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之策
2017-02-15江苏盛忠华
⦿江苏/盛忠华
谈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之策
⦿江苏/盛忠华
体育特长生是指在体育学习中,在身体素质、运动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具备特长也就是说具备发展潜力的学生。他们运动能力强、体育技术、基本功出众。基础化、普及性化的教学目标对他们的发展存在着制约其身心发展及影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让体育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各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当前任务和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体育特长生;体育教学
一、立足本我课堂,发展运动能力
(一)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2015年我校整合市少体校,大量体育特长生进入我校各年级就读,那么问题来了。体育教师在现代的教学备课模式中,都是以正常生学习技术基础来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从而制定一个量化的学习目标。而这些均化的学习目标对于我们体育运动学校的特长生本身的能力发展来说,是存在很大弊端的,对于一般性量化的学习目标,在他们眼里,是根本不具任何的挑战性的,他们无需付出努力轻轻松松就可以达成目标。这样很大程度的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感。因而,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给他们量身定做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的喜悦心情。例如:我在水平三田径教学《耐久跑》的教学中,对于一般正常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耐久跑的兴趣活动,积极参与耐久跑的练习活动,在老师指导下提升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使学生能够做到合理分配体力,胜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熟练耐久跑动作要领,并且必须保持较高的技术动作。这样既提出了正常生的学习目标,又较好的解决了特长生的技术学习,也给正常生设定了一个学习的标杆,真可谓一举多得,一箭双雕。
(二)拓展项目深层次创设更广的学习内容 根据学生掌握学习运动基本技术要求等不同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各项身体数据都完全不同,现在又加入了特长生,更显得参差不齐。经过几年教学的摸爬滚打,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手段,使我们收获满满。如在《足球绕杆》教学中,在多数学生已经能完成动作的前提下,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学习内容来丰实技术,如《足球绕杆射门》等等高难度动作来拓展练习。使一些高素质的学生能进一步的接触到竞技技能。这样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技能的情况下充分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灵魂与魅力。
(三)更广阔地为学生提供运动技能提高空间 所谓运动技能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理的技术动作。学生潜能发挥是无止境的,那么,我们如何来强化其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呢?这个问题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不仅是他们实现自身能力提升的要求,而是更是能体现他们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我们要拓宽思路,改变观念。变原有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主动做、主动学的课堂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潜心探索、细心研究、学习与努力提升,让体育特长生和正常生在同一堂课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外延伸,能力强化
(一)更科学的指导锻炼学习方法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体育人都知道,体育知识特别是体育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根本,学生只有牢固的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更有效的学好体育,才能使正常生初步的掌握动作水平及合理运动方法,才能使体育特长生更好的在体育课中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为高技术、高水平的实现打好坚实的根基。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年龄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运用理论教学和理论相结合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故,体育教师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他们锻炼之前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二)制定可行性详细的学习计划 体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我们在研究教材时要充分考虑课堂的兴趣性、健身性、以及实用性及竞技性,要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教育学生学会交往、交流和创造。如:我校是苏州市举重项目传统学校,我们训练学生举重就是按照严格的训练方法进行的,以确保及训练的安全性。众所周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好知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授的是体育知识、技术动作、道德行为规范等。使其充分认识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三)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训练体育特长生的创新思维 校园不提倡强悍的“竞技体育”,之所以不提倡“竞技体育”,是因为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我们的体育教学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体育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体育课,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学校体育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1]姜永涛.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2015(44).
[2]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3]唐慧.新时期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5(35).
江苏省常熟市新区小学)