命追求。

教育不仅是教人技能,教育也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去实现现实中的一个个升学目标。上过学和受过教育,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教育,一个很大的责任,便是给人幸福。

而教会孩子发现美,关注美,留恋美,就是教会了孩子在人生的路途中不断感受生命状态的美好,不断体验产生于心灵中的幸福。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

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地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

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猜你喜欢

师爱思维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师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