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和着时代步伐走来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报道
2017-02-15
□文/教师发展编辑部记者 墨 野 传 艺
应和着时代步伐走来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报道
□文/教师发展编辑部记者 墨 野 传 艺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基本概况
2016年6月17日,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在云阳教师进修学院成立。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是由渝东北从事教师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活动范围为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垫江县、梁平县、忠县、石柱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并辐射湖南、湖北、陕西三省。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为指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坚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有效开展区域性教师教育学术活动,研究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繁荣社会主义教师教育科学,为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业务范围是:(一)开展教师教育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及时提供教师教育信息;(二)组织“互联网+教师教育”经验交流与智库建设,举办展览,开展教师教育特色、品牌等成果评选评估活动与宣传报道;(三)支持会刊《教师发展》编辑部采编业务;(四)制定并实施区域教师发展学术活动与智库建设规划;(五)构建本共同体区域性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并与本会专家资源库对接,做到资源共享;(五)组织或承担征文赛、课题申报、赛课、智库等活动;(六)开展符合本会宗旨的其他有关活动。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五年发展规划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取决于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养。一个国家的实力取决于教育的实力,人才培养取决于教师。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风起云涌,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西部开发的战略实施和库区生态涵养发展以及“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格局的形成,对推动渝东北教育优先发展、快速发展、协同发展、均衡发展,既是历史性机遇,又是艰巨的任务和极大的挑战,要办好渝东北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建设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成立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不仅适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更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按照《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章程》、《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渝东北片区教师教育共同体规程》,为明确片区教师教育五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特制定《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渝东北教师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作为片区教师教育共同体遵循的行动指南,以2016年为规划基准年,重点明确未来5年渝东北片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统筹发展、率先发展的“12341”总体目标、“七大”具体目标、“六项”主要任务,重点规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教师培训师资、全员师资专业发展等培训目标任务,教师教育共同体将承担着八万名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培训重任,需要齐心协力担当起时代的使命,共同谱写功在千秋的篇章。
一、 教师发展共同体美好的前景
重庆直辖近20年来,渝东北片区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有了新突破;政府财政性经费对教师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快速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识显著提高;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新格局,为未来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各类教育快速发展
渝东北片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821所。其中幼儿园169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533所,公办村级幼儿园(点)424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1所。2016年幼儿在园人数27.6万人,现有教师1.5万人。“以市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街道和村级幼儿园(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保教质量逐年提高。小学(含教学点)1659 所,初中316所,普通完全高中88所。自2003年以来,渝东北片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自2006年之后本片区各区县相继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现有小学教师4.3万人;初中教师2.4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区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各类普通高中88所,其中公办完全高中69所,公办附设高中10所,民办高中 9所,在校生26.7万人,高考上线率逐年上升。教师1.8万人。渝东北片区现有中职学校35所,特殊教育学校 12所,普通高等学校7所,教师进修院校 12 所。在校学生162.1万人,在校学生占片区总人口的 14.1 %,教师总人数10.9万人。此片区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办学导向,规模扩张迅速,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与短期培训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职业教育高中阶段的招生人数基本与普通高中比例相当,办学模式正在由单一型、封闭型向复合型、开放型转变,初步形成了“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办学特色,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教师教育成效凸显
本片区现有教师进修院校12 所,教师10.9万人。教师教育坚持服务各级各类学校的原则,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教育培训项目,始终坚持以提升在职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根据培训要求开展“代转公”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达标培训;新任教师上岗培训;在职全员培训;校本研修培训;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及中层干部岗位培训;市县级名师培训;各学科教学提高培训等。每年培训各个项目教师 3万余人次。
片区内各区县教委、教师进修校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人民满意、适应需要”的培养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提升了师德师风水平;通过广泛开展“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有效搭建了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广泛开展学历提高培训、继续教育、新课程培训、校本教研、送课下乡、“三优”工程,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名优校长”、“骨干校长”的评选,有效提升了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通过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增强了队伍的整体活力。并且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围绕素质教育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全面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切实加强了教研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了教研网络。还着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建立健全了新的教学评价制度,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面临的新形势
(一)面临的新机遇
清 蒲华 仿吴仲圭山水
本片区未来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基础。一是有过去几十年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有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高度认识,有发展教育的强烈愿望与需求。三是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和积极兴办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四是有地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有力支持。五是在整个教育改革中,党和国家始终把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地区放在首位,竭力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推进教育公平,为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六是为保证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国务院制订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库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库区劳动力职业技术和就业能力,确保移民安稳致富,这确立了教师教育是改变库区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七是“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需要各领域的协同发展,在教育领域内也要求有多方面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有利于建立优秀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机制,推进教师跨地区流动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目标,重点看教育,关键靠教师,必须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负担能力与负担意愿就越来越重,突出表现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这为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未来5年建设发展提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从超常规发展向理性发展、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从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三个转变”问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要。
(二)面临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科技、教育、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世界的竞争焦点就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随着小康社会建成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作为渝东北片区教育要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进程,加快教师教育的步伐,不断解决教育“瓶颈”问题。
渝东北片区的教育现状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刚刚走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程,面临着城乡教育差别、双高“普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教育现代化以及正在大力推进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县建设等多个艰难历程,这对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铁饭碗”时代的终结,使市场竞争和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成为现实。今后5年,教师教育共同体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造就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渝东北片区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也凸现出来。一是人口的增长给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随着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深入,人口流动和出生人口的变化,本片区教育的结构布局,已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事业规模偏小,初中毕业升学率偏低;相当一部分乡镇村小、教学点设施落后,班额不足,规模偏小,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办学效益低下;民办教育更急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才能适应人口变动因素对各区县教育的需求和资源配置的需要。二是农村师资队伍出现量足质弱的现象。新进教师综合素质令人堪忧,急需“补钙”、“输血”、“充电”的压力是摆在教师教育机构的一个新课题。而边远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仍然不容忽视,尤其是“民转公”、“代转公”教师中绝大多数年龄较大,专业基本功相当薄弱,给均衡教育在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困难。三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能力恐慌”的现象。包括“专业技能恐慌”“师德修养恐慌”“信息技术能力恐慌”“教科研能力恐慌”“骨干能力恐慌”“培训师资能力恐慌”六大类。“专业技能恐慌”即为学科专业不对口,特别是艺体教师总量明显不足,不少学校甚至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学校艺体学科教学和艺体活动不能有效开展;选招、公招、特设岗位等形式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缺少必要的专业基本功等。“师德修养恐慌”即为青年教师,普遍都生活经历、阅历不够,缺少应有的教育方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风范有待进一步树立,尤其对学生缺少耐心、细心、包容心。“信息技术能力恐慌”即部分青年教师,尤其是乡村中老年教师没有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不少初、高中理化生教师不能做演示实验,目前农村一些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还不能操作计算机。“教科研能力恐慌”即为数不少的教师不会听课、不会评课、不会说课、不会做课题研究、不会写教育教学论文等。“骨干能力恐慌”即市县级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培养机制不活,锻炼平台不够,发挥作用不强,资源优势不明显。“培训师资能力恐慌”即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部分师资既缺乏外出培训机会,又无法深入基层课堂,“进不了厨房、下不得厅堂”,更有大部分培训师资完全依靠“进口”,长期培训都是老面孔。
三、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指导方针与基本策略
(一) 指导方针
共同体未来5年建设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互助共建,夯实基础;携手共进,提升内涵;资源共享,引领未来。
“互助共建,夯实基础”是按照“互助发展、协作发展、共同发展”的思路,遵照《共同体规程》构建良好的互助关系,用好共同体的公共资源,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成员优势,统筹规划教育发展的各种资源要素;统筹规划普及与提高;统筹规划当前与长远,夯实发展基础,树立新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试验实践,破除阻碍教育发展的陈旧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建立教育发展激励机制。“携手共进,提升内涵”是按照“创优品牌、特色发展、又快又好”的思路,扣紧教师教育主题,把握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建立科学化的教师教育决策机制与运行机制,遵循教师教育规律,尊重共同体意愿,始终把教师教育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推进教师教育共同体优质快速发展,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发达地区先进水平,提升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市内外的影响力,为教师教育的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增添动力。“资源共享,引领未来”是按照“立足现在、着眼长远、超前部署”的思路,强化优势,提升弱势,坚持机制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激活联动机制,突破发展瓶颈,统筹教育资源,提升开放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切实将教师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来,着力解决教师“六大能力恐慌”问题,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体制多元化、城乡一体化、教育人本化、队伍现代化、办学优质化、交流国际化的办学格局。
(二)基本策略
共同体未来5年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均衡发展,坚持质量立教,坚持人才强教,坚持科研强校,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统筹发展即切实把教师教育摆在事关共同体全局的高度来抓,坚持服务基层学校,服务一线教师的方向,努力促进教师教育同人才发展紧密结合,不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均衡发展即以均衡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工作全局,坚持教师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教师教育公益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为乡村学校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质量立教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核心素养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坚持人才强教即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高地,努力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坚持科研强校即切实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培训,狠抓教师教科研基本功,实施分类指导和帮扶,实现督导、规范、高效的目标,促进和保障教师教科研的渐进、健康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教师发展共同体发展道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形式创新,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教师教育新型模式。进一步扩大教师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教师教育共同体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国际合作交流。
四、教师发展共同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破解“六大能力恐慌”问题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实现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目标,实现“一个目标”、“两个打造”、“三个加快”、“四个建立”的“12341”奋斗目标。即“一个目标”:把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打造成重庆市教师教育高地。“两个打造”:打造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打造一支适应片区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三个加快”:加快构建共同体管理体系;加快制定渝东北片区教师教育精品(特色)培训项目;加快渝东北教师发展整体培训规划。“四个建立”:建立一套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建立一套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信息网络化系统;建立一套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高中低端培训体系;建立一套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内外交流发展平台。“一个缩小”:缩小与重庆市主城区教育质量的差距。
(二)分类目标
1.基础教育均衡化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不断提升“保教”双能的专业技能,实现保教一体化;切实加强幼教师资的师德教育,让适龄幼儿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建立“家园共建”体系,实现幼儿监护人接受教育指导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全面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推进九年义务阶段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初中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基本能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加强师德修养,逐步淡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强化农村学校艺体学科师资专业提升;提升高中师资队伍素质,重点解决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观念问题,着力培养一支学习型、智能型、专家型的高中教师队伍;重点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确保适龄残疾儿童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元 元人集锦卷
2.职业教育市场化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重点打造“双师型”、“多能型”的职教师资队伍。切实加强职教师资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学生职业观、岗位能力意识;不断提高培养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本领;打造具有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的师资队伍。
3.教师教育优质化
在学术和智库层面重点支持和建设好教师进修院、校。不断强化内涵发展,有效整合项目培训的各种资源,把共同体建成重庆市教师教育的高地;切实做好教师教育项目培训规划;切实解决服务基层教育、服务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
4.继续教育终身化
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网络,逐步建立社区成人学校(院),实现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初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做好从业人员职业需求的各种技能学习培训。
5.队伍建设专业化
按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要求,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师资现状,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达标体系,做好项目培训规划,促进各类教师基本实现专业化;做好中小学学校干部队伍培训规划,实现中小学校长职业化。
(三)五年目标
1.2016 年目标:组建共同体管理机构,加快共同体制度建设
第一,全面整合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培训师资资源,建立培训专家库,全面实施培训专家互动、互研、互派。第二,申报和打造片区精品特色培训项目。第三,制定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各级各类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标准和五年培训规划。第四,制定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目标考核办法。第五,共同体成员实行每半年志愿申报承办“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成果展示暨经验交流大会”制度,展示共同体建设成果。
2.2017 年目标:建立共同体管理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培训规划
第一,制定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培训规划。第二,建立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培训管理网络。第三,构建共同体精品培训项目资源(课程)体系,着力打造特色项目并实施异地培训。第四,做好《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城乡教师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渝东北片区教师“能力恐慌”对策性研究》课题研究。
3.2018 年目标:推行共同体规范化管理,实施特色项目战略
第一,完善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体系建设。第二,完善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培训网络体系。第三,完善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项目实施目标考核体系。
4.2019 年目标:打造共同体项目特色化,推广教师发展共同体成果
第一,做大做强一批精品培训项目,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二,传播共同体教师教育经验,打造教师教育品牌。第三,打造一批共同体学科教师带头人、共同体骨干教师,建立共同体名师队伍。第四,广泛开展教师发展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全面提升共同体的影响力,共同体巡回举办教师发展成果展览会。
5.2020 年目标:实施共同体项目精品化,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第一,实施以精品项目促进特色项目发展,以特色项目指导全员培训项目,实现教师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第二,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共同体项目培训现代化体系,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21年之后,做到渝东北片区共同体教师教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入重庆市教育的先进行列,部分领域全市领先。
五、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要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内涵发展
抓教师教育,要从抓“发展理念、发展重点、发展方式”为重点。即由抓外延扩展、数量增加转变为抓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由注重投入保障、办学条件改善转变为提升办学品质、创新教育特色、促进人的发展;由粗放管理、终端评估转变为优化过程、全程管理。
首先是确立内涵发展理念。按照内涵发展要求,树立质量立教意识,在教育精细化上下功夫、特色化上创品牌、创新性上谋发展的教育理念,实现“四大回归”,即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校体现价值,让教师彰显精神,让学生绽放个性。其次是突出内涵发展重点。在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关注校长管理水平,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寻求质量提高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和关键环节,抓住实践层面的主攻方向,实现“四大提升”。最后是抓住内涵发展本质,落实教育品牌战略、“四名工程”战略、文化传承战略、质量兴校战略。坚持“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品牌,职业教育抓特色,各类教育上台阶”的办学方向,明确不同学段的发展重点,分年级、分学段制定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二)切实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以“补充数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为目标,建设适应教师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者队伍。
首先,帮助各区县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管理体系。其次,把树立现代教师教育思想、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作为培训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重点要求培训者学习现代教育及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最后,分期分批分层次建设骨干培训师队伍,制定共同体骨干培训师评价考核标准以及个人提高培养方案,激励骨干培训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预计到2020年,培养100名在重庆市相应学科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培训师”,200名在共同体内有一定影响的“骨干培训师”。
(三)加强全员师资队伍建设
以“改善结构、提高素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为目标,建设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学校干部队伍;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的能力,形成中小学培训教师的多元化格局。
第一,加强校长与学校干部的管理队伍培训。量身设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以促进校长专业化和职业化;依托各级培训机构、网络教育资源、管理论坛等平台,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网络技能为载体,采用专题培训、分岗培训和问题培训研究等方式创新学校干部培训模式。第二,把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师资队伍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使广大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自觉性。具体包括:抓好“国家级”骨干教师的高端培训;抓好市级骨干教师的中端培训;抓好区县级骨干教师的综合技能培训;从全国重点大学引进一批素质好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经过1~2年教学锻炼后选送定向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实施重点培养;建立名师培养对象访学制度,加强对特级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开展“名师论坛”,成立骨干学科“名师工作室”,实施名优教师资源共享工程。
(四)构建教师发展环境
教师发展的环境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构建,坚持教师教育公益性原则,突出人文环境、培训环境、社会环境三大重点。
具体构建中,为保证教师享有接受优质继续教育的机会,确保教师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首先是结合区域教师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和措施,认真落实关于推动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组织实施好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培训项目,完善相关措施。其次是每年上下学期各开展一次共同体成果展示暨教师教育经验交流大会,共同分享教师教育的新成果、新信息,研讨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形成阶段性教师教育成果。再次是完善教师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磋商机制,构建双边、多边教师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教师教育培训机构与共同体合作,有效利用教师教育优质资源,促进教师发展共同体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整体水平。最后是组织共同体教师教育精干力量,花大力气深度开发、编写看得懂、用得上的地方教材及接地气的校本培训教材,使其成为库区教师教育的一张“名片”,用浓郁的库区人文气息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创造新文化,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资源。
六、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发展战略
(一)完善“三大”体系
1.完善机构建设体系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帮助区县教师教育机构或进修院校教研员队伍加快教科研训的整合步伐,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各区县设立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在整体层面为共同体成员搭建交流平台。
2.完善共同体培训体系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帮助区县规划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社区教育,开展一线教师多种需求的继续教育形式。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并力争各区县在5年内建设3—5个优势学科精品(特色)培训项目,围绕优势学科特色培训项目搭建精品培训课程。
3.完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体系
以满足广大教师需要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提升库区教师教育资源整体质量,增强库区教育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加快教师教育发展,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形成各具特色、区域共享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基本满足各级各学科教师教育需求。届时,共同体将形成优势学科特色培训项目库、精品培训课程资源库、优秀培训师资库。
(二)实施“三大”战略
1.实施公平发展战略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以“万开云”板块为轴心,以境内沿江区县为轴线开展工作,辐射渝东北各区县。各区县公平参与、公平发展,共同体成员单位轮流组织共同体教师教育交流会,资源共建,成果共享。
2.实施互动发展战略
共同体不断扩大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同时,针对各区县的示范、重点、特色学校,制定推广计划,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设立其学校为教师教育实践重点建设基地。互动发展逐渐由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扩展上升为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与教师教育基地之间的互动。
3.实施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在教师教育机构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素质提高工程、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培训师与教研员队伍管理科学化、结构分布合理化、学科教研员专业化,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广大教师满意、适应教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兼职培训师和教研员队伍。并不断创新教师教育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教师教育培训。
(三)实现“三大”提升
1.提升教师教育内涵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帮助地方教育部门实现从国家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到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升,教师教育对象从公办教师到民办教师,教师教育内容从教学技能到现代教育新视野、现代教育新视点、现代教育新概念等全覆盖,教师教育在时间上从短期集中培训到长期发展监控。
2.提升教师教育效益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帮助教师培训机构实现教师教育过程从单一学科课程教学到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师教育;学术研究从单一科研推进到交叉、分层发展;重点学科从单项建设到建立“产学研”联盟;教师教育发展从共同体规划向国家统筹推进。
3.提升教师教育环境
从学术与智库层面,帮助教师教育环境优先发展,包括建设完全满足教师培训硬件需要的基地;建设与教师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搭建学员充分流动的共同体内外教师教育交流平台,建构优质教师教育大平台。
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五年愿景,是共同体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共同体精诚团结、共建共享的指南,更是共同体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五年愿景将成为未来5年共同体成员履行工作职责、研究教师教育措施、编制教师教育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渝东北教师教育未来5年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未来4年,是共同体教师教育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改革发展的黄金阶段,共同体成员务必团结一心,紧紧围绕转化“教师能力恐慌”问题,建立优质培训师队伍、优秀教研员队伍、特色培训项目、精品培训课程为目标,组织实施好共同体教师教育研讨会、实施好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发展好共同体教师教育内涵,共同体成员团结一心,组织好、实施好、发展好教师发展共同体,打造重庆市教师教育高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